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生产用框绞机的旋转模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0724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生产用框绞机的旋转模设备,包括操作主体,所述操作主体包括设备箱,所述设备箱通过设置在其顶部的机架转动连接有绞笼,所述设备箱上表面分别开有进料孔和上料孔,装配部,所述装配部包括升降机组,所述升降机组底部贯穿设备箱并延伸至地基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框绞机技术领域。该一种电缆生产用框绞机的旋转模设备,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框绞机的上、下盘都是先通过叉车进行搬运,然后手动将线盘滚动至上下线盘的辅助工装上,并对其进行校正和定位,再利用侧底部上盘装置进行上盘,由于上述上、下盘均需要人工参与,进而无法将框绞机上盘和线盘输送与安全完美结合,实现自动化上、下盘管理的问题。下盘管理的问题。下盘管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生产用框绞机的旋转模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框绞机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生产用框绞机的旋转模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电缆加工生产过程中,框绞机主要用于裸铝线、裸铜线、钢芯铝绞线的绞合,扇形导体、圆形导体拉拔、紧压及分割导体预扭紧压等电力电缆线芯的绞合。
[0003]近年来,随着智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框绞机上盘及线盘输送弊端日趋显现,为满足客户新要求,需要将框绞机上盘和线盘输送与安全完美结合,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框绞机上盘和输送准确率。目前框绞机的上、下盘都是先通过叉车进行搬运,然后手动将线盘滚动至上下线盘的辅助工装上,并对其进行校正和定位,再利用侧底部上盘装置进行上盘,由于上述上、下盘均需要人工参与,进而无法将框绞机上盘和线盘输送与安全完美结合,实现自动化上、下盘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生产用框绞机的旋转模设备,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框绞机的上、下盘都是先通过叉车进行搬运,然后手动将线盘滚动至上下线盘的辅助工装上,并对其进行校正和定位,再利用侧底部上盘装置进行上盘,由于上述上、下盘均需要人工参与,进而无法将框绞机上盘和线盘输送与安全完美结合,实现自动化上、下盘管理的问题。
[0006]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缆生产用框绞机的旋转模设备,包括:
[0009]操作主体,所述操作主体包括设备箱,所述设备箱通过设置在其顶部的机架转动连接有绞笼,所述设备箱上表面分别开有进料孔和上料孔;
[0010]装配部,所述装配部包括升降机组,所述升降机组底部贯穿设备箱并延伸至地基中,所述升降机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转轴转动连接有上料板;
[0011]其中,所述升降板端部设置有可用于调节上料板倾斜角度的支撑件。
[0012]进一步地,所述绞笼的圆周外表面分别开设有料仓和外置腔,所述料仓和外置腔之间交替分布,所述外置腔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缸,所述电动推缸的输出端贯穿外置腔并延伸至料仓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设备箱上表面与外部水泥基层面相平行,所述上料板位于上料孔正下方,所述上料孔内壁固定连接有与上料板侧面相贴合的加强板。
[0014]进一步地,所述设备箱内壁顶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与上料板端面相贴近的水平板,所述进料孔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水平板上表面相连接的斜板,所述斜板侧面与支架外表
面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板、水平板以及斜板外表面均设置有轨道,且该轨道远离进料孔一端采用封闭式设计。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板通过开设在其内部的活动腔滑动连接有轨道块,所述上料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轨道块底部相连接的推进器,所述升降板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
[001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顶部与升降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组,所述升降板通过设置在其端面的固定座转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驱动机组通过设置在其外侧的传动箱与支撑块传动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外表面转动连接有与升降板下表面相贴合的辊杆。
[0019]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水平板、斜板、轨道、装配部,上盘时,线盘沿着斜板外表面的轨道向下滚动,受到PLC控制,此时远离斜板最远的一组推进器启动,带动轨道块脱离活动腔,轨道块和轨道之间形成一个“凹坑”,线盘受到自身惯性影响,沿着斜板滚入水平板、上料板,直至落入活动腔的“凹坑”中,剩余的线盘以此类推。随后升降机组启动,带动升降板、上料板、支撑件以及线盘同步向上运动,直至上料板和线盘垂直运动至预定位置,启动对应的电动推缸一次性锁紧线盘。下盘时,升降机组带动升降板、上料板以及支撑件同步向上运动,直至上料板运动至预定位置,接着电动推缸复位,线盘再次贴合在活动腔的“凹坑”中,随后升降机组带动升降板、上料板、支撑件以及线盘同步复位,紧接着推进器推动轨道块贴紧活动腔内壁,左侧支撑件上的驱动机组启动,通过传动箱带动支撑块逆时针旋转,进而上料板向左发生偏移,其上表面的线盘沿着上料板外表面的轨道依次滚下,线盘依靠自身惯性滚出设备箱统一收集,以此类推,完成所有线盘的更换下料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立体局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立体局部剖面多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水平板、斜板以及上料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升降板、上料板以及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轨道块和上料板立体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操作主体;11、设备箱;111、加强板;112、水平板;113、斜板;114、轨道;12、机架;13、绞笼;131、料仓;132、外置腔;133、电动推缸;14、进料孔;15、上料孔;2、装配部;21、升降机组;22、升降板;221、放置槽;23、上料板;231、活动腔;232、轨道
块;233、框架;234、推进器;24、支撑件;241、安装架;242、驱动机组;243、支撑块;244、传动箱;245、辊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33]实施例:
[0034]请参阅图1

图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生产用框绞机的旋转模设备,包括:
[0035]操作主体1,操作主体1包括设备箱11,设备箱11通过设置在其顶部的机架12转动连接有绞笼13,设备箱11上表面分别开有进料孔14和上料孔15;
[0036]装配部2,装配部2包括升降机组21,升降机组21底部贯穿设备箱11并延伸至地基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生产用框绞机的旋转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主体(1),所述操作主体(1)包括设备箱(11),所述设备箱(11)通过设置在其顶部的机架(12)转动连接有绞笼(13),所述设备箱(11)上表面分别开有进料孔(14)和上料孔(15);装配部(2),所述装配部(2)包括升降机组(21),所述升降机组(21)底部贯穿设备箱(11)并延伸至地基中,所述升降机组(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板(22),所述升降板(22)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转轴转动连接有上料板(23);其中,所述升降板(22)端部设置有可用于调节上料板(23)倾斜角度的支撑件(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生产用框绞机的旋转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笼(13)的圆周外表面分别开设有料仓(131)和外置腔(132),所述料仓(131)和外置腔(132)之间交替分布,所述外置腔(132)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缸(133),所述电动推缸(133)的输出端贯穿外置腔(132)并延伸至料仓(13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生产用框绞机的旋转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箱(11)上表面与外部水泥基层面相平行,所述上料板(23)位于上料孔(15)正下方,所述上料孔(15)内壁固定连接有与上料板(23)侧面相贴合的加强板(1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生产用框绞机的旋转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箱(11)内壁顶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与上料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海军赵振涛赵清华权继周
申请(专利权)人:盛新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