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电智能化通风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1306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电智能化通风设备,包括风管本体,风管本体包括若干依次串联的风管单元,风管单元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法兰,相邻的两个风管单元通过连接法兰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个风管单元的进风端均设置有减震缓冲结构,减震缓冲结构包括导风套,导风套为管状结构,导风套靠风管单元进风端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直径,导风套靠风管单元进风端一端外壁贴合风管单元内壁,且导风套靠风管单元进风端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翻边。本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弱化空气在风管本体内流动时对侧壁造成的冲击力,使风管本体在运行状态下的震动降低,以降低对吊装结构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能够弱化因空气流动而造成风管本体震动形成的噪音。而造成风管本体震动形成的噪音。而造成风管本体震动形成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电智能化通风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机电智能化通风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通风设备是各种大型建筑的必备设施,其将外部空气持续输送,对建筑物内部空气进行持续更新,而风管是空气输送中必不可缺的设施,风管可分为圆形风管,矩形风管,扁圆风管等多种。其中圆形风管阻力最小但高度尺寸最大,制作复杂,所以应用以矩形风管为主。按材质,风管可分为金属风管,复合风管,高分子风管,其中常用的金属风管包括镀锌铁皮风管和不锈钢风管。在风管安装过程中,一般将屋顶、楼板等具有支撑作用且为水平面的建筑平面作为吊装面,并采用悬吊机构将风管悬吊在吊装面的下方。
[0003]风管在通风状态下由于内部风压波动引起风管自呼吸振动和噪音辐射,风机振动引起风管及其吊架的振动与噪音,以及地震情况下暖通风管和吊架结构的安全性,都是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
[0004]目前使用的暖通风管吊架主要有支撑式支吊架、弹簧支吊架、可变弹簧支吊架和橡胶支吊架。然而,它们分别存在以下缺点:1、支撑式支吊架由于没有采取任何隔振降噪结构或部件,整个结构部件刚性连接,结构刚度固定不可以调节,因此,只能保证暖通风管系统在正常工况下的结构的安全性,而不能起到隔振、抗震、降噪的作用;2、弹簧支吊架、可变弹簧支吊架和橡胶支吊架,对系统整体有一定的隔振、抗震、降噪作用,但是由于它们在风管腹部没有任何限制风管局部振动的结构或部件,因此,它们都不能有效降低薄壁风管在内压波动下因管壁局部呼吸振动而引起的噪音。
[0005]为了解决风管在通风下的震动问题,现有的常用解决方式均为,对吊装的支架进行改进调整,以被动的对风管的震动进行应对,但是该方法只是降低了风管震动对安装位置的影响,风管的震动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噪音问题并不会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电智能化通风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有效降低风管内空气流动而造成的震动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机电智能化通风设备,包括风管本体,所述风管本体包括若干依次串联的风管单元,所述风管单元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法兰,相邻的两个所述风管单元通过连接法兰连接,每个所述风管单元的进风端均设置有减震缓冲结构,所述减震缓冲结构包括导风套,所述导风套为管状结构,所述导风套靠风管单元进风端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直径,所述导风套靠风管单元进风端一端外壁贴合风管单元内壁,且所述导风套靠风管单元进风端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翻边,且通过翻边挤压安装在两个相邻风管单元的连接法兰之间,所述导风套侧壁开始有若干透风孔。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管本体用于与风机等动力设备连接,空气通过风机导入风管本体内,进入风管本体内的空气将具有较高压力,由于风管本体由多个风管单元串联构成,没个风管单元的进风端均设置有导风套,导风套直径较大的一端作为进风端,直径较小一端作为出风端,当空气进入导风套之后,将对导风套造成冲击,导风套的整个内侧面将作为与流动空气的冲击面,能够使进入的空气对风管本体侧壁造成的冲击减小,而开始在导风套侧壁的若干透风孔将在空气冲击的时候作为空气流通的流道,能够弱化流动空气对导风套造成的冲击,而由透风孔排出的空气呈分散状态,而不会对风管单元的侧壁造成大的冲击,能够有效弱化空气在风管本体内流动时对侧壁造成的冲击力,使风管本体在运行状态下的震动降低,以降低对吊装结构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能够弱化因空气流动而造成风管本体震动形成的噪音。
[0009]进一步限定,所述导风套采用弹性橡胶制成。
[0010]导风罩由弹性橡胶制成,其结构上将具有弹性形变量,能够在受到空气流动冲击变化时产生弹性形变,通过弹性形变拉伸,能够进一步对空气流动造成的震动进行弱化;具体的,导风套可以采用聚氨酯橡胶制成,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刚度,同时具有较好的弹性变量,其缓冲减震性好,室温下能吸收10%~20%震动能量,震动频率越高,能量吸收越大。
[0011]进一步限定,所述导风套的出风端设置有环绕端口的环形加强筋。
[0012]导风罩的出风端通过环形加强筋进行结构强化,能够使出风端在受到空气流动冲击过场中降低形变,空气流动时将会在导风罩的出风端产生高频振动,环形加强筋能够避免边缘处因高频振动而产生较大的振幅,而高频振动将由弹性橡胶本身具有的柔性进行吸收,弱化传递至风管单元上的振动能量。
[0013]进一步限定,所述导风套上还设置有若干沿长度方向延伸且均匀分布的条形加强筋,若干所述透风孔沿长度方向成行的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条形加强筋内。
[0014]通过设置条形加强筋能够使导风罩在长度方向的结构得到强化,能够降低在空气流动的受压状态过度延展,提高导风罩的结构稳定性。
[0015]进一步限定,还包括供风机构,所述供风机构包括风机、进风道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风机转动,所述风机的进风端与进风道连接,所述风机的出风端与风管本体连接,所述风机上设置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位于风机和驱动电机之间,用于缓冲驱动电机运转时的震动。
[0016]供风机构用于将空气通入风管本体内,驱动电机作为风机运转的动力源,在驱动电机和风机之间通过设置减震垫,能够对驱动电机在运转时所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降低其通过风机向通风管本体进行传递,以弱化整体结构产生的震动以及噪音。
[0017]进一步限定,所述减震垫边缘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螺栓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减震衬套,所述减震衬套为中空环形结构,所述减震衬套两端均设置有刚性衬管。
[0018]减震垫可以由橡胶等柔性减震材料制成,通过本身结构特性对驱动电机运转时产生的震动进行吸收,驱动电机与风机的连接安装,通常采用螺栓连接,减震衬套在安装连接状态下将位于连接螺栓和减震垫之间,减震衬套为中空环形结构,其两端通过刚性衬管抵靠在风机和驱动电机上,初始状态下两个刚性衬套将被膨胀状态的减震衬套推出安装孔外,在安装螺栓旋紧状态下两个刚性衬管将被挤压入安装孔内,减震衬套将处于被压缩状
态,将作为驱动电机和风机的接触受力点,且该受力点能够进行微量的弹性形变,提高对驱动电机运转造成的震动的吸收量,弱化震动传递效果。
[0019]进一步限定,所述减震垫为环形中空结构,所述减震垫外沿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螺栓穿过的带孔连接支耳,所述减震垫顶面和底面均为波纹结构。
[0020]减震垫为中空环形结构,具有极高的形变延展量,能够对风机运转造成的震动进行有效吸收,切其顶面和底面均为波纹结构,能够在驱动电机与风机安装连接过场中进行延展,便于安装操作,且波纹结构将减小与驱动电机和风机之间的直接连接面,降低震动传递。
[0021]进一步限定,所述进风道的进风端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上开设有若干用于空气进入的缝隙,所述进风道内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两个外固定环、两个内固定环和过滤膜,两个所述外固定环和两个所述内固定环分别加持在过滤膜的边缘和中心处,所述防护罩靠内一侧中心安装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一端与防护罩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电智能化通风设备,包括风管本体,所述风管本体包括若干依次串联的风管单元,所述风管单元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法兰,相邻的两个所述风管单元通过连接法兰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风管单元的进风端均设置有减震缓冲结构,所述减震缓冲结构包括导风套,所述导风套为管状结构,所述导风套靠风管单元进风端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直径,所述导风套靠风管单元进风端一端外壁贴合风管单元内壁,且所述导风套靠风管单元进风端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翻边,且通过翻边挤压安装在两个相邻风管单元的连接法兰之间,所述导风套侧壁开始有若干透风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智能化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套采用弹性橡胶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电智能化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套的出风端设置有环绕端口的环形加强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电智能化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套上还设置有若干沿长度方向延伸且均匀分布的条形加强筋,若干所述透风孔沿长度方向成行的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条形加强筋内。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机电智能化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风机构,所述供风机构包括风机、进风道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风机转动,所述风机的进风端与进风道连接,所述风机的出风端与风管本体连接,所述风机上设置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位于风机和驱动电机之间,用于缓冲驱动电机运转时的震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柯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