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的电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2557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的电动控制装置,该装置可通过电动挤压的方式进行碘油和组织胶注射。包括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注射针,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注射针的注射手柄开口处连接正压接头,正压接头下开口处与三通接头的上开口相连接,三通接头下开口与第一电磁阀相连接,三通接头侧开口通过弯头与第二电磁阀相连接,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底部分别设有直通接头,直通接头分别与下方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相连接,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下方间隔设有电动推动机构,电动推动机构与下方的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还通过线路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相连接。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脉曲张的治疗。脉曲张的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的电动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的电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胃底静脉曲张,即胃底的静脉串珠样、息肉样或者团块样改变。胃底静脉曲张通常就是因为门静脉高压形成的。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有很多交通支,在门静脉高压的时候,门脉系统血液就会滞留在里面。为了让它回流就会形成交通支就会大量地开放,这样会形成很多侧枝循环,其中最主要的侧枝循环就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就是腹壁静脉曲张,第三就是直肠下静脉曲张。
[0003]对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需要用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注射针往胃底静脉曲张位置先后注射碘油和组织胶来进行治疗。如图1至图3所示,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注射针1,包括注射管11,注射管11上端部设有注射针12,下端部设有注射手柄13,使用时,注射手柄13需要与注射器2的注射头22相连接。注射器2为常规注射器,包括注射筒21,注射筒21前端部设有注射头22,注射筒21下端部外沿设有环形凸起211,注射筒21内设有活塞22,活塞22与推杆23内端部相连接,推杆23外端部设有圆形凸起231。由于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注射针的针孔小,而组织胶的凝固速度很快,通常6

8秒便会凝固,而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注射针需要人工手动推注组织胶,需要施很大力才能进行推注,而且在推注过程需要更换三到四次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注射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的电动控制装置,该装置可通过电动挤压的方式进行碘油和组织胶注射,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的电动控制装置,包括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注射针,所述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注射针的注射手柄开口处连接正压接头,所述正压接头下开口处与三通接头的上开口相连接,三通接头下开口与第一电磁阀相连接,三通接头侧开口通过弯头与第二电磁阀相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底部分别设有直通接头,直通接头分别与下方竖向的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的注射头相连接,所述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下方间隔设有电动推动机构,电动推动机构与下方的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还通过线路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相连接。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动推动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液压缸和第二电动液压缸,第一电动液压缸和第二电动液压缸上侧伸出油缸杆。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注射手柄、正压接头、三通接头、弯头、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注射器、第二注射器、第一电动液压缸和第二电动液压缸形成的注射结构卡置于底座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卡槽中,卡槽内侧面的轮廓与注射结构外侧的轮廓相匹
配,整体呈h形;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环形凸起下方的卡槽为宽度与环形凸起宽度相同的第一矩形凹槽,第一电动液压缸和第二电动液压缸分别固定于第一矩形凹槽中;卡槽顶部的底座上嵌有与注射管配合的条形凹槽,条形凹槽上端部延伸至底座上侧面,呈开口状;控制器嵌于第一矩形凹槽下方的底座中。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条形凹槽一侧的底座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矩形凹槽,第二矩形凹槽与条形凹槽侧面通过第一弧形凹槽连通。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矩形凹槽一侧的底座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三矩形凹槽,第三矩形凹槽与控制器之间的底座上设有第二弧形凹槽。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动液压缸与第二电动液压缸的油缸杆与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的推杆同心设置。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动液压缸与第二电动液压缸的油缸杆顶部固定设有圆形的橡胶块。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橡胶块与第一注射器的间隙与第一注射器的注射头插入直通接头内的深度相同。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矩形凹槽内底面嵌有与环形凸起配合的弧形卡槽。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左侧通过铰链连接有上盖,所述底座右端部上表面嵌有第一磁片,上盖内表面嵌有与第一磁片吸引配合的第二磁片。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的电动控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底部分别设有直通接头,直通接头分别与下方竖向的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的注射头相连接,所述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下方间隔设有电动推动机构,电动推动机构与下方的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还通过线路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相连接,使用时,可通过第一注射器抽吸碘油,通过第二注射器抽吸组织胶,然后分别将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置于第一矩形凹槽中,然后向上顶推与直通接头相连接,然后通过控制器先打开第一电磁阀,然后控制第一电动液压缸做顶推动作,则可以对碘油起到注射作用,碘油注射完毕,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一电动液压缸做缩回动作,同时打开第二电磁阀,第二电动液压缸做顶推动作,则可以进行组织胶的注射,注射完毕可关闭第二电磁阀,第二电动液压缸做缩回动作,整体实现了碘油和组织胶注射的电动控制。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注射结构卡置于底座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卡槽中,卡槽内侧面的轮廓与注射结构外侧的轮廓相匹配,整体呈h形,卡槽顶部的底座上嵌有与注射管配合的条形凹槽,条形凹槽上端部延伸至底座上侧面,呈开口状,使用时,卡槽可对本专利技术的注射部件起到卡置限位作用,利于顶推注射动作的顺利完成,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注射针的注射管可通过条形凹槽向外伸出。
[0017]3.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环形凸起下方的卡槽为宽度与环形凸起宽度相同的第一矩形凹槽,第一电动液压缸和第二电动液压缸分别固定于第一矩形凹槽
中,使用时,该结构利于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放入第一矩形凹槽后向上滑动顶推。
[0018]4.本专利技术通过条形凹槽一侧的底座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二矩形凹槽,第二矩形凹槽与条形凹槽侧面通过第一弧形凹槽连通,使用之前,注射管可通过第一弧形凹槽延伸至第二矩形凹槽收纳。
[0019]5.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矩形凹槽一侧的底座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三矩形凹槽,第三矩形凹槽与控制器之间的底座上设有第二弧形凹槽,使用时,控制器的电源线可通过第二弧形凹槽延伸至第三矩形凹槽收纳。
[0020]6.本专利技术通过底座左侧通过铰链连接有上盖,所述底座右侧上表面嵌有第一磁片,上盖内表面嵌有与第一磁片吸引配合的第二磁片,使用时,上盖可对底座起到封盖作用,起到防尘作用,且利于整体结构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图1为现有一种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注射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注射针与注射器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底座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注射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的电动控制装置,包括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注射针的注射手柄开口处连接正压接头,所述正压接头下开口处与三通接头的上开口相连接,三通接头下开口与第一电磁阀相连接,三通接头侧开口通过弯头与第二电磁阀相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底部分别设有直通接头,直通接头分别与下方竖向的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的注射头相连接,所述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下方间隔设有电动推动机构,电动推动机构与下方的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还通过线路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的电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动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液压缸和第二电动液压缸,第一电动液压缸和第二电动液压缸上侧伸出油缸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的电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手柄、正压接头、三通接头、弯头、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注射器、第二注射器、第一电动液压缸和第二电动液压缸形成的注射结构卡置于底座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卡槽中,卡槽内侧面的轮廓与注射结构外侧的轮廓相匹配,整体呈h形;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环形凸起下方的卡槽为宽度与环形凸起宽度相同的第一矩形凹槽,第一电动液压缸和第二电动液压缸分别固定于第一矩形凹槽中;卡槽顶部的底座上嵌有与注射管配合的条形凹槽,条形凹槽上端部延伸至底座上侧面,呈开口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抗抗李爱民陈金连郭玲玲黄丽芳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