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堤坝防渗生态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154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堤坝防渗生态防护结构,包括一种水利工程堤坝防渗生态防护结构,包括防洪机构、固定机构以及自动清洁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安装于所述防洪机构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泄洪时,水流通过防洪门的底侧涌入,带动槽板转动,槽板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传动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四齿轮,第四齿轮转动带动转盘转动,使得导杆做圆周运动,导杆在环形板内滑动,驱动环形板做上下移动的往复运动,从而推动竖杆、升降杆、固定杆上下移动,带动刮板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将防洪门表面的青苔刮去,实现泄洪时对防洪门表面的青苔进行自动清洁,无需人工手动清洁,防止防洪门因青苔侵蚀而加速老化,提高使用寿命。提高使用寿命。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堤坝防渗生态防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堤坝防护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水利工程堤坝防渗生态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堤坝为堤和坝的总称谓,也泛指防水拦水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大型堤坝都采用高科技的钢筋水泥建筑,混凝土坝多用混凝土建成,通常建筑在深而窄的山谷,因为只有混凝土才能承受堤坝底部的高水压。混凝土坝可以细分为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拱坝,混凝土支墩坝等。混凝土坝的主要特点是利用自身的重量来支撑水体压力。
[0003]公开号为C N11555926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堤坝防渗生态防护结构,涉及水利工程
,包括堤坝防渗生态防护结构主体,所述堤坝防渗生态防护结构主体包括有梯形堤坝主体,所述梯形堤坝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生态防渗机构,所述梯形堤坝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加固泄洪机构;所述生态防渗机构包括有导流养殖单元和青苔刮取单元。本专利技术通过导流回流加固阶板在梯形堤坝主体面向水流的坡面起到对垂直流向梯形堤坝主体的水流进行导流使其从两侧回流,减小对梯形堤坝主体坡面的冲刷力度,直角水流冲击板起到延伸出对水面下压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堤坝防渗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洪机构、固定机构以及自动清洁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安装于所述防洪机构上,所述自动清洁机构安装于所述防洪机构上;所述防洪机构包括固定座(11)、第一支架(12)、液压缸(13)、第二支架(14)、三角架(15)和防洪门(16),所述第一支架(12)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座(11)的顶部,所述液压缸(13)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架(12)上,所述液压缸(13)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支架(1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14)与所述三角架(15)相焊接,所述三角架(15)的端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11)上,所述防洪门(16)与所述三角架(15)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自动清洁机构包括槽板(31)、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3)、第三齿轮(34)、第四齿轮(35)、转盘(36)、环形板(37)、导杆(38)、竖杆(39)、升降杆(310)和侧板(311),所述槽板(31)转动连接于所述三角架(15)上,所述第一齿轮(32)转动连接于所述三角架(15)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32)与所述槽板(31)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33)通过支板转动连接于所述防洪门(16)的一侧,所述第三齿轮(34)焊接于所述第二齿轮(33)的一侧,所述第四齿轮(35)通过支板转动连接于所述防洪门(16)的另一侧,所述转盘(36)与所述第四齿轮(35)相焊接,所述导杆(38)与所述环形板(37)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板(37)滑动连接于所述导杆(38)的外侧壁上,所述竖杆(39)与所述环形板(37)的底部相焊接,所述侧板(311)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洪门(16)的一侧,所述侧板(311)上开设有滑轨,所述升降杆(310)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上,所述升降杆(310)与所述竖杆(39)相焊接,所述竖杆(39)的底端贯穿所述侧板(311)并与所述侧板(311)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堤坝防渗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1)、所述第一支架(12)、所述液压缸(13)以及所述第二支架(14)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座(11)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堤坝防渗生态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310)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升降杆(310)等距分布,所述升降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莉李金星朱雷桑文虎王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泗洪县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