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亚微牛推力矢量测试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1499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精密测量技术领域,提出一种亚微牛推力矢量测试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架设于底座上的框架支架,以及双轴悬梁机构,所述框架支架顶部设置有第一横梁,所述双轴悬梁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中心,组成悬摆式双轴结构;微推进器安装架,用于亚微牛量级微推进器的安装固定以及测量过程中的位置调整;双轴电磁执行机和双轴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水平面内正交两个方向上微推进器安装架的位移变化及亚微牛量级微推进器的推力矢量;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读取测量过程中双轴电磁执行机的工作电流,对亚微牛量级微推进器推力矢量的计算,输出亚微牛量级微推进器的推力矢量测量结果。测量结果。测量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亚微牛推力矢量测试方法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精密测量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亚微牛推力矢量测试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太空环境、资源和宇宙的起源、发展进行探索,目前已经进行了非常广泛的思考和实践,例如NASA和ESA提出的LISA计划、我国罗俊院士团队提出的“天琴”计划和中科院“太极”计划等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用于验证爱因斯坦相对论预言的引力波,GRACE、GRACE FO等利用空间特殊优势环境下的高精密科学实验。然而,空间环境同样受到来自太阳风、宇宙辐射、等离子体等的干扰,因此,在空间引力波探测、GRACE FO等任务中为获得超稳超静的科学实验环境,目前有提出了利用微推力器补偿外界干扰,实现卫星无拖曳运动的实施方案。
[0003]高精度的空间科学实验对微推力器的性能要求非常高,在地面开展微推力的验证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其中对推力性能的测试不仅限于推力噪声、推力大小,推力矢量的测试同样也是高精度空间科学任务中必不可少的。例如LISA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中,NASA和ESA对微推力器性能提出了非常详尽的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亚微牛推力矢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设于底座(1)上的框架支架(2),以及,双轴悬梁机构(3),用于提供正交两个方向上的摆动自由度;所述框架支架(2)顶部设置有第一横梁(201),所述双轴悬梁机构(3)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201)的中心,组成悬摆式双轴结构;微推进器安装架(4),用于亚微牛量级微推进器的安装固定以及测量过程中的位置调整;所述微推进器安装架(4)的顶部与所述双轴悬梁机构(3)的底部连接;双轴电磁执行机(5)和双轴位移传感器(6),用于测量水平面内正交两个方向上微推进器安装架(4)的位移变化及亚微牛量级微推进器的推力矢量;所述双轴电磁执行机(5)的顶部与所述微推进器安装架(4)的底部连接,所述双轴电磁执行机(5)的线圈部分与所述框架支架(2)连接;所述双轴位移传感器(6)的顶部与所述双轴电磁执行机(5)的底部连接,所述双轴位移传感器(6)的底部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方;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读取测量过程中双轴电磁执行机(5)的工作电流,对亚微牛量级微推进器推力矢量的计算,输出亚微牛量级微推进器的推力矢量测量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微牛推力矢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悬梁机构(3)包括上连接件(301)、十字连接件(302)和下连接件(303);其中:所述上连接件(301)的顶部与第一横梁(201)的中心连接,且所述上连接件(301)下方的左右侧分别通过弹性悬臂梁(304)与十字连接件(302)中一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件(305)连接;所述下连接件(303)的底部与微推进器安装架(4)的顶部连接,且所述下连接件(303)上方的左右侧分别通过弹性悬臂梁(304)与十字连接件(302)中另一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件(305)连接;所述十字连接件(302)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连接的2组弹性悬臂梁(304)在空间上正交分布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亚微牛推力矢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305)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螺孔,所述十字连接件(302)与固定板连接位置开设有匹配的螺孔,所述固定板与十字连接件(302)之间通过螺栓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微牛推力矢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推进器安装架(4)包括顶板(401)和底板(402),所述顶板(401)和底板(402)之间连接有两块平行设置的长板(403);所述顶板(401)与所述双轴悬梁机构(3)的底部连接,所述底板(402)与所述双轴电磁执行机(5)的顶部连接;所述长板(403)上开设有若干螺孔,用于安装亚微牛量级微推进器及配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微牛推力矢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位移传感器(6)包括动极板(601)、定极板电极(602)、定极板支架(603)和基座(604),其中:所述动极板(601)设置于基座(604)上方,且所述动极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祝刘洪凡王观芳程郑文韬杨泽邦刘建平涂良成杨山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