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避免咽喉、声带与气管受伤的气管内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193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可避免咽喉、声带与气管受伤的气管内插管,气管内插管包括有一可变外径尺寸的中空管体,中空管体具有位于相对两端的一前端与一末端,及位于相对内外两侧的一内管壁与一外管壁,且中空管体具有一较小外径的内缩状态与一较大外径的外扩状态;据此已插入一患者的一气管的气管内插管需要更换时,只要让新的气管内插管的中空管体处于内缩状态,即可穿入要更换的中空管体内,并在到达定位时,再抽除要更换的中空管体,最后让新的中空管体改变为外扩状态,即完成气管内插管的更换作业。即完成气管内插管的更换作业。即完成气管内插管的更换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避免咽喉、声带与气管受伤的气管内插管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气管内插管,尤其关于可避免咽喉、声带与气管受伤的气管内插管。

技术介绍

[0002]气管内插管为一种辅助供氧呼吸的器具,为供插入一患者的一气管,主要目的用以扩张该气管,以确保呼吸顺畅,并可以进行抽痰、给药等等治疗手段,为严重肺炎患者,帮助供氧呼吸的救命手段。习用的气管内插管结构如美国公告第US20100258134A1号专利“Endotracheal tube having improved suction lumen”所示,主要结构包含一管本体与位于该管本体两端的一接头与一端面斜削的前端。该前端为供插入该患者的该气管,而该接头则供连接一供氧装置。
[0003]为了避免感染的发生,使用气管内插管的患者,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必须进行更换,然而会使用气管内插管的患者,通常不能长时间没有使用该供氧装置,因此更换气管内插管的速度要快,其导致咽喉、声带与气管容易因为更换气管内插管时的摩擦而受伤,而咽喉、声带与气管一旦受伤,不但造成患者的不适,更会增加感染的机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揭露一种气管内插管,更换时不会造成咽喉、声带与气管的受伤。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可避免咽喉、声带与气管受伤的气管内插管,其包括有:一可变外径尺寸的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具有一前端、一末端、一内管壁与一外管壁,其中该前端与该末端位于该中空管体相对的两端,而该内管壁与该外管壁位于该中空管体相对内外的两侧,且该中空管体具有一较小外径的内缩状态与一较大外径的外扩状态。
[0006]据此,本专利技术的该气管内插管可供安装于一患者的一气管,并当该气管内插管需要更换而要安装新的该气管内插管时,旧的该气管内插管的该中空管体不要移除,先让新的该气管内插管的该中空管体处于该内缩状态,再直接穿入旧的该中空管体内。由于利用旧的该中空管体作为保护层,因此可避免气管受伤,而当新的该气管内插管的该中空管体到达定位时,再抽除旧的该中空管体,最后再让新的该中空管体改变为该外扩状态,即完成该气管内插管的更换作业。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气管内插管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空管体内缩状态的管体截面示意图;
[000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空管体外扩状态的管体截面示意图;
[0010]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中空管体内缩状态的管体截面示意图;
[0011]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中空管体外扩状态的管体截面示意图;
[0012]图6,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气管内插管使用及更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0014]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可避免咽喉、声带与气管受伤的气管内插管,其包括一可变外径尺寸的中空管体10。其中该中空管体10具有一前端11、一末端12、一内管壁13与一外管壁14,其中该前端11与该末端12位于该中空管体10相对的两端,而该内管壁13与该外管壁14位于该中空管体10相对内外的两侧,且该中空管体10具有一较小外径的内缩状态与一较大外径的外扩状态。
[0015]如“图2”与“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该中空管体10为弯曲状的一纵剖管片40,该纵剖管片40于剖开处的两侧分别具有对应扣合的一对接面41,该二对接面41未对应扣合时为让该中空管体10处于该内缩状态(如图2所示),并该二对接面41对应扣合时为让该中空管体10处于该外扩状态(如图3所示)。又该二对接面41可以分别设置一卡扣结构411,该二卡扣结构411中,一个该卡扣结构411为凸部,另一个该卡扣结构411则为对应的凹部。
[0016]请参阅“图4”与“图5”所示,另一实施例中,该中空管体10亦可以为二剖半管体50,该二剖半管体50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对接面51,且该二剖半管体50交叉摆放而让该中空管体10处于该内缩状态(如图4所示)。并该二剖半管体50的两侧能够分别以该对接面51对接而让该中空管体10处于该外扩状态(如图5所示)。又每一该剖半管体50的该二对接面51可以分别设置一卡扣结构511,且一个该卡扣结构511为凸部,另一个该卡扣结构511则为对应的凹部,且凸部的该卡扣结构511与凹部的该卡扣结构511为对接在一起。
[0017]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气管内插管使用及更换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该中空管体10于邻近该前端11处为设置有一管侧开口(Murphy eye)111,该管侧开口111能于该前端11阻塞时作为替代的通气口,又该中空管体10于该前端11与该末端12之间且靠近该末端12之处更具有一分叉管15,并该分叉管15设置一向该中空管体内输气的单向阀151。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使用及更换说明如下,为了识别上的方便,附图上,新的与旧的该中空管体10分别标示A与B加以识别。在使用旧的该中空管体10时,为让旧的该中空管体10的末端12通过一三通出气阀60连接一提供氧气或空气的供氧装置(图未绘制),而当要更换旧的该中空管体10时,为将新的中空管体10的前端11,由旧的中空管体10的分叉管15处插入旧的中空管体10,而新的中空管体10的末端12可通过一通气管16连接该三通出气阀60。如此,处于该内缩状态下新的中空管体10,能够通过该分叉管15穿入处于该外扩状态下旧的中空管体10内,并且内缩状态的该中空管体10在换管的过程中,做为持续供氧的通道,来达到换管时供氧不间断。在抽出旧的中空管体10前,只要切换该三通出气阀60让供氧装置的氧气或空气改由新的中空管体10输送,即可达成输氧不中断的使用要求。
[0018]此外,该中空管体10的外侧为供设置一气球17、一吹/抽气口171与一前导气球(pilot balloon)172,该吹/抽气口171可供吹入或排出空气而控制该气球17是否膨胀,并可以通过该前导气球172的膨胀程度而得知该气球17的膨胀程度。当该中空管体10在到达定位时,气球17即可膨胀而固定于气管(图未示)上。该中空管体10的外侧亦可以设置一抽痰管18,该抽痰管18为供抽出如痰的分泌物,可以降低感染的机率。
[0019]此外,前述的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可以还包含一内膜20,该内膜20设置于该内管壁13
上,并该内膜20延伸至该前端11与该末端12。在具有该内膜20的实施例中,新的该中空管体10在插入旧的该中空管体10前,可以先移除该内膜20,以去除如血水、粘膜、痰液等等感染源,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0020]另本专利技术亦可以包含一弹性管套30,该弹性管套30包覆该中空管体10并延伸至该前端11与该末端12。在具有该弹性管套30的实施例中,该弹性管套30为做为保护膜使用。在该纵剖管片40的该二对接面41对应扣合的过程中,或该二剖半管体50的对接过程中,可避免夹伤咽喉、声带与气管,而造成额外的伤害。
[002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该气管内插管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避免咽喉、声带与气管受伤的气管内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可变外径尺寸的中空管体,该中空管体具有一前端、一末端、一内管壁与一外管壁,其中该前端与该末端位于该中空管体相对的两端,而该内管壁与该外管壁位于该中空管体相对内外的两侧,且该中空管体具有一较小外径的内缩状态与一较大外径的外扩状态,并处于该内缩状态下的该中空管体能够改变为该外扩状态,又处于该内缩状态下的该中空管体,能够穿入处于该外扩状态下的另一中空管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内插管,其特征在于,该中空管体于该前端与该末端之间且靠近该末端之处更具有一分叉管,并该分叉管设置一向该中空管体内输气的单向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内插管,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弹性管套,该弹性管套包覆该中空管体并延伸至该前端与该末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内插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柏苍黄天麒李信达林素祺詹博棋詹又霖
申请(专利权)人:台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