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凭借色域广、响应速度快、亮度高、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在显示领域。
[0003]目前,Micro LED显示面板中通常包括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像素电路通常采用模拟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的方式来控制发光元件发光。但是,现有技术中像素电路的外部驱动信号以及电压信号较为复杂,导致像素电路的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以提高像素电路的可靠性。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和发光模块;
[0006]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和第一数据电压写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和发光模块;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和第一数据电压写入模块,所述第一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用于传输第一数据电压至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用于根据栅极的电压和第一极的电压驱动所述发光模块在发光阶段发光;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数据电压和扫频信号对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的电压进行控制,以控制所述发光模块的发光时间;其中,在一显示帧内,所述发光阶段包括多个子发光阶段,所述扫频信号包括多个子信号,每一所述子发光阶段对应一所述子信号,所述发光模块在每一所述子发光阶段均包括亮态和暗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频信号包括锯齿波信号或三角波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第一存储模块和第二数据电压写入模块;所述第一存储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扫频信号,所述第一存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用于传输所述第二数据电压至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用于根据自身的栅极电压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的电压;在所述发光阶段,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工作于饱和区,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工作于线性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一补偿模块、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补偿模块包括第一补偿晶体管,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二数据电压写入模块包括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所述第一存储模块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所述第二数据电压,所述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补偿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一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发光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连接所述扫频信号,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数据电压写入模块响应所述第一数据电压的同时,所述第二数据电压写入模块响应所述第二数据电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二存储模块和第三发光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数据电压写入模块包括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所述第三
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二存储模块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发光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发光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发光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线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接入一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