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饵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2194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残饵量检测装置,涉及饵料检测技术领域,包括连接板、残饵检测单元、提升单元和烘干单元;连接板为长条状板材;残饵检测单元包含食盘、排水透气孔、重锤、滑竿一、浮力环、食盘盖、蘑菇头和测重仪,所述食盘的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重锤,所述食盘的侧壁分别圆周阵列开设排水透气孔,所述食盘的侧壁的侧壁上表面分别圆周阵列固定连接滑竿一,所述食盘盖的外侧固定连接浮力环,所述滑竿一滑动连接食盘盖的对应位置,所述滑竿一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蘑菇头,所述食盘盖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测重仪,将水中饵料升起离开水面,然后烘干后测重替代了肉眼观察的检测,检测结果更客观更准确。更准确。更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残饵量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饵料检测
,具体为一种残饵量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满足鱼虾等水产品的正常生长和活动所需,在鱼塘进行水产养殖需定时定点投喂饵料。由于水产品的规格、天气状况、水体情况均会影响水产品的进食量,同时水产品自身在正常生长过程中对饵料的需求量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饵料的投喂量进行更改,以适应水产品的正常需求,同时减少饵料的浪费和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然而在日常管理中,饲料投放结束后,由于养殖水体的透明度有限,同时塘体水位较深,很难准确观察水产品食用饵料后残饵的剩余量。
[0003]其中现在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9280676U提出了一种残饵量检测装置,包括升降杆体,所述升降杆体前端部设有第一定滑轮组和第二定滑轮组,第一定滑轮组上绕过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设有食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设有食台驱动装置,食台驱动装置设于升降杆体的后端,第二定滑轮组上绕过第二拉绳,第二拉绳的一端设有食台上盖,另一端设有食台上盖驱动装置,所述食台上盖驱动装置设于升降杆体后端,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残饵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残饵检测单元(2)、提升单元(3)和烘干单元(4);连接板(1):为长条状板材;残饵检测单元(2):包含食盘(21)、排水透气孔(22)、重锤(23)、滑竿一(24)、浮力环(25)、食盘盖(26)、蘑菇头(27)和测重仪(28),所述食盘(21)的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重锤(23),所述食盘(21)的侧壁分别圆周阵列开设排水透气孔(22),所述食盘(21)的侧壁的侧壁上表面分别圆周阵列固定连接滑竿一(24),所述食盘盖(26)的外侧固定连接浮力环(25),所述滑竿一(24)滑动连接食盘盖(26)的对应位置,所述滑竿一(24)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蘑菇头(27),所述食盘盖(26)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测重仪(28),所述测重仪(28)的输入端通过外部控制开关组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提升单元(3):安装在测重仪(28)的上部;烘干单元(4):安装在提升单元(3)的左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饵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单元(3)包含圆盘(31)、轴承(32)、转盘(35)、螺纹套(36)、螺纹杆(37)、动力盘(38)、圆柱(39)、动力组件和稳向组件,所述测重仪(28)的顶端固定连接圆盘(31)的底面,所述圆盘(31)的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轴承(32),所述轴承(32)转动连接螺纹杆(37)的底端,所述转盘(35)的左侧固定连接螺纹套(36),所述螺纹套(36)螺纹连接螺纹杆(37),所述螺纹杆(37)的顶端固定连接圆柱(39),所述圆柱(39)转动连接动力盘(38)的左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残饵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萍飞张高立潘明杰王红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横士蟹客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