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压桩桩身阻水防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036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压桩桩身阻水防雨装置,其中包括桩身、阻水圈和侧壁集水孔,桩身两侧内壁设置有几组侧壁集水孔,几组侧壁集水孔末端设置有雨落管,雨落管顶部开设有檐沟,雨落管底部设置有集水底座,桩身下半部分设置有柱接头,柱接头上方设置有防水帽帽顶,防水帽帽顶与桩身之间紧密连接有所述阻水圈,防水帽帽顶上设置有若干组金属按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防水帽及排水组件,安装使用方便,防雨水效果好,价格便宜,在静压桩雨天施工过程中,能有效解决雨水顺桩身而下影响桩头焊接质量的问题,从而提高桩头焊接质量,同时可不耽误施工工期,加快打桩进度。加快打桩进度。加快打桩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压桩桩身阻水防雨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应用于防雨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静压桩桩身阻水防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根据现场施工经验,在阴雨天气里进行静压桩施工焊接时,雨水往往会顺着桩身流下,打湿桩头焊接处,从而影响焊接质量。焊接人员在雨天施工时,需要不断擦干净桩头处雨水,而后再进行焊接,这种重复操作会影响焊接速度和施工进度,且雨水不断流下打湿桩头,不能保证桩头焊接质量,很可能会影响到最后的桩基检测结果。
[0003]专利号为CN21370949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整体式静压桩柱,包括桩导向装置、桩身、静压受力套柱和承台转换层;所述桩导向装置设置在桩身的底部;所述承台转换层连接桩身和静压受力套柱;所述静压受力套柱包括内柱和外柱,所述内柱与所述外柱之间留有混凝土注浆空间。本技术采用方形桩柱,工厂预制,能够直接将一体化桩柱静压到相应的位置,节约施工时间及人工,减少了施工工艺,增加了桩体的承载能力。本技术适用于装配整体式建筑物基础、装配整体式立式地下停车库、装配整体式地下空间及装配整体式河道挡水坝等建筑结构。
[0004]根据上述专利,出现以下的问题:该技术未设置静压柱桩身阻水防雨装置,易受水渗透和墙体损坏风险增加,且涂料或薄膜防水系统易损坏且不持久,建筑物容易受到雨水侵害,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装置一种静压桩桩身阻水防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静压桩桩身阻水防雨装置,其中包括桩身、阻水圈和侧壁集水孔,所述桩身两侧内壁设置有几组所述侧壁集水孔,几组所述所述侧壁集水孔末端设置有雨落管,所述雨落管顶部开设有檐沟,所述雨落管底部设置有集水底座,所述桩身下半部分设置有柱接头,所述柱接头上方设置有防水帽帽顶,所述防水帽帽顶与所述桩身之间紧密连接有所述阻水圈,所述防水帽帽顶上设置有若干组金属按扣。
[0007]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阻水圈材质为阻水橡胶材质,且橡胶材质的所述阻水圈厚度为10mm且具有伸缩性。
[0008]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防水帽帽顶下方设置有帽檐,且所述防水帽帽顶和所述帽檐材质均为带有弹性的环保EVA材质且具有一定的结构记忆性。
[0009]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集水底座与所述雨落管底部交接部位设置有引水口,且所述引水口末端设置在所述防水帽帽顶上方。
[0010]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帽檐末端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开设有两组出
水口,且所述集水槽和两组所述出水口具有一定的结构记忆性,在使用过程中能很好的维持现有形状。
[0011]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所述金属按扣具有5个可调节档位,分别对应400mm\500mm\600mm\700mm的直径,所述金属按扣扣合后的所述阻水圈内径略小于实际桩身直径,分别395mm\495mm\595mm\695mm。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
[0013]1.通过设置防雨帽、橡胶阻水圈和出水孔等防雨组件,防雨帽有效阻止雨水直接进入桩身,减少了水渗透的可能性,降低了墙体受损的风险,橡胶阻水圈作为连接件,能够有效密封柱帽与桩身之间的接口,防止水分从连接处渗入,出水孔位于防雨帽下方,可以排除防雨帽内的积水,防止水分滞留并进一步渗透到墙体内部,有效地防止水渗透和墙体损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并提高防水系统的耐久性。
[0014]2.通过在静压桩桩身两侧内壁设置有雨落管,并将雨水引入防水帽上方的装置中,雨落管能够将从建筑物顶部流下的雨水集中引导,防止雨水直接接触到墙体表面,减少水渗透的可能性,雨落管将水引入静压柱桩身防雨装置中,利用静压原理形成压力差,有效阻止水分渗透到墙体内部,通过设计合理的装置结构,可以确保水分在桩身内部流动,并通过出水孔排出,避免积水和滞留。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实际操作主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实际操作俯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防雨工具的平面图;
[0018]图4是本技术防雨工具的立面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侧壁剖面图。
[0020]图中:1、桩身;2、柱接头;3、金属按扣;4、帽檐;5、阻水圈;6、出水口;7、集水槽;8、防水帽帽顶;9、侧壁集水孔;10、檐沟;11、雨落管;12、集水底座;13、引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静压桩桩身阻水防雨装置,包括桩身1、阻水圈5和侧壁集水孔9,桩身1两侧内壁设置有几组侧壁集水孔9,几组侧壁集水孔9末端设置有雨落管11,雨落管11顶部开设有檐沟10,雨落管11底部设置有集水底座12,桩身1下半部分设置有柱接头2,柱接头2上方设置有防水帽帽顶8,防水帽帽顶8与桩身1之间紧密连接有阻水圈5,防水帽帽顶8上设置有若干组金属按扣3,将防水帽帽顶8套在静压桩两根桩的焊接点上方,按紧按扣,使橡胶阻水圈5紧贴在桩身上,防止雨水顺桩壁流下影响焊工焊接作业面。
[0023]阻水圈5材质为阻水橡胶材质,且橡胶材质的阻水圈5厚度为10mm且具有伸缩性,
橡胶阻水圈5作为连接件,能够有效密封防水帽帽顶8与桩身1之间的接口,防止水分从连接处渗入。
[0024]防水帽帽顶8下方设置有帽檐4,且防水帽帽顶8和帽檐4材质均为带有弹性的环保EVA材质且具有一定的结构记忆性,EVA材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防水性能,能够有效地抵御水分的渗透,防止雨水侵入静压柱柱身1防雨装置内部。
[0025]集水底座12与雨落管11底部交接部位设置有引水口13,且引水口13末端设置在防水帽帽顶8上方,通过引水口13将桩身内壁的积水排出到防水帽帽顶8上方,通过防水帽帽顶8将积水排除,提高本实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0026]帽檐4末端设置有集水槽7,集水槽开设有两组出水口6,且集水槽7和两组出水口6具有一定的结构记忆性,在使用过程中能很好的维持现有形状,达到更好的实现阻水目的。
[0027]金属按扣3具有5个可调节档位,分别对应400mm\500mm\600mm\700mm的直径,金属按扣3扣合后的阻水圈5内径略小于实际桩身1直径,分别395mm\495mm\595mm\695mm,根据桩身1直径大小,可分别调节防水帽帽顶8的金属按扣3的位置,金属按扣3所对应的防水帽帽顶8直径略小于实际桩身1直径,防水帽帽顶8为带有弹性的环保EVA材质制成,可使橡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压桩桩身阻水防雨装置,包括桩身(1)、阻水圈(5)和侧壁集水孔(9),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1)两侧内壁设置有几组所述侧壁集水孔(9),几组所述侧壁集水孔(9)末端设置有雨落管(11),所述雨落管(11)顶部开设有檐沟(10),所述雨落管(11)底部设置有集水底座(12),所述桩身(1)下半部分设置有柱接头(2),所述柱接头(2)上方设置有防水帽帽顶(8),所述防水帽帽顶(8)与所述桩身(1)之间紧密连接有所述阻水圈(5),所述防水帽帽顶(8)上设置有若干组金属按扣(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压桩桩身阻水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圈(5)材质为阻水橡胶材质,且橡胶材质的所述阻水圈(5)厚度为10mm且具有伸缩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压桩桩身阻水防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帽帽顶(8)下方设置有帽檐(4),且所述防水帽帽顶(8)和所述帽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新徐跃马闯王景宇刘诗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