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拼接式充气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95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拼接式充气座椅,涉及充气座椅相关领域,为解决目前充气座椅的各个模块相对独立,拼接组装后整体性不强,连接不够稳定,使用时非常容易出现靠背或者其他模块的位移,影响使用舒适性的问题。所述底部支撑模块包括第一充气坐垫,所述第一充气坐垫端面后端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贯穿上槽,所述第二贯穿上槽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贯穿下槽,所述后部靠背模块包括充气靠背和第一充气限位主体,充气靠背和第一充气限位主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充气坐垫端面两侧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贯穿上槽,所述第一贯穿上槽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贯穿下槽,所述手臂支撑模块包括充气搭手和第二充气限位主体,充气搭手和第二充气限位主体内部连通。通。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拼接式充气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充气座椅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拼接式充气座椅。

技术介绍

[0002]充气座椅一般以通用的充气产品PVC为原料,通过加压,使气体进入座椅内;摆脱了传统家具的笨重,室内室外可随意放置,且放气后体积小巧,收藏携带都很方便,既新潮,又舒适。
[0003]由于充气座椅内部填充为气体,当有人员坐上充气座椅时,充气座椅内部气体流动来匹配人的坐姿和身体曲线,从而有更舒适的感受,因此其可以作为一个沙发整体,也可以放置于有固定形态的座椅上来获得更高的享受;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的增加,更需要释放压力,这类能够舒缓身心的家居好物逐渐被广泛应用。
[0004]由于充气座椅的日常化使用,为了方便使用者对不同形态充气座椅的使用需求,出现多种可拼接式充气座椅,通过不同模块的拼接使用实现充气座椅的多形态化使用;但目前充气座椅的各个模块相对独立,拼接组装后整体性不强,连接不够稳定,使用时非常容易出现靠背或者其他模块的位移,影响使用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拼接式充气座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充气座椅的各个模块相对独立,拼接组装后整体性不强,连接不够稳定,使用时非常容易出现靠背或者其他模块的位移,影响使用舒适性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拼接式充气座椅,包括底部支撑模块、后部靠背模块和手臂支撑模块,所述底部支撑模块包括第一充气坐垫,所述第一充气坐垫端面后端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贯穿上槽,所述第二贯穿上槽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贯穿下槽,所述后部靠背模块包括充气靠背和第一充气限位主体,充气靠背和第一充气限位主体内部连通,充气靠背的横向尺寸小于第一充气限位主体的横向尺寸,充气靠背卡于第二贯穿上槽内,第一充气限位主体卡于第二贯穿下槽内,所述第一充气坐垫端面两侧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贯穿上槽,所述第一贯穿上槽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贯穿下槽,所述手臂支撑模块包括充气搭手和第二充气限位主体,充气搭手和第二充气限位主体内部连通,充气搭手的横向尺寸小于第二充气限位主体的横向尺寸,充气搭手卡于第一贯穿上槽内,第二充气限位主体卡于第一贯穿下槽内。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贯穿上槽后端面位置设置有第二魔术贴磨毛部,所述充气靠背后端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魔术贴钩部,第一魔术贴钩部与第二魔术贴磨毛部钩合,所述第一贯穿上槽外侧面位置设置有第一魔术贴磨毛部,所述充气搭手外侧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魔术贴钩部,第二魔术贴钩部与第一魔术贴磨毛部钩合。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充气坐垫的后端中间缝合固定有后弹力带,所述后弹力带上设置有连接母扣。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充气坐垫前端的中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充气坐垫,所述第二充气坐垫前端的中间缝合固定有前弹力带,所述前弹力带上设置有连接公扣,连接公扣与连接母扣扣合。
[0010]优选的,所述后部靠背模块上设置有后部枕靠模块,所述后部枕靠模块包括充气靠枕,所述充气靠枕一侧的中间缝合固定有第一弹力带,所述第一弹力带的另一端连接有扣合公扣,所述充气靠枕另一侧的中间缝合固定有第二弹力带,所述第二弹力带的另一端连接有扣合母扣,扣合母扣与扣合公扣扣合。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充气坐垫上端面的中间设置有下防滑部,所述充气靠背前端面的中间设置有后防滑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该技术中,未充气状态下将后部靠背模块置于拼接位置,开始充气,充气靠背和第一充气限位主体被气体充盈,充气靠背卡于第二贯穿上槽内,第一充气限位主体卡入第二贯穿下槽内;未充气状态下将手臂支撑模块置于拼接位置,开始充气,充气搭手卡于第一贯穿上槽内,第二充气限位主体卡入第一贯穿下槽内。相互卡合方式下接触面积大且能够稳定连接位置,解决了目前充气座椅的各个模块相对独立,拼接组装后整体性不强,连接不够稳定,使用时非常容易出现靠背或者其他模块的位移,影响使用舒适性的问题。
[0014]该技术中,未充气状态下将后部靠背模块的第一魔术贴钩部贴于第二魔术贴磨毛部位置,将手臂支撑模块的第二魔术贴钩部贴于第一魔术贴磨毛部位置,后进行充气,充气过程中气体的流动会影响后部靠背模块和手臂支撑模块位置,但通过魔术贴的简单连接可以在充气过程中稳定后部靠背模块和手臂支撑模块,使本充气座椅更便于充气拼接。
[0015]该技术中,打开连接母扣和连接公扣的连接,将第二充气坐垫翻转至第一充气坐垫前端,此时可以正常进行其他模块的拼接组合;当其他模块拼接组合后,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坐姿需求调节第一充气坐垫和第二充气坐垫。第二充气坐垫翻转至第一充气坐垫下端,第二充气坐垫挤压第一充气限位主体和第二充气限位主体,实现第一充气坐垫和第二充气坐垫的叠加拼接组合,此时使用者需要脚部朝向地面坐着;保持第一充气坐垫和第二充气坐垫并列的状态,使用者可以将小腿和大腿均放置于座椅上。通过第一充气坐垫和第二充气坐垫的位置调节使充气座椅的使用更加多样化。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可拼接式充气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底部支撑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后部靠背模块的反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后部枕靠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手臂支撑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底部支撑模块;11、第一充气坐垫;111、后弹力带;112、连接母扣;113、第一贯穿上槽;114、第一贯穿下槽;115、第一魔术贴磨毛部;116、第二贯穿上槽;117、第二贯穿下槽;118、第二魔术贴磨毛部;119、下防滑部;12、第二充气坐垫;121、前弹力带;122、连接公扣;13、连接部;2、后部靠背模块;21、充气靠背;22、第一充气限位主体;23、第一魔术贴钩部;24、后防滑部;3、后部枕靠模块;31、充气靠枕;32、第一弹力带;33、扣合公扣;34、第二
弹力带;35、扣合母扣;4、手臂支撑模块;41、充气搭手;42、第二充气限位主体;43、第二魔术贴钩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可拼接式充气座椅,包括底部支撑模块1、后部靠背模块2和手臂支撑模块4,底部支撑模块1包括第一充气坐垫11,第一充气坐垫11上端面的中间设置有下防滑部119,第一充气坐垫11端面后端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贯穿上槽116,第二贯穿上槽116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贯穿下槽117,后部靠背模块2包括充气靠背21和第一充气限位主体22,充气靠背21和第一充气限位主体22内部连通,充气靠背2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拼接式充气座椅,包括底部支撑模块(1)、后部靠背模块(2)和手臂支撑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模块(1)包括第一充气坐垫(11),所述第一充气坐垫(11)端面后端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贯穿上槽(116),所述第二贯穿上槽(116)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贯穿下槽(117),所述后部靠背模块(2)包括充气靠背(21)和第一充气限位主体(22),充气靠背(21)和第一充气限位主体(22)内部连通,充气靠背(21)的横向尺寸小于第一充气限位主体(22)的横向尺寸,充气靠背(21)卡于第二贯穿上槽(116)内,第一充气限位主体(22)卡于第二贯穿下槽(117)内,所述第一充气坐垫(11)端面两侧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贯穿上槽(113),所述第一贯穿上槽(11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贯穿下槽(114),所述手臂支撑模块(4)包括充气搭手(41)和第二充气限位主体(42),充气搭手(41)和第二充气限位主体(42)内部连通,充气搭手(41)的横向尺寸小于第二充气限位主体(42)的横向尺寸,充气搭手(41)卡于第一贯穿上槽(113)内,第二充气限位主体(42)卡于第一贯穿下槽(11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拼接式充气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贯穿上槽(116)后端面位置设置有第二魔术贴磨毛部(118),所述充气靠背(21)后端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魔术贴钩部(23),第一魔术贴钩部(23)与第二魔术贴磨毛部(118)钩合,所述第一贯穿上槽(113)外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有强林鹏宫晓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创意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