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和地下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0191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室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和地下室,上述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包括:多个拼装单元;多个拼装单元用于依次设置于地下室当中的相邻两个结构梁之间,每个拼装单元均包括底座,排烟管道;底座和排烟管道均沿结构梁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相邻两个拼装单元的排烟管道的相对端部相连通,排烟管道设于底座朝向地下室的顶板的一侧,底座上配置有排烟口,排烟口与排烟管道连通;其中,底座用于与相邻两个结构梁和顶板围成用于容置排烟管道的管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不仅施工方便,便于在地下室进行排烟管道的布设,并减少了排烟管道对地下室的层高的占用。并减少了排烟管道对地下室的层高的占用。并减少了排烟管道对地下室的层高的占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和地下室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室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和地下室。

技术介绍

[0002]在地下室(地下车库及地下商业街为主)需要设置独立的排烟管道,发生火灾时,有毒烟雾能够通过排烟管道排走。根据国家规范(GB50067

2014,GB51251

2017)的要求,在地下室(地下车库及地下商业街为主)必须设置排烟管道。排烟管道总计会占用600mm的层高空间,目前管道安装在结构梁以下,浪费大量空间,而且多单位,多工种交替施工,施工工艺复杂,导致地下室的建造成本上升。
[0003]目前市场上通过采用反梁、无梁楼盖、局部挑空等方式对地下室的排烟管道进行布置,但是这些方法需要在地下室对排烟管道进行现场施工操作,施工工艺复杂,并且降低了原有结构强度,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和地下室,用以解决当前的地下室的排烟管道施工工艺复杂,难以有效减少排烟管道对地下室层高的占用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包括:多个拼装单元;
[0007]多个所述拼装单元用于依次设置于地下室当中的相邻两个结构梁之间,每个所述拼装单元均包括底座和排烟管道;
[0008]所述底座和所述排烟管道均沿所述结构梁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拼装单元的所述排烟管道的相对端部相连通,所述排烟管道设于所述底座朝向地下室的顶板的一侧,所述底座上配置有排烟口,所述排烟口与所述排烟管道连通;
[0009]其中,所述底座用于与相邻两个所述结构梁和所述顶板围成用于容置所述排烟管道的管廊。
[00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所述拼装单元还包括:消防管道;
[0011]所述消防管道设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消防管道沿所述排烟管道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拼装单元的所述消防管道的相对端部相连通。
[001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所述拼装单元还包括:第一隔板;
[0013]所述第一隔板设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排烟管道和所述消防管道分设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
[001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所述消防管道配置有喷
淋头;
[0015]所述喷淋头包括连接部和喷淋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和所述消防管道连通,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和所述喷淋部连通,所述喷淋部位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顶板的一侧。
[001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所述拼装单元还包括:电缆桥架;
[0017]所述电缆桥架用于进行电缆的布线,所述电缆桥架设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电缆桥架沿所述排烟管道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拼装单元的所述电缆桥架的相对端部相连接。
[001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所述拼装单元还包括:第二隔板;
[0019]所述第二隔板设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电缆桥架和所述消防管道分设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
[002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所述电缆桥架包括支架和多根穿线管;
[0021]所述支架设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顶板的一侧,多个所述穿线管并排布置,并位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穿线管内用于穿设所述电缆。
[002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还包括:吊杆组件;
[0023]所述吊杆组件包括连接杆和限位头;所述底座上设有吊装孔,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吊装孔,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限位头连接,所述限位头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顶板的一侧抵接;
[0024]或者,还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
[0025]所述第一支撑件用于与相邻两个所述结构梁当中的一者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与相邻两个所述结构梁当中的另一者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上。
[002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所述地下室包括所述的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
[0027]所述底座与所述地下室的相邻两个结构梁和顶板围成容置所述排烟管道的管廊,所述底座的标高高于或等于所述结构梁的标高。
[002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室,所述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还包括:钢支撑梁;
[0029]所述钢支撑梁设于两个所述拼装单元的连接处,所述钢支撑梁与所述拼装单元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所述钢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结构柱连接。
[0030]本技术提供的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和地下室,通过在相邻两个结构梁之间设置多个拼装单元,可通过拼装单元中设置的底座与两个结构梁和顶板围成管廊,并且拼装单元中设置的排烟管道容置于管廊中,使得在现场施工时可以直接将相邻的拼装单元的相对端部对接连通,便于将排烟管道布置在地下室相邻的两个结构梁之间,施工方便,减少了现有地下室的排烟管道对层高的占用。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的仰视图;
[0034]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的俯视图;
[0035]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种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的截面图;
[0037]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种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中的侧视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1、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
[0040]11、拼装单元;111、底座;112、排烟管道;113、消防管道;114、第一隔板;115、电缆桥架;116、第二隔板;1111、排烟口;1121、烟感探头;1122、第一安装件;1131、喷淋头;1132、第二安装件;1151、支架;1152、穿线管;11311、连接部;11312、喷淋部;
[0041]12、吊杆组件;121、连接杆;122、限位头;
[0042]13、第一支撑件;14、第二支撑件;15、钢支撑梁;
[0043]2、结构梁;21、第一结构梁;22、第二结构梁;211、底筋;
[004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拼装单元;多个所述拼装单元用于依次设置于地下室当中的相邻两个结构梁之间,每个所述拼装单元均包括底座和排烟管道;所述底座和所述排烟管道均沿所述结构梁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拼装单元的所述排烟管道的相对端部相连通,所述排烟管道设于所述底座朝向地下室的顶板的一侧,所述底座上配置有排烟口,所述排烟口与所述排烟管道连通;其中,所述底座用于与相邻两个所述结构梁和所述顶板围成用于容置所述排烟管道的管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拼装单元还包括:消防管道;所述消防管道设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消防管道沿所述排烟管道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拼装单元的所述消防管道的相对端部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拼装单元还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排烟管道和所述消防管道分设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管道配置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包括连接部和喷淋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和所述消防管道连通,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和所述喷淋部连通,所述喷淋部位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顶板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地下室管廊拼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拼装单元还包括:电缆桥架;所述电缆桥架用于进行电缆的布线,所述电缆桥架设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电缆桥架沿所述排烟管道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拼装单元的所述电缆桥架的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华胡波甘月朗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久弘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