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瘤胃液发酵玉米秸秆制备挥发性脂肪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2646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瘤胃液发酵玉米秸秆制备挥发性脂肪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玉米秸秆自然晾干,然后将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处理,得秸秆粉;步骤二,采集瘤胃液,将瘤胃液过滤,过滤后放至保温箱中;步骤三,在反应容器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秸秆粉和瘤胃液,然后放至恒温振荡器中发酵一段时间,发酵结束后,进行离心处理,然后过滤上清液,得含挥发性脂肪酸的溶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条件下,结合机械粉碎预处理,利用天然瘤胃微生物将生物质秸秆高效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的方法,最高产量可达9508mg/L;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艺操作简单、发酵条件易于控制、经济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瘤胃液发酵玉米秸秆制备挥发性脂肪酸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秸秆废弃物高值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瘤胃液发酵玉米秸秆制备挥发性脂肪酸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农业生物质秸秆是可再生燃料、化学品和可再生能源生产的重要原料之一,由于秸秆主要的组成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胶连缠绕在一起,形成坚固的结构,并具有抗降解特性,目前生物质秸秆的转化利用目前仍面临转化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探究建立绿色、高效、经济的秸秆转化工艺方法是重要的解决途径。
[0003]目前生物质秸秆转化的途径包括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但存在耗能高、污染多的问题。生物法用于转化利用秸秆,具有副产物多样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常规生物法又存在因菌种活性低导致发酵效率低、高值产品产量低的缺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系统是自然界高效的发酵系统,且拥有丰富的天然发酵微生物菌群,对瘤胃发酵系统进行模拟和利用降解生物质秸秆,可以有效降低秸秆酶解转化成本,提高经济可行性,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工程技术利用价值,因此提供一种利用仿瘤胃发酵降解秸秆并进行高值利用的方法成为一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秸秆转化预处理和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现有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可无需任何化学试剂,即可实现挥发性脂肪酸高效生产的方案,具体地,本专利技术通过机械粉碎对玉米秸秆的处理,利用仿瘤胃发酵实现挥发性脂肪酸的高效生产,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一,将玉米秸秆自然晾干,然后将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处理,得秸秆粉;
[0006]优选的,将玉米秸秆放入粉碎机中粉碎,然后过30

50目筛,得秸秆粗粉;
[0007]更优选的,将秸秆粗粉与氧化锆球按体积比2:1混合,放入纳米冲击磨中球磨10

60min,得秸秆细粉;
[0008]步骤二,采集瘤胃液,将瘤胃液过滤,过滤后放至保温箱中;
[0009]优选的,所述瘤胃液为晨饲前瘤胃液或晨饲后瘤胃液;
[0010]优选的,晨饲前1

2小时,晨饲后6

48小时采集瘤胃液;
[0011]优选的,用四层纱布过滤瘤胃液;
[0012]优选的,保温温度为39℃;
[0013]此处需要注意的是,瘤胃液需要在6h内使用;
[0014]步骤三,在反应容器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秸秆粉和瘤胃液,然后放至恒温振荡器中发酵一段时间,发酵结束后,进行离心处理,然后过滤上清液,得含挥发性脂肪酸的溶液。
[0015]优选的,秸秆粉和瘤胃液的固液比(g/ml)为5

10%;
[0016]优选的,发酵温度39℃,转速150

200rpm,发酵时间90

150h;
[0017]优选的,所述离心处理为,用离心机在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5min;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挥发性脂肪酸为乙酸、丙酸、丁酸。
[0019]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本提供了一种在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条件下,结合机械粉碎预处理,利用天然瘤胃微生物将生物质秸秆高效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的方法,最高产量可达9508mg/L。
[0021](2)可为可降解生物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生产提供原料,进一步提高利用效益;
[0022](3)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操作简单、发酵条件易于控制、经济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秸秆粗粉与晨饲前瘤胃液发酵产酸趋势图;
[0025]图2为秸秆细粉与晨饲前瘤胃液发酵产酸趋势图;
[0026]图3为秸秆粗粉与晨饲后瘤胃液发酵产酸趋势图;
[0027]图4为秸秆细粉与晨饲后瘤胃液发酵产酸趋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以下实施例与试验例的玉米秸秆做以下处理,将玉米秸秆自然晾干,然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粉碎后过40目筛,得秸秆粗粉;将粗品与氧化锆球混合按体积比2:1混合,放入纳米冲击磨中球磨30min,得秸秆细粉;
[0030]实施例1
[0031]采集晨饲前1h的瘤胃液,将瘤胃液用四层纱布过滤,过滤后放至39℃保温箱中;
[0032]称取5g秸秆粗粉置于150ml锥形瓶中,再加入100ml晨饲前瘤胃液,将锥形瓶用保鲜膜密封后放至在温度为39℃,转速为150rpm的恒温振荡器中发酵120h,发酵结束后,用离心机在8000rpm条件下离心5min,使固液分离,上清液用0.22μm的滤膜过滤,得含挥发性脂肪酸的溶液。
[0033]试验例1
[0034]本试验例在实施例1发酵过程中分别于发酵4h、12h、24h、48h、72h、96h、120h时取部分发酵液,用气相色谱法测试在不同发酵时间的情况下挥发性脂肪酸含量,VFAs的测试条件:火焰离子检测器(FID),DB

1毛细管柱,进样器和检测器温度分别为230℃和250℃,结果如图1。
[0035]实施例2
[0036]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称取5g秸秆细粉与100ml晨饲前1h瘤胃液混合发酵。
[0037]试验例2
[0038]本试验例在实施例2发酵过程中分别于发酵4h、12h、24h、48h、72h、96h、120h时取部分发酵液,用气相色谱法测试在不同发酵时间的情况下挥发性脂肪酸含量,VFAs的测试条件:火焰离子检测器(FID),DB

1毛细管柱,进样器和检测器温度分别为230℃和250℃,结果如图2。
[0039]实施例3
[0040]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集晨饲后6小时瘤胃液与5g秸秆粗粉混合发酵。
[0041]试验例3
[0042]本试验例在实施例3发酵过程中分别于发酵4h、12h、24h、48h、72h、96h、120h时取部分发酵液,用气相色谱法测试在不同发酵时间的情况下挥发性脂肪酸含量,VFAs的测试条件:火焰离子检测器(FID),DB

1毛细管柱,进样器和检测器温度分别为230℃和250℃,结果如图3。
[0043]实施例4
[004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瘤胃液发酵玉米秸秆制备挥发性脂肪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玉米秸秆自然晾干,然后将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处理,得秸秆粉;步骤二,采集瘤胃液,将瘤胃液过滤,过滤后放至保温箱中;步骤三,在反应容器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秸秆粉和瘤胃液,然后放至恒温振荡器中发酵一段时间,发酵结束后,进行离心处理,然后过滤上清液,得含挥发性脂肪酸的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瘤胃液发酵玉米秸秆制备挥发性脂肪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粉碎处理为,将玉米秸秆放入粉碎机中粉碎,然后过30

50目筛,得秸秆粗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瘤胃液发酵玉米秸秆制备挥发性脂肪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处理还包括,将秸秆粗粉与氧化锆球按体积比2:1混合,放入纳米冲击磨中球磨10

60min,得秸秆细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燕张万钦朱志平董红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