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板、外墙板以及外墙板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0866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板、外墙板以及外墙板的制作方法,涉及外墙板领域,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一面板平行设置并形成有间隙;桁架结构,设置在所述间隙内;多个紧固件,所述第一面板、所述桁架结构、所述第二面板之间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依次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以达到增强外墙板的抗剪、保温以及自身稳定的目的。保温以及自身稳定的目的。保温以及自身稳定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板、外墙板以及外墙板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外墙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板、外墙板以及外墙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阻燃夹心保温叠合墙板,包括不锈钢桁架钢筋以及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叶混凝土层、空腔层、外墙保温层和外叶混凝土层,空腔层设于内叶混凝土层与外叶带保温混凝土层之间,空腔层采用现浇混凝土制成。该方案通过设置不锈钢桁架钢筋从而增强内叶混凝土层和外叶带保温混凝土层之间的抗剪切强度,最后通过外墙保温层进而达到保温的目的;采用此种墙板虽然可以有效的解决墙体抗剪切且保温的目的,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空腔层内最后需要现浇混凝土,而不锈钢桁架钢筋在预埋的过程中由于不锈钢桁架钢筋自身会受到预拉应力,因此,在空腔层内浇筑混凝土预埋不锈钢桁架钢筋时,不锈钢桁架钢筋周围的混凝土由于在不锈钢桁架钢筋预拉应力的作用下,极易破裂从而使得空腔层处的混凝土不易成型,最终,影响墙板的正常使用;亦或者空腔层处的混凝土成型后在不锈钢桁架钢筋的预拉应力作用下,容易被破坏,从而影响墙板的使用寿命;为此,急需解决现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板、外墙板以及外墙板的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外墙板不具有抗剪且保温效果或具有保温抗剪但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
[0004]第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板,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一面板平行设置并形成有间隙;桁架结构,设置在所述间隙内;多个紧固件,所述第一面板、所述桁架结构、所述第二面板之间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固定连接。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以达到增强复合板的抗剪的目的。第一面板、桁架结构以及第二面板在紧固件的作用下实现连接固定,而桁架结构自身具有抗剪的功能,而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在桁架结构的作用下,进而使得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在因外部受到剪切力的作用下自身的抗剪切性能得到提升,最终,实现了复合板整体的抗剪切功能。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桁架结构包括: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外轮廓和所述第一面板以及所述第二面板的外轮廓相同;第一倾斜板,沿着所述矩形框架的对角线倾斜设置;
第二倾斜板,沿着所述矩形框架的另一对角线倾斜设置;所述矩形框架、所述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分别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以达到进一步增强复合板的抗剪能力的目的。由于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均是沿着矩形框架的对角线设置,因此,矩形框架在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的作用下被分割为四个三角形,而三角形自身结构较为稳定,从而使得桁架的整体结构较为稳定,此外,又由于矩形框架的外轮廓和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外轮廓相同,因此,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整体在桁架结构的覆盖作用下,强度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倾斜板和所述矩形框架的交接处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倾斜板和所述矩形框架的交接处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倾斜板和所述第一倾斜板的交接处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紧固件为螺钉,所述螺钉依次与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或所述第三通孔以及所述第二面板螺纹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以达到增强复合板的整体结构稳定性的目的。由于本申请的符合板是运用在外墙板的上游材料,而外墙板由于不是承重墙板,因此,本申请中的外墙板所受到的剪切力主要指的是在高层建筑中外墙板所受到的风力,而外墙板受到风力的同时也会受到日晒等情况,因此,此处的紧固件若采用传统的粘贴的方式,经过一定的时效后,复合板会出现脱胶从而破坏复合板的整体固定结构,此外,桁架结构采用粘贴的方式固定,桁架结构自身的抗剪切能力不强,反应到复合板上,就会使得复合板的抗剪切能力削弱,而本申请中紧固件选用螺钉,不仅使得复合板的整体连接结构较为稳定,其次,桁架结构整体在螺钉连接固定的作用下,桁架结构自身的抗剪切能力得到增强。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倾斜板和所述矩形框架的交接处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倾斜板和所述矩形框架的交接处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倾斜板和所述第一倾斜板的交接处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紧固件为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螺纹连接,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或所述第三通孔。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以达到提高复合板的抗震能力的目的。螺钉和桁架结构螺纹固定连接虽然可以提高桁架结构以及复合板整体的稳定性,但是,在复合板作为外墙板的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复合板的抗震性,若复合板不具备抗震性能,则复合板中的桁架结构在复合板产生震动时,桁架结构自身容易受到破坏,进而影响到复合板的抗剪切能力。为了解决此种问题,在本申请中,通过螺钉穿过桁架结构而非和桁架结构螺纹连接,桁架结构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夹持作用下实现固定,从而可以使得桁架结构中的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以及矩形框架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从而达到抗震的目的。
[0012]第二方面。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墙板,包括多个复合板,所述复合板为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复合板,多个复合板之间平行设置并形成有至少一个空腔;至少一个连接件,一个所述连接件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复合板形成的所述空腔内且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混凝土预埋结构,一个所述混凝土预埋结构填充在一个所述空腔内。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以达到增强外墙板的强度以及赋予外墙板多功能的目的。由于本申请的外墙板是由多个复合板形成的,而复合板在选择时,可以根据建筑需要选择具有一定性能的面板,而当一个外墙板中的多个复合板里的面板都具有不同功能时。此时,相当于把多个功能的面板集成到一个外墙板上,进而使得外墙板具有多功能性(比如防水、防潮等),而通过添加混凝土从而可以达到增强外墙板的整体强度且增强外墙板的保温节能性能。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安装板,通过所述紧固件和一个所述复合板固定连接;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通过所述紧固件和另一所述复合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以达到方便外墙板成型的目的。若连接件采用长自攻钉的方式直接将两个复合板进行连接,则会出现以下三种问题:1、在将两个复合板连接时,需要使用一根长自攻钉依次通过穿过一个复合板的第三通孔、空腔以及另一个复合板的第三通孔,此时,需要保证两个复合板的第三通孔的位置精度,否则一根长自攻钉不能将两个复合板连接从而形成外墙板;2、即使长自攻钉能够穿过两个复合板的第三通孔将两个复合板进行连接,长自攻钉会出现倾斜的情况,显然,此种情况下,长自攻钉受到的预拉应力会使得其周围的混凝土出现破裂或者在浇筑混凝土时,长自攻钉周围的混凝土会出现不凝固的情况;3、本申请的外墙板在建筑运用时,是需要多个外墙板拼接从而形成较长的外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板(11);第二面板(12),和所述第一面板(11)平行设置并形成有间隙(13);桁架结构(14),设置在所述间隙(13)内;多个紧固件(15),所述第一面板(11)、所述桁架结构(14)、所述第二面板(12)之间通过多个所述紧固件(1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结构(14)包括:矩形框架(141),所述矩形框架(141)的外轮廓和所述第一面板(11)以及所述第二面板(12)的外轮廓相同;第一倾斜板(142),沿着所述矩形框架(141)的对角线倾斜设置;第二倾斜板(143),沿着所述矩形框架(141)的另一对角线倾斜设置;所述矩形框架(141)、所述第一倾斜板(142)以及第二倾斜板(143)分别通过所述紧固件(15)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板(142)和所述矩形框架(141)的交接处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421),所述第二倾斜板(143)和所述矩形框架(141)的交接处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431),所述第二倾斜板(143)和所述第一倾斜板(142)的交接处开设有第三通孔(1432);所述紧固件(15)为螺钉,所述螺钉依次与所述第一面板(11)、所述第一通孔(1421)或所述第二通孔(1431)或所述第三通孔(1432)以及所述第二面板(12)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板(142)和所述矩形框架(141)的交接处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421),所述第二倾斜板(143)和所述矩形框架(141)的交接处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431),所述第二倾斜板(143)和所述第一倾斜板(142)的交接处开设有第三通孔(1432);所述紧固件(15)为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第一面板(11)和所述第二面板(12)螺纹连接,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421)或所述第二通孔(1431)或所述第三通孔(143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有财王彦明杨宝鑫贾长风张立乔崎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建筑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