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导骨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2065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骨折复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磁导骨复位装置,包括人体组织束缚装置,设置在患处用于将骨折患处的组织位置相对固定,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多个压力检测组件;磁场源结构,设置在壳体外层,磁场源结构包括多个磁场源线圈单元,多个磁场源线圈单元在壳体的外侧均布排列,且其位置与多个压力检测组件一一对应,磁场源线圈单元、压力检测组件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磁导技术,通过控制施加到骨折处的磁场力大小,实现对骨骼的精准控制和定位,从而实现更加精确的骨复位,操作简单、安全,操作难度小、复位精度高,复位时间短,术后恢复周期短且并发症少,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实用性强,值得推广。广。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导骨复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骨折复位
,具体涉及一种磁导骨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骨折复位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牵引手法复位;另一种是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手法复位一般用于稳定的骨折,例如桡骨远端骨折,常规的做法是至少两个人配合操作,采用牵引手法复位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时,操作者牵引骨折的远端和另外一个助手牵引骨折的近端,等牵引一段时间之后骨折稍微松动,而且肌肉已经放松,操作者通过手法触摸局部的骨折端,按压令其复位之后,可给予石膏托或者夹板固定患处5到6周,待患处的骨折愈合稳定就可拆除石膏托或者夹板这一类的外固定装置,复查X线片,如果看到骨折对位对接良好,就可以让患者积极的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即可。对于不稳定的骨折,由于牵引手法复位疗效欠佳,外固定装置难以维持骨折正常解剖结构,这个时候就需要选用手术切开复位进行治疗,手术中可以比较直观地暴露骨折端,用工具复位之后再用如钢板、髓内钉等固定材料将骨折固定在正常的解剖结构上,以便于防止骨折部位康复后期出现移位。
[0003]但是,传统的骨折复位方法存在着操作难度大、复位精度低、复位时间长、术后恢复周期长且并发症多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磁导骨复位装置,通过利用磁场的力量来实现骨头的移位和复位,提高了骨复位的效果和安全性,具有操作难度小、复位精度高、复位时间短、术后恢复周期短且并发症少等非常显著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磁导骨复位装置,包括:
[0007]人体组织束缚装置,设置在患处用于将骨折患处的组织位置相对固定,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多个压力检测组件;
[0008]磁场源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层,所述磁场源结构包括多个磁场源线圈单元,多个磁场源线圈单元在壳体的外侧均布排列,且其位置与多个压力检测组件一一对应,所述磁场源线圈单元、压力检测组件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0009]所述压力检测组件实时检测其作用点的压力大小并将其传输到控制单元进行处理,控制单元根据每个作用点的压力大小从而调节其对应位置的磁场源线圈单元产生的磁场强度大小。
[0010]优选的,所述压力检测组件包括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壳体为聚乙烯材料。
[0012]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形状与患处的外形匹配。
[0013]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所述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
的其中一端铰接,其另一端设置有便于扣合的子母扣结构。
[0014]优选的,所述磁场源线圈单元包括与壳体固定连接的外壳,外壳里设置有磁场线圈,所述磁场线圈套装在钕磁铁上,钕磁铁与外壳固定,所述磁场线圈连接外设的控制单元。
[0015]优选的,所述人体组织束缚装置包括多个柔性束缚带和设置在柔性束缚带内的弹性圈,压力检测组件设置在弹性圈内壁上并与外设的控制单元电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弹性圈是乳胶圈。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磁导骨复位装置,采用了磁导技术,通过控制施加到骨折处的磁场力大小,实现对骨骼的精准控制和定位,从而实现更加精确的骨复位。相比传统的手术操作,磁导骨复位系统操作简单、安全,操作难度小、复位精度高,复位时间短,术后恢复周期短且并发症少,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磁导骨复位装置,下面结合图1到图3的结构示意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磁导骨复位装置,主体的结构包括人体组织束缚装置和设置在人体组织束缚装置外层的磁场源结构。
[0024]具体的,如图1所示,人体组织束缚装置包括壳体2和设置在壳体2内的多个压力检测组件,压力检测组件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在壳体2外部设置了磁场源结构,磁场源结构由多个磁场源线圈单元1组成的,多个磁场源线圈单元1在壳体2的外侧均布排列,磁场源线圈单元1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压力检测组件实时检测其作用点的压力大小并将其传输到控制单元进行处理,控制单元根据每个作用点的压力大小从而调节其对应位置的磁场源线圈单元1产生的磁场强度大小。
[0025]为方便安装和拆卸的需要,壳体2包括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的其中一端通过活页实现铰接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有便于扣合的子母扣结构,壳体2采用两半扣合式连接结构方便了整体的安装和拆卸。
[0026]进一步的,壳体2的材料优选为聚乙烯材料可以满足轻量化设计的需要。
[0027]进一步的,壳体2的内壁形状可以设计为与患处的外形匹配,使得贴合性更加好。
[0028]具体的,如图3所示,磁场源线圈单元1包括与壳体2固定连接的外壳101,外壳101里设置有高品质因数的磁场线圈,磁场线圈套装在钕磁铁102上,钕磁铁102与外壳101固定,磁场线圈连接外设的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单元可设置磁场线圈的磁场强度大小到预设值。
[0029]具体的,压力检测组件包括与壳体2固定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多个压力传感器均布在壳体2内壁上,且多个压力传感器均连接外设的控制单元,且压力传感器的位置与磁场源线圈单元1的位置一一对应。
[0030]具体的,压力传感器采用薄膜压力传感器,薄膜压力传感器实时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反馈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对这种变化的检测和分析,实时调整磁场源线圈单元1的输出强度,以保持磁场源线圈单元1的稳定工作状态,并准确地反映外部压力的变化情况。
[0031]在使用磁导骨复位装置时,将壳体2套装在人体的患处,设置在壳体2内壁上的压力检测组件会实时检测每个作用点的压力大小并将其传输到控制单元进行处理,控制单元根据每个作用点的压力大小从而调节其对应位置的磁场源线圈单元1产生的磁场强度大小,以达到骨复位的目的。
[0032]实施例2
[0033]作为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为了加强人体与装置连接的可靠性,并提高舒适感,对人体组织束缚装置的结构做了进一步的改进。
[0034]如图2所示,人体组织束缚装置包括多个柔性束缚带4和设置在柔性束缚带4内的乳胶圈,乳胶圈可以根据不同的人体形态和需求进行调整,确保装置的紧密贴合和稳定性。压力检测组件设置在乳胶圈内壁上并与外设的控制单元连接。
[0035]进一步的,柔性束缚带4由柔性针织面料组成,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舒适性,
[0036]多个磁场源线圈单元1均布设置在柔性束缚带4的外圈上,通过柔性束缚带4和设置在柔性束缚带4内的乳胶圈将多个磁场源线圈单元1固定在患处。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导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人体组织束缚装置,设置在患处用于将骨折患处的组织位置相对固定,包括壳体(2)和设置在壳体(2)内的多个压力检测组件;磁场源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2)外层,所述磁场源结构包括多个磁场源线圈单元(1),多个磁场源线圈单元(1)在壳体(2)的外侧均布排列,且其位置与多个压力检测组件一一对应,所述磁场源线圈单元(1)、压力检测组件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压力检测组件实时检测其作用点的压力大小并将其传输到控制单元进行处理,控制单元根据每个作用点的压力大小从而调节其对应位置的磁场源线圈单元(1)产生的磁场强度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导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组件包括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壳体(2)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导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为聚乙烯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昊姚炳索鑫媛文悦宁舒雅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