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电站硬压板智能投退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硬压板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硬压板智能投退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硬压板是继电保护装置联系外部接线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人机交互的一种手段,通过硬压板的投、退操作,可实现保护装置的部分功能,还可决定保护动作的结果。硬压板的误投退也会造成一些后果,严重的还会导致电力设备被烧毁或引起大范围停电事故,进而影响电网的运行安全。现有的变电站硬压板的投退一般是由运维人员人工进行,这会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工作效率低、有电气风险、以及误投退风险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变电站硬压板智能投退系统,以便能够实现硬压板的智能投退,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电气风险以及误投退风险。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变电站硬压板智能投退系统,包括绝缘的座架,继电保护装置中的绝缘的第一电极护柱和第二电极护柱间隔的固定在所述座架中的水平安装板上,所述第一电极护柱和第二电极护柱均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贯穿所述安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硬压板智能投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的座架,继电保护装置中的绝缘的第一电极护柱和第二电极护柱间隔的固定在所述座架中的水平安装板上,所述第一电极护柱和第二电极护柱均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贯穿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护柱上的供电极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一电极护柱,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护柱上的受电极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且贯穿所述第二电极护柱,在其中一个电极上设有硬压板,所述硬压板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转动,以在投运位置与退出位置之间切换,其中投运位置是指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所述硬压板的另一端转动至另一个电极,通过所述硬压板实现两个电极的电连接;退出位置是指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所述硬压板的另一端转动以脱离另一个电极,直至转动至预设位置;当所述硬压板处于所述投运位置或者退出位置时,通过压紧机构实现所述硬压板的压紧,以使所述硬压板不能再转动;当所述硬压板需要从投运位置切换至退出位置、或者从退出位置切换至投运位置时,通过控制所述压紧机构以松开所述硬压板,以使所述硬压板能够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硬压板智能投退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处于所述安装板上方的所述另一个电极上套有两个导电锥形垫圈,两个锥形垫圈呈镜像对称,且两个锥形垫圈的锥形部相对设置,以使硬压板从两个锥形垫圈的锥形部形成的入口处卡接至该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硬压板智能投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如下: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投退电机,所述投退电机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齿轮与设置在所述硬压板上的齿形结构相啮合,通过控制所述投退电机能够实现所述硬压板在投运位置以及退出位置之间切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硬压板智能投退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板上分别设有第一位置传感器以及第二位置传感器,两个位置传感器分别经过对应的连接线与控制单元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硬压板是否转动至投运位置,并将检测信息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硬压板是否转动至退出位置,并将检测信息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硬压板智能投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的结构如下:包括安装在所述座架上盖板上的松紧电机,其中所述上盖板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座架上,所述上盖板安装在所述座架上时,与所述安装板相平行且二者相距预设距离;所述松紧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传动件,通过所述传动件,绝缘的主动螺母轮能够转动,所述主动螺母轮中的内螺纹与所述供电极上的外螺纹相配合,以使所述主动螺母轮能够相对所述供电极上下移动,所述传动件还能够消除所述主动螺母轮的上下位移对所述松紧电机输出轴的影响;所述主动螺母轮经同步带与绝缘的从动螺母轮相连接,所述从动螺母轮中的内螺纹与所述受电极上的外螺纹相配合,以在所述主动螺母轮转动时,所述从动螺母轮能相对所述受电极上下移动;当需要压紧所述硬压板时,驱动所述松紧电机,使所述主动螺母轮和从动螺母轮同步向下移动,以实现硬压板的压紧;在所述上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周扬,孙忠林,李凯,贺喜临,王鹏,李世英,张家瑞,宗围民,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