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可注射组织填充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7064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可注射组织填充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含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可注射组织填充剂包含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和硅酸盐陶瓷微球组成;所述硅酸盐陶瓷微球的组成为硅酸钙锂、硅酸镁锂、硅酸钙、硅酸锂、锌黄长石和镁黄长石中的至少一种。锌黄长石和镁黄长石中的至少一种。锌黄长石和镁黄长石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可注射组织填充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交联透明质酸和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可注射组织填充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生物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抗衰老和面部年轻化的医疗解决方案,医疗美容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注射美容作为非侵入性的微创手术,安全性高、效果即时且显著,是市场上最热门的医美项目。在众多填充材料中,透明质酸是人体皮肤真皮组织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是大部分注射填充剂的主要成分。但是纯透明质酸维持时间短,常常需要反复注射来维持效果,无法满足长效填充的目的。
[0003]诱导性填充材料,是由一定比例的固体微球和载体凝胶复合而成。相对于传统的透明质酸凝胶填充材料,诱导性填充材料中的固体微球可以吸引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蛋白,因此,其在具备物理填充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刺激人体分泌胶原蛋白,完成自体胶原的填充,从而填充凝胶降解留下来的空袭,达到长期填充的效果。但目前的产品仍存在免疫原性、长期植入无法降解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具有胶原再生功能的填充剂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长期的体内降解性且具有胶原与血管再生功能的组织填充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5]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可注射组织填充剂,包含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和硅酸盐陶瓷微球组成;所述硅酸盐陶瓷微球的组成为硅酸钙锂、硅酸镁锂、硅酸钙、硅酸锂、锌黄长石和镁黄长石中的至少一种。
[000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注射剂包含交联透明质酸和硅酸盐陶瓷微球。其中,硅酸盐陶瓷微球是一种具有优异生物活性的材料,其具有促进胶原、血管、皮肤等组织再生的功能,因而广泛用于组织工程中。一方面,硅酸盐陶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低了填充剂的免疫原性,提高注射材料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其良好的生物活性可以促进组织中血管和胶原的再生,起到长效填充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该填充剂的结构、成分、流变性能、体外细胞相容性和体内的胶原与血管再生功能进行了系统的评估,以确定其是否能成为用于真皮填充的生物活性组织填充剂。此外,硅酸盐陶瓷微球作为一种生物活性陶瓷,其生物相容性良好,因此其引发的炎症较小,本专利技术填充剂不需要加入抗炎药物。
[0007]较佳的,所述硅酸盐陶瓷微球占填充剂质量百分比不超过50wt%,优选为5~30wt%。本专利技术中,硅酸盐陶瓷微球加入量过多会引起问题:首先是陶瓷的pH值较高,大量加入会在注入组织后引起组织微环境中pH值的过快升高,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其次,
但是大量的加入会引起注射力的提升,从而难以挤出,不便于使用。若是,少量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加入会引起注射力的降低。
[0008]较佳的,所述硅酸盐陶瓷微球的颗粒尺寸为5~60μm,优选为10~50μm,更优选为20~45μm。其中,硅酸盐陶瓷微球的粒径过小无法起到填充效果,粒径过大无法通过细小针头注射使用。
[0009]较佳的,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包含交联透明质酸和磷酸盐缓冲液混合得到,交联度为20~90%;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中交联透明质酸的质量浓度为0.5~5wt%。
[0010]较佳的,所述的硅酸盐陶瓷微球通过降解并释放出硅离子、钙离子和锂离子。
[0011]较佳的,所述含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可注射组织填充剂具有剪切稀化的特性;通过25G的针头实现含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可注射组织填充剂的注射,所述注射所需注射力在0~100N之间。
[0012]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可注射组织填充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透明质酸和交联剂通过化学交联得到交联透明质酸,再与磷酸盐缓冲溶液混合,得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2)透明质酸凝胶和硅酸盐陶瓷微球混合后进行搅拌,得到所述含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可注射组织填充剂。
[0013]较佳的,步骤(1)中,所述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先制备硅酸盐陶瓷的前驱体溶胶,再通过溶胶

喷雾的方法得到;所述硅酸盐陶瓷的前驱体溶胶的原料包含正硅酸乙酯、硝酸和无机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盐为钙盐、锂盐、锌盐、镁盐及其复合盐类中的至少一种。
[0014]较佳的,步骤(1)中,所述交联剂为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BDDE)、二甲基亚砜、二乙烯基砜、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化学交联的温度为40~60℃,时间为2~8小时。其中,透明质酸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为(5~15):1。优选为10:1。
[0015]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述含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可注射组织填充剂在制备医疗美容材料中的应用。
[0016]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具有生物活性的硅酸盐微球作为新型组织填充剂的分散质,在注射入皮肤之后,该生物陶瓷微球降解产生的硅、钙、锂等元素可以促进血管和胶原的再生,从而诱导皮肤细胞完成自体胶原的填充,从而发挥长效的组织填充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可注射组织填充剂在医疗美容领域应用上具有广泛的前景。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硅酸钙锂微球的晶相和微观形貌表征。a)为所制备的硅酸钙锂陶瓷微球的XRD图谱。b)为所制备的硅酸钙锂陶瓷微球的SEM图像。结果表明硅酸钙锂微球的成功制备,并且微球呈现出球形度良好的结构。
[0018]图2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

4所得不同陶瓷微球含量的组织填充剂的微观形貌。HA为交联透明质酸凝胶,LCS为硅酸钙锂陶瓷微球。(a1

a5)为制备后的组织填充剂的形貌,(b1

b5)为浸泡PBS14天后的组织填充剂的微观形貌。结果显示微球均匀分散在透明质酸凝
胶中,浸泡后无明显的降解,表明其可以起到长时间的物理填充作用。
[0019]图3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

4所得不同陶瓷微球含量的组织填充剂的溶胀率。随着陶瓷含量的增加,组织填充剂的溶胀率有所降低。
[0020]图4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

4所得不同陶瓷微球含量的组织填充剂的离子释放浓度。(a)为Li离子释放曲线,(b)为Si离子释放曲线。随着陶瓷微球加入量的增加,填充剂释放的离子浓度增加。
[0021]图5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

4所得不同陶瓷微球含量的组织填充剂的流变性能。(a)为复合粘度,(b)为损耗模量,(c)为储能模量。随着陶瓷微球加入量的增加,填充剂的粘度、损耗模量和储能模量都增加。
[0022]图6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1

4所得不同陶瓷微球含量的组织填充剂的生物学性能。(a)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b)为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0023]图7为经过对比例1和实施例1

4所得组织填充剂培养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铺展状态。其中FITC为细胞骨架染料,DAPI为细胞核染料,Merge为两者叠加后的图像。结果显示,适当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可注射组织填充剂,其特征在于,包含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和硅酸盐陶瓷微球组成;所述硅酸盐陶瓷微球的组成为硅酸钙锂、硅酸镁锂、硅酸钙、硅酸锂、锌黄长石和镁黄长石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可注射组织填充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酸盐陶瓷微球占填充剂质量百分比不超过50wt%,优选为5~30wt%。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可注射组织填充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酸盐陶瓷微球的颗粒尺寸为5~60μm,优选为10~50μm,更优选为20~45μm。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可注射组织填充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包含交联透明质酸和磷酸盐缓冲液混合得到,交联度为20~90%;所述交联透明质酸凝胶中交联透明质酸的质量浓度为0.5~5wt%;。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可注射组织填充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酸盐陶瓷微球通过降解并释放出硅离子、钙离子和锂离子。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可注射组织填充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硅酸盐陶瓷微球的可注射组织填充剂具有剪切稀化的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钰方黄金洲吴成铁郇志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