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345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提供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系统,涉及水热炭湿地绿化技术领域。该生态系统包括水热炭湿地池、光伏电池板群、补水进水管以及补肥调节池;水热炭湿地池绕光伏电池板群设置,且水热炭湿地池与光伏电池板群之间间隔形成间隔绿化带;补水进水管铺设在水热炭湿地池上,且补水进水管上开设有补水口;补水进水管的进水端经过补肥调节池并与补肥调节池联通;水热炭湿地池中填充基质填料;在基质填料表面种植有绿化作物;基质填料通过补水进水管补充肥料、水以及微生物菌剂。其能够实质性地改变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性的环境治理的同时也能达到良好的环境绿化效果。绿化效果。绿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水热炭湿地绿化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炭达峰炭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炭达峰行动。作为我国新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尤为广阔。据统计,我国的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5年居全球首位,截至2021年底,我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6亿千瓦,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不同于单纯的光伏电站,光伏实证基地就像是光伏行业的“百科全书”,除了在5个实证试验区,综合对比分析127种光伏技术组合外,还将开展“光伏+生态修复”等实证,带动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绿色交通等,产业集群实证方案落地。光伏+生态修复”是“光伏+”众多应用中的一个分支。今年6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要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升级和行业特色应用,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
[0003]所谓“光伏+”,即光伏发电和传统多业态的深度融合,这其中既有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也包括与不同发电形式的融合,具有广泛拓宽应用场景、提高经济效益等优势。同时,结合一些对农业固废进行环保处理的技术,形成更具有创新性的“光伏+”模式,更能够提高对环境的改善效果和环保作用。
[0004]因此,设计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系统,能够实质性地改变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性的环境治理的同时也能达到良好的环境绿化效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系统,通过在光伏电站周边设置水热炭湿地池,利用水热技术将农业固废进行资源化利用节约环境治理成本的同时,也形成改良土壤的水热炭基生物肥,提高了土壤肥力,为光伏电站周边的绿化提供了有力的土壤基础,实现更好的绿化效果。另外,水热炭基生物肥能够进入到周边土壤,为在光伏电站周围进行合理的农业生产生活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达到长久治理和改善环境的效果。
[0006]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系统,其包括水热炭湿地池、光伏电池板群、补水进水管以及补肥调节池;水热炭湿地池绕光伏电池板群设置,且水热炭湿地池与光伏电池板群之间间隔形成间隔绿化带;补水进水管铺设在水热炭湿地池上,且补水进水管上开设有补水口;补水进水管的进水端经过补肥调节池并与补肥调节池联通;水热炭湿地池中填充基质填料;在基质填料表面种植有绿化作物;基质填料通过补水进水管补充肥料、水以及微生物菌剂。
[0008]进一步地,水热炭湿地池包括池壁和池底;池壁绕池底的边缘设置,形成湿地池槽;池壁上远离池底的一端相对池底的距离大于地面相对池底的距离;池壁上开设有斜孔,且斜孔上靠近湿地池槽的一端相对池底的距离小于斜孔上远离湿地池槽的一端相对池底的距离;湿地池槽中填充基质填料;补水进水管铺设在基质填料上。
[0009]进一步地,斜孔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45度~65度。
[0010]进一步地,基质填料包括水热炭和原土,且水热炭和原土的体积比范围为1:8~1:2。
[0011]进一步地,水热炭湿地池绕光伏电池板群形成环形。
[0012]进一步地,水热炭湿地池绕光伏电池板群间隔设置多个;补水进水管绕光伏电池板群设置,且补水进水管经过每个水热炭湿地池;补水进水管上位于每个水热炭湿地池的部分开设有补水口。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通过在光伏电站周边设置水热炭湿地池,利用水热技术将农业固废进行资源化利用节约环境治理成本的同时,也形成改良土壤的水热炭基生物肥,提高了土壤肥力,为光伏电站周边的绿化提供了有力的土壤基础,实现更好的绿化效果。另外,水热炭基生物肥能够进入到周边土壤,为在光伏电站周围进行合理的农业生产生活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达到长久治理和改善环境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系统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系统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系统的水热炭湿地池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01、水热炭湿地池;11、池壁;12、池底;13、基质填料;02、光伏电池板群;03、补水进水管;04、补肥调节池;05、间隔绿化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3]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

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4]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0027]请参考图1~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系统,其包括水热炭湿地池01、光伏电池板群02、补水进水管03以及补肥调节池04;水热炭湿地池01绕光伏电池板群02设置,且水热炭湿地池01与光伏电池板群02之间间隔形成间隔绿化带05;补水进水管03铺设在水热炭湿地池01上,且补水进水管03上开设有补水口;补水进水管03的进水端经过补肥调节池04并与补肥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热炭湿地池、光伏电池板群、补水进水管以及补肥调节池;所述水热炭湿地池绕所述光伏电池板群设置,且所述水热炭湿地池与所述光伏电池板群之间间隔形成间隔绿化带;所述补水进水管铺设在所述水热炭湿地池上,且所述补水进水管上开设有补水口;所述补水进水管的进水端经过所述补肥调节池并与所述补肥调节池联通;所述水热炭湿地池中填充基质填料;在所述基质填料表面种植有绿化作物;所述基质填料通过所述补水进水管补充肥料、水以及微生物菌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伏电站周边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热炭湿地池包括池壁和池底;所述池壁绕所述池底的边缘设置,形成湿地池槽;所述池壁上远离所述池底的一端相对所述池底的距离大于地面相对所述池底的距离;所述池壁上开设有斜孔,且所述斜孔上靠近所述湿地池槽的一端相对所述池底的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亮多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