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灵菇的生产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1329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蘑菇种植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灵菇的生产种植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培养液,将培养液灭菌,将白灵菇菌种种植在灭菌后的培养液中,培育制备成菌丝球液;所述培养液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所述碳源为土豆汁、蔗糖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氮源为麸皮粉、硝酸铵中的至少一种;S2:将步骤S1中制得的菌丝球液喷洒在固体培养基中,制备成预培养基;S3:将步骤S2中制得的预培养基进行培养发菌,出菇、包装即得。本申请具有提高白灵菇培育过程的出菇率和单个菌菇的生长质量的优点。过程的出菇率和单个菌菇的生长质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灵菇的生产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蘑菇种植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灵菇的生产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白灵菇又叫白阿魏蘑,又名白灵侧耳、白阿魏侧耳、刺芹侧耳白变色种,作为一种可食用菌种,白灵菇在收获时,需要挑选呈掌形、形态完整,菌盖肥厚、新鲜饱满、菇色洁白的白灵菇,这样的白灵菇品质更好,后续加工成的成品品质较好,可为种植户带来更大的利益,同时也要缩短白灵菇的种植周期,进一步提高种植收益;因此在白灵菇培育的过程中,缩短培育周期和提升产品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0003]现有的白灵菇在培养过程中,通常使用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等做培养基,高温消毒后进行接种,菌丝需要生长一、两个月,依次经过原种和生产种的两级培养才能作为栽培种使用,生长周期较慢;同时由于培养基内各种原料均为粉末状,这些原料混合均匀后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板结,使得培养基内的孔隙度降低,使得菌菇生长受到阻碍和限制。
[0004]上述相关技术中,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有的白灵菇培育方法易使得菌种的出菇率下降,单个菌菇的生长品质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白灵菇培育过程的出菇率和单个菌菇的生长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白灵菇的生产种植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白灵菇的生产种植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白灵菇的生产种植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培养液,将培养液灭菌,将白灵菇菌种种植在灭菌后的培养液中,培育制备成菌丝球液;所述培养液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所述碳源为土豆汁、蔗糖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氮源为麸皮粉、硝酸铵中的至少一种;S2:将步骤S1中制得的菌丝球液喷洒在固体培养基中,制备成预培养基;S3:将步骤S2中制得的预培养基进行培养发菌,出菇、包装即得。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设置培养液,使得营养物质可以均匀分布在培养液中且不易聚集,将菌种种植在培养液中,使得菌种与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可以充分接触并吸收,加快菌种的繁殖生长,缩短白灵菇的生长周期;碳源作为菌种生长所需碳元素的来源,是维持菌种生命活力,帮助菌种生长代谢的主要原料,土豆汁含有丰富的淀粉和维生素,可促进菌种的生长繁殖,提高菌种后续的出菇率,也使得后续生成的菇体大,菇肉厚,提高白灵菇单个菇体的品质;蔗糖中含有大量可以被菌种直接利用的碳元素,可以快速为白灵菇菌种提供大量的碳元素,促进白灵菇菌种的生长;麸皮粉作为有机氮源,含有较多的粗蛋白、糖分和维生素,营养丰富,可以促进菌种的生长,提高后续的出菇率;硝酸铵作为无机氮源,其氮元素可快速被白灵菇菌种利用,加快白灵菇菌种的生长,后续提高白灵菇单个菇体的质量;将菌种先放置在培养液中培养制备成富含菌丝球的菌丝球液,然后将菌丝球液喷
洒在固体培养基上,增加固体培养基上菌种的出菇率,同时也缩短了菌种的生长时间,提高白灵菇单个菇体的品质。
[0008]可选的,步骤S1中在培育制备菌丝球液的过程中,将种植有白灵菇菌种的培养液进行振荡转动,转动速率为130

180r/min。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培养液进行振荡转动,使得菌种在培养液中的转动中进行接种、生长成菌丝球,提高菌种的生长速率和成活率;调节培养液的转动速率,当振荡转动速率较慢时,菌种的生长速率和成活率较低,影响后续白灵菇的出菇率和单菇质量;当振荡转动速率较快时,菌种生长形成的菌丝球的直径较大,不易控制,不利于后续将菌丝球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中,影响白灵菇的出菇率和单个白灵菇的品质。
[0010]可选的,步骤S3中所述预培养基培养发菌时的温度为15

30℃。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预培养基发菌的温度,随着温度的提高,菌丝球的生长速率增快,但是温度过高时,菌丝球易受热导致其活力下降,生长速率下降,进而影响白灵菇的生长品质。
[0012]可选的,步骤S1中所述碳源由土豆汁和蔗糖按照质量比(3

4):(1

2)组成。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豆汁和蔗糖均是白灵菇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良好碳源,土豆汁在提供丰富碳源的同时,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可以为白灵菇提供较多的营养元素,但是菌种对土豆汁中碳源的吸收速率较为缓慢;蔗糖是纯粹的碳源,其中的碳源可以较快的直接被白灵菇菌种所利用,因此在土豆汁和蔗糖的进一步配合作用下,可以使得菌种的生长繁殖速率加快,促进后续白灵菇的生长。
[0014]可选的,步骤S1中所述氮源由麸皮粉、硝酸铵按照质量比(2

4):(2

3)组成。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麸皮粉可以为白灵菇菌种生长提供有机氮源,还可以为白灵菇菌种提供微量元素,促进白灵菇的生长和产量,但是麸皮本身容易生长黄曲霉菌,对白灵菇菌种造成污染,使得白灵菇菌种在生长过程中出现营养不足的情况,不易大量使用;硝酸铵作为无机氮源,可以被白灵菇菌种快速吸收,促进白灵菇的出菇生长;通过添加硝酸铵与麸皮粉,将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共同配合,使得白灵菇可以更好的吸收氮源进行生长,促进后续白灵菇的生长,提高单个白灵菇的生长品质。
[0016]可选的,所述培养液中含有促生长液;所述促生长液与碳源的质量比为1:(9

11);所述促生长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玉米秸秆用石灰水浸泡后,取出堆放2

3天,制得预发酵玉米秸秆;(2)将干牛粪与水混合,堆放2

3天,制得预发酵干牛粪;(3)将步骤(1)中制得的预发酵玉米秸秆和步骤(2)中制得的预发酵干牛粪进行混合,制得混合物;将混合物与水混合,煮沸,过滤掉固体即得。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玉米秸秆和干牛粪处理后,分别堆放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营养物质,制备成预发酵玉米秸秆和预发酵干牛粪,然后将预发酵玉米秸秆和预发酵干牛粪进行混合煮沸后,将预发酵玉米秸秆和预发酵干牛粪内的病菌和虫卵进行杀除,制备成促生长液;将促生长液添加至培养液中,使得培养液中的营养成分被完善,进一步促进菌种生长形成菌丝球,且生成的菌丝球表面的绒毛状菌丝增多,增强菌丝球的活力,同时还可以为菌丝球的形成提供“寄生核”,提高菌丝球后续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进一步提高菌丝球的出菇率,也提高后续白灵菇的生长品质。
[0018]可选的,步骤(3)中所述混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为(6

12):100。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混合物和水的质量比,从而调整制备的促生长液中玉米秸秆和预发酵干牛粪的浓度,添加促生长液可以加强菌丝球的活力,促进菌丝球的生长,提高后续白灵菇的出菇率和质量;但是当混合物添加量过多时,菌种生长生成的菌丝球的直径不易控制,较大直径的菌丝球不利于接种至固体培养基中;当混合物的添加量较少时,对菌种生长的促进作用不足,影响菌种生成菌丝球的速率和直径,进而影响后续白灵菇的生长。
[0020]可选的,步骤S2中所述固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灵菇的生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培养液,将培养液灭菌,将白灵菇菌种种植在灭菌后的培养液中,培育制备成菌丝球液;所述培养液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所述碳源为土豆汁、蔗糖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氮源为麸皮粉、硝酸铵中的至少一种;S2:将步骤S1中制得的菌丝球液喷洒在固体培养基中,制备成预培养基;S3:将步骤S2中制得的预培养基进行培养发菌,出菇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灵菇的生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在培育制备菌丝球液的过程中,将种植有白灵菇菌种的培养液进行振荡转动,转动速率为130

180r/min。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白灵菇的生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预培养基培养发菌时的温度为15

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灵菇的生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碳源由土豆汁和蔗糖按照质量比(3

4):(1

2)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灵菇的生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氮源由麸皮粉、硝酸铵按照质量比(2

4):(2

3)组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灵菇的生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中含有促生长液;所述促生长液与碳源的质量比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鹏李晨周高丽李彦增王金培芦冰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市建安区经济作物推广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