上行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366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行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上行传输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规定的R15

R17协议中,上行支持最大4层(layer)传输,而下行支持最大8层传输。
[0003]目前,上行传输包括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codebook

based UL transmission)和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non

codebookbasedULtransmission)。其中,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是网络设备测量上行信号并向终端设备指示上行预编码所需要的预编码矩阵等;基于非码本的上行传输,是终端设备通过下行信号测量以选择预编码矩阵等。
[0004]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通信应用场景对上行高速率传输的需求日益强烈,对于基于码本的上行传输,如何进行上行增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之中,包括: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
n+1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n≥2,且n为整数;根据所述2
n+1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进行上行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
n+1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传输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信息;所述第一TPMI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码本中的所述2
n+1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采用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CP

OFDM波形,则所述2
n+1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以下之一项:2
n+1
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2
n+1
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2
n+1
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1≤L≤2
n+1
,且L为整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L=2
n+1
,则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
n
个天线端口上的2
n
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
n
个天线端口上的2
n
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包括: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由第一公式确定;所述第一公式为中的至少之一项,M1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
n
个天线端口上的2
n
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j为复数的虚部。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1≤L<2
n+1
,则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
n+1

L列以确定,所述第一矩阵为所述第一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
n+1
个天线端口上的2
n+1
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2
n
≤L<2
n+1
,则所述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
n+1

L列,包括:从所述第一矩阵中删除任意2
n+1

L列;或者,从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后2
n
列中删除任意2
n+1

L列;或者,从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前2
n
列中删除任意2
n+1

L列;或者,将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后L列删除;或者,将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前L列删除。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1≤L<2
n
,则所述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
n+1

L列,包括:从所述第一矩阵中删除任意2
n+1

L列;或者,将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后2
n
列删除,并从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前2
n
列中删除任意2
n

L;或者,将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前2
n
列删除,并从所述第一矩阵的最后2
n
列中删除任意2
n

L。
9.根据权利要求3

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L≠1,则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N为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中非零元素的个数。10.根据权利要求3

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L=1,则所述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1/a,a大于1。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L=2
n+1
,则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
n
个天线端口上的2
n
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确定。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
n
个天线端口上的2
n
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确定,包括: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公式确定;所述第二公式为中的至少之一项,M2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
n
个天线端口上的2
n
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j为复数的虚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公式确定,包括: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以得到,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第二公式所确定的矩阵。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包括:将所述第二矩阵的2
n+1
行分为均等的2
r
组,每组包含2
n+1

r
行,并交换所述2
r
组中第s组与所述2
r
组中第2
r
‑1+s

1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r为整数,s={21、22、

、2
r
‑1}。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1≤L<2
n+1
,则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
n+1

L列以确定,所述第三矩阵为所述第一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
n+1
个天线端口上的2
n+1
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2
n
≤L<2
n+1
,则所述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
n+1

L列,包括:从所述第三矩阵中删除任意2
n+1

L列;或者,从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后2
n
列中删除任意2
n+1

L列;或者,从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前2
n
列中删除任意2
n+1

L列;或者,将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后L列删除;或者,将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前L列删除。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1≤L<2
n
,则所述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
n+1

L列,包括:从所述第三矩阵中删除任意2
n+1

L列;或者,将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后2
n
列删除,并从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前2
n
列中删除任意2
n

L;或者,
将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前2
n
列删除,并从所述第三矩阵的最后2
n
列中删除任意2
n

L。18.根据权利要求11

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L≠1,则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N为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中非零元素的个数。19.根据权利要求11

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L=1,则所述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的功率加权因子为1/b,b大于1。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拓展正交频分复用DFT

s

OFDM波形,所述2
n+1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以下之一项:2
n+1
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2
n+1
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2
n+1
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非相干预编码矩阵。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
n
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
n
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包括:所述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三公式确定;所述第三公式为或者M3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
n
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M4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
n
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M3与M4不同。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
n
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
n
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包括: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四公式确定;所述第四公式为或者M5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
n
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M6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
n
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M5与M6不同。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
n
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
n
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确定,包括: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五公式确定;所述第五公式为M7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
n
个天线端口上的单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或者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第五公式确定,包括:所述单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由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以得到,所述第四矩阵为所述第五公式所确定的矩阵。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四矩阵执行行交换,包括:将所述第四矩阵的2
n+1
行分为均等的2
r
组,每组包含2
n+1

r
行,并交换所述2
r
组中第s组与所述2
r
组中第2
r
‑1+s

1组之间的行位置,2≤r≤n+1,s={21、22、

、2
r
‑1}。2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
n+1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的最大个数由所述第一TPMI信息的位宽确定。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2
n+1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包括: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二TPMI信息、第二信息中的至少之一项;所述第二TPMI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上行码本中的2
n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矩阵生成公式的索引,所述矩阵生成公式用于将所述2
n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生成所述2
n+1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2
n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和所述矩阵生成公式生成所述2
n+1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采用CP

OFDM波形,则所述2
n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M1,M1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2
n
个天线端口上的2
n
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所述矩阵生成公式为第一公式,所述第一公式为中的至少之一项;所述2
n+1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2
n+1
个天线端口上的2
n+1
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
n+1

L列以确定2
n+1
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1≤L<2
n+1
,所述第一矩阵为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所述2
n+1
个天线端口上的2
n+1
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2
n+1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在小于2
n+1
层传输时应删除和保留的列;所述从第一矩阵中删除2
n+1

L列以确定2
n+1
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包括:根据所述第三信息,从所述第一矩阵中删除2
n+1

L列以确定2
n+1
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采用CP

OFDM波形,则所述2
n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M2,M2为所述第二上行码本中去除功率加权因
子的2
n
个天线端口上的2
n
层传输的全相干预编码矩阵、部分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之一项;所述矩阵生成公式为第二公式,所述第二公式为中的至少之一项;所述2
n+1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为2
n+1
个天线端口上的2
n+1
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所述第二矩阵为所述2
n+1
个天线端口上的2
n+1
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对所述2
n+1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执行行交换;所述将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包括:根据所述第四信息,将所述第二矩阵执行行交换。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
n+1

L列以确定2
n+1
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1≤L<2
n+1
,所述第三矩阵为去除功率加权因子的所述2
n+1
个天线端口上的2
n+1
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2
n+1
个天线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在小于2
n+1
层传输时应删除和保留的列;所述从第三矩阵中删除2
n+1

L列以确定2
n+1
个天线端口上的L层传输的部分相干预编码矩阵,包括:根据所述第三信息,从所述第三矩阵中删除2
n+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润泉
申请(专利权)人: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