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边圯林专利>正文

一种防滑脱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661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滑脱胃管,包括防滑脱胃管,包括胃管主体,所述胃管主体为充气腔道和主体腔道构成,所述胃管主体外表面的右侧设置有圆形球囊,所述胃管主体的外表面并位于圆形球囊的左侧设置有柱状球囊,所述圆形球囊和柱状球囊通过胃管主体的充气腔道实现充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胃管主体、充气腔道、主体腔道、圆形球囊、柱状球囊、圆弧开口、侧开孔、鼻饲管接头、充气管接头和可测压管接头,能够提高胃管主体的防滑脱效果,同时,能够达到吞咽康复锻炼的效果,以及避免患者进行重复拔管插管,造成病人的食道粘膜造成的损伤,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胃管在使用时,能够提高防滑脱效果的优点,从而能够满足病人的需求。从而能够满足病人的需求。从而能够满足病人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滑脱胃管


[0001]本技术涉及胃管
,具体为一种防滑脱胃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已有聚氨酯和硅胶胃管广泛用于吞咽障碍患者,将管子通过鼻腔插入胃部进行鼻饲营养液,同时,目前临床上普遍用导尿管进行吞咽球囊扩张来锻炼环咽肌,从而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也是从鼻腔或者口腔插入食管,把球囊固定在环咽肌位置,再从气囊孔反复打空气或注生理盐水来扩张和收缩环咽肌,从而达到吞咽康复锻炼的目的,其中,普通胃管只有鼻饲和胃肠减压的作用,而且不易于固定,患者经常会意外拔管造成护理不良事件,此类事件在临床上非常容易发生,轻者导致患者需要更换胃管重新插管,增加插管风险和患者痛苦,重者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加重病情;
[0003]但是存在几个缺点:

该项操作要求每个病人需要先拔除鼻孔的胃管之后才能插导尿管,康复锻炼好之后又重新插回胃管,对病人的食道粘膜造成的损伤比较大;

气囊打气量和注水量是经验所得,没有一个定量的数据,难以达到康复锻炼所需的压力,缺乏医学的严谨;

导尿管没有刻度,对环咽肌的位置无法精准定位,需要借助超声;

导尿管的圆形球囊容易滑动,很难固定,与粘膜的摩擦力增加,进一步损伤粘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滑脱胃管,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脱胃管,具备胃管在使用时,能够提高防滑脱效果的优点,解决了原有胃管在使用时,防滑脱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滑脱胃管,包括胃管主体,所述胃管主体为充气腔道和主体腔道构成,所述胃管主体外表面的右侧设置有圆形球囊,所述胃管主体的外表面并位于圆形球囊的左侧设置有柱状球囊,所述圆形球囊和柱状球囊通过胃管主体的充气腔道实现充盈,所述胃管主体的右端为圆弧开口,所述胃管主体正面的右侧均匀开设有侧开孔,所述圆弧开口和侧开孔与胃管主体的主体腔道导通,所述主体腔道的左端延伸至胃管主体的外侧且连通有鼻饲管接头,所述充气腔道的左端延伸至胃管主体的外侧且分别连通有充气管接头和可测压管接头。
[0006]优选的,所述胃管主体的长度为80cm,所述胃管主体的材质为硅胶、乳胶或橡胶材料。
[0007]优选的,所述柱状球囊长度为3cm

4cm,所述柱状球囊的直径2cm

3cm。
[0008]优选的,所述圆形球囊直径为5cm,所述圆形球囊位于胃管主体右端往后15cm

16cm处。
[0009]优选的,所述柱状球囊位于胃管主体右端往后40cm

45cm处,所述鼻饲管接头的下方设置有与鼻饲管接头配合使用的管盖。
[0010]优选的,所述鼻饲管接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右端与管盖的连接处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通过设置胃管主体、充气腔道、主体腔道、圆形球囊、柱状球囊、圆弧开口、侧开孔、鼻饲管接头、充气管接头和可测压管接头,能够提高胃管主体的防滑脱效果,同时,能够达到吞咽康复锻炼的效果,以及避免患者进行重复拔管插管,造成病人的食道粘膜造成的损伤,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胃管在使用时,能够提高防滑脱效果的优点,解决了原有胃管在使用时,防滑脱效果较差的问题,从而能够满足病人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侧开孔结构的立体图;
[0015]图3为本技术胃管主体结构的剖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图1中结构的A处放大图。
[0017]图中:1、胃管主体;2、充气腔道;3、主体腔道;4、圆形球囊;5、柱状球囊;6、圆弧开口;7、侧开孔;8、鼻饲管接头;9、充气管接头;10、可测压管接头;11、管盖;12、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请参阅图1

4,一种防滑脱胃管,包括胃管主体1,胃管主体1为充气腔道2和主体腔道3构成,胃管主体1外表面的右侧设置有圆形球囊4,胃管主体1的外表面并位于圆形球囊4的左侧设置有柱状球囊5,圆形球囊4和柱状球囊5通过胃管主体1的充气腔道2实现充盈,胃管主体1的右端为圆弧开口6,胃管主体1正面的右侧均匀开设有侧开孔7,圆弧开口6和侧开孔7与胃管主体1的主体腔道3导通,主体腔道3的左端延伸至胃管主体1的外侧且连通有鼻饲管接头8,充气腔道2的左端延伸至胃管主体1的外侧且分别连通有充气管接头9和可测压管接头10,充气管接头9和可测压管接头10均设置有接头塞对其进行密封,通过设置胃管主
体1、充气腔道2、主体腔道3、圆形球囊4、柱状球囊5、圆弧开口6、侧开孔7、鼻饲管接头8、充气管接头9和可测压管接头10,能够提高胃管主体1的防滑脱效果,同时,能够达到吞咽康复锻炼的效果,以及避免患者进行重复拔管插管,造成病人的食道粘膜造成的损伤,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胃管在使用时,能够提高防滑脱效果的优点,解决了原有胃管在使用时,防滑脱效果较差的问题,从而能够满足病人的需求。
[0022]具体的,胃管主体1的长度为80cm,胃管主体1的材质为硅胶、乳胶或橡胶材料,通过设置胃管主体1的长度为80cm,能够方便工作人员使用时,方便查看使用长度。
[0023]具体的,柱状球囊5长度为3cm

4cm,柱状球囊5的直径2cm

3cm。
[0024]具体的,圆形球囊4直径为5cm,圆形球囊4位于胃管主体1右端往后15cm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脱胃管,包括胃管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主体(1)为充气腔道(2)和主体腔道(3)构成,所述胃管主体(1)外表面的右侧设置有圆形球囊(4),所述胃管主体(1)的外表面并位于圆形球囊(4)的左侧设置有柱状球囊(5),所述圆形球囊(4)和柱状球囊(5)通过胃管主体(1)的充气腔道(2)实现充盈,所述胃管主体(1)的右端为圆弧开口(6),所述胃管主体(1)正面的右侧均匀开设有侧开孔(7),所述圆弧开口(6)和侧开孔(7)与胃管主体(1)的主体腔道(3)导通,所述主体腔道(3)的左端延伸至胃管主体(1)的外侧且连通有鼻饲管接头(8),所述充气腔道(2)的左端延伸至胃管主体(1)的外侧且分别连通有充气管接头(9)和可测压管接头(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脱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主体(1)的长度为80cm,所述胃管主体(1)的材质为硅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圯林
申请(专利权)人:边圯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