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376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包括机架;机架为整体装置的大形,也是固定整体装置的外部部件;其中,所述机架内设有第一钳固机构;所述第一钳固机构对第二钳固机构输出一个线性自由度,用于调控所述第二钳固机构的相对位置并对其进行定心调节;所述第二钳固机构通过一个行程自锁转动自由度配合于线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钳固机构和第二钳固机构之间的机械联动及相互配合,在实际应用时实现双层固定;其保证了线缆固定高度参数及定心性的同时,通过纯机械配合产生的行程自锁模式对线缆进行稳固配合,避免受外力影响导致对线缆发生脱线或配合面横移现象;有效满足了实际应用及其实用性的需求。用及其实用性的需求。用及其实用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线缆夹具
,特别涉及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工业化、自动化进程的发展,各种线缆如电线、电缆等能源和通讯线路的敷设越来越多,各种管线设置也越来越复杂,技术的快速进步又需要不断地增加新的线路。
[0003]现有技术的线缆夹具基本上都是固定直径的半圆或圆形孔,通过螺栓或钉子直接固定于墙壁等处,其实质上是采用相对过盈配合的形式对线缆进行的固定,不存在任何行程自锁能力;当受到外部强应力接触,如狂风等,其即使不产生脱线现象,其相对配合面也会发生横移,其实际应用及使用效果仍具备相应的改进空间;
[0004]为此,可将传统技术的缺陷即本技术所的改进点总结为:
[0005]一、提供反行程自锁能力;
[0006]二、不采用任何主动部件,仅通过机械配合的形式实现反行程自锁,节约大批量生产成本。
[0007]为此,提出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0009]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包括机架;机架为整体装置的大形,也是固定整体装置的外部部件;
[0010]其中,所述机架内设有第一钳固机构;所述第一钳固机构对第二钳固机构输出一个线性自由度,用于调控所述第二钳固机构的相对位置并对其进行定心调节;所述第二钳固机构通过一个行程自锁转动自由度配合于线缆。
[001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钳固机构决定了第二钳固机构的定心位置,即决定了当前线缆的配合高度位置;需根据实际情况对线性自由度进行调整适配;
[0012]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钳固机构包括线性模组、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的内侧壁均适配于所述第二钳固机构的外表面;所述线性模组用于输出所述线性自由度,调节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之间的间距。
[001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调整适配基于线性模组的驱动而实现;优选的,所述线性模组为丝杆;所述丝杆螺纹连接于所述机架的内壁,且轴头与所述第一钳臂转动配合;工作人员通过转动丝杆对第一钳臂进行高度调节,适配线缆的配合高度位置;同时,所述第一钳固机构还包括定心部;所述定心部设于所述第二钳臂的底部,需搭配外部环境;
[0014]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钳固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以镜像的形式对称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钳固机构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行程自锁组件;所述第二筒体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侧壁,且二者之间通过行程自锁组件相互建立位置连接关系;所
述第二筒体的内侧壁配合连接线缆。
[001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行程自锁组件生成上述行程自锁转动自由度,其对第二筒体相对于第一筒体产生机械行程自锁,避免整体装置受外力影响对线缆发生脱线或配合面横移现象。
[0016]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行程自锁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棘轮和棘齿;所述棘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侧壁,所述棘齿铰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同时,所述棘齿环形阵列铰接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且所述棘齿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通过弹性拨片弹性蓄力,实现不间断行程自锁。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第一钳固机构和第二钳固机构之间的机械联动及相互配合,在实际应用时实现双层固定;其保证了线缆固定高度参数及定心性的同时,通过纯机械配合产生的行程自锁模式对线缆进行稳固配合,避免受外力影响导致对线缆发生脱线或配合面横移现象;有效满足了实际应用及其实用性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钳固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所有第二钳固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钳固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钳固机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钳固机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机架;2、第一钳固机构;201、丝杆;202、第一钳臂;203、第二钳臂;204、定心部;3、第二钳固机构;301、第一筒体;302、第二筒体;303、棘轮;304、棘齿;305、弹性拨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需要注意的是,术语“第一”、“第二”、“对称”、“阵列”等仅用于区分描述与位置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对称”等特征的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同
样,对于未以“两个”、“三只”等文字形式对某些特征进行数量限制时,应注意到该特征同样属于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数量;
[00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说明书附图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现有技术的线缆夹具基本上都是固定直径的半圆或圆形孔,通过螺栓或钉子直接固定于墙壁等处,其实质上是采用相对过盈配合的形式对线缆进行的固定,不存在任何行程自锁能力;当受到外部强应力接触,如狂风等,其即使不产生脱线现象,其相对配合面也会发生横移,其实际应用及使用效果仍具备相应的改进空间;为此,请参阅图1

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包括机架1,机架1内设有第一钳固机构2;
[0031]机架1为整体装置的大形,也是固定整体装置的外部部件;其外部开设有螺栓孔(图中的A区),用于对外部环境所预设的孔进行螺栓配合,以固定整体装置的方位;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内设有第一钳固机构(2);所述第一钳固机构(2)对第二钳固机构(3)输出一个线性自由度,用于调控所述第二钳固机构(3)的相对位置并对其进行定心调节;所述第二钳固机构(3)通过一个行程自锁转动自由度配合于线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固机构(2)包括线性模组、第一钳臂(202)和第二钳臂(203);所述第一钳臂(202)和所述第二钳臂(203)的内侧壁均适配于所述第二钳固机构(3)的外表面;所述线性模组用于输出所述线性自由度,调节所述第一钳臂(202)和所述第二钳臂(203)之间的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模组为丝杆(201);所述丝杆(201)螺纹连接于所述机架(1)的内壁,且轴头与所述第一钳臂(202)转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线缆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固机构(2)还包括定心部(204);所述定心部(204)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廷谷娇谷浩泽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汇达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