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道音响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59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声道音响控制器,涉及音响控制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多声道音响,还包括: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两端均设置有多个电路插口以及控制按钮;端盖,数量为两个且分别扣合连接在控制器本体的两端,所述端盖上均构造有多个用于暴露电路插口和控制按钮的通孔,所述通孔与电路插口以及控制按钮的侧壁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控制器本体上设置端盖,可以对其端部进行覆盖,避免灰尘的进入表面的缝隙中,而在端盖上的通孔则方便电路插口和控制按钮的使用,端盖内部通过粘性贴可以对接线口和控制按钮外周侧缝隙中进入的灰尘进行黏附,避免积藏灰尘,需要清理时,可以将粘性贴整体进行更换,方便打理,增加便捷性。增加便捷性。增加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声道音响控制器


[0001]本技术涉及音响控制器
,具体涉及多声道音响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音响特指电器设备组合发出声音的一套音频系统。即代指一整套可以还原播放音频信号的设备。而多声道音响则是指声音在录制或播放时在不同空间位置采集或回放的相互独立的音频信号,所以多声道数也就是声音录制时多个音源数量或回放时相应的多个扬声器数量。
[0003]多声道的音响的控制器上一般会设置很多用于连接设备的接线口以及调控多个扬声器的按钮,因平时需要经常对其进行操作,所以一般都暴露在外界,长时间的暴露外界很容易沉积灰尘,尤其是接线口以及调控按钮的缝隙中,极易隐藏灰尘,很难进行打理,长时间的灰尘积累会影响接头的连接,因此本技术提出多声道音响控制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多声道音响控制器上的接线口以及调控按钮不具备防止灰尘进入缝隙的功能,很容积藏灰尘,难以打理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多声道音响控制器。
[0005]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多声道音响控制器,包括多声道音响,还包括:
[0007]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两端均设置有多个电路插口以及控制按钮;
[0008]端盖,数量为两个且分别扣合连接在控制器本体的两端,所述端盖上均构造有多个用于暴露电路插口和控制按钮的通孔,所述通孔与电路插口以及控制按钮的侧壁紧密贴合;
[0009]连接框,其一端通过软布连接在端盖朝向控制器本体一侧的底部,所述连接框与端盖相背的一侧黏贴有覆盖在控制器本体端部的粘性贴;
[0010]连接件,设置在控制器本体两端的八个拐角处且分别与两个端盖相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端盖包括覆盖在控制器本体两端面上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贴合在控制器本体上下两面上的扣合板,所述扣合板的长度向两端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块,所述连接件用于与卡接块可拆卸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框朝向控制器本体的一面构造有凹槽,所述粘性贴连接在凹槽内且部分突出在凹槽外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以及连接框均采用硬性塑料材质,所述软布采用柔性塑料材质。
[0014]进一步地,所述粘性贴材料为胶水、白乳胶、甘油、以及苏打水混合而成,用于对灰尘进行粘附。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通过安装板连接在控制器本体上的连接块,所述连接
块上构造有用于水平插设卡接块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构造有贯穿连接块的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内滑动贯穿安装有柱杆,所述柱杆朝向插接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斜角块,所述柱杆上构造有滑动安装在滑动孔内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滑动孔端部之间连接有套设在柱杆上的复位弹簧。
[0016]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块包括与斜角块相卡合的卡接杆,所述卡接杆与扣合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
[0017]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包括L型板,所述L型板上贯穿安装有螺纹连接在控制器本体上的螺钮。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在控制器本体上设置端盖,可以对控制器本体端部的缝隙进行覆盖,避免灰尘的进入,而在端盖上设置通孔则方便电路插口以及控制按钮的使用,端盖内部设置有连接框以及粘性贴,通过粘性贴可以对进入接线口和控制按钮外周侧缝隙中的灰尘进行黏附,经过一定时间的沉积,可以将粘性贴整体进行更换,方便打理,增加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立体结构半剖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又一立体结构半剖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另一立体结构半剖图;
[0023]附图标记:1、多声道音响;2、控制器本体;3、粘性贴;4、端盖;401、盖板;402、扣合板;403、卡接块;4031、卡接杆;4032、加强筋;5、通孔;6、连接框;601、凹槽;7、软布;8、连接件;801、连接块;802、插接槽;803、滑动孔;804、柱杆;805、斜角块;806、限位块;807、复位弹簧;9、安装板;901、L型板;902、螺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5]如图1

3所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多声道音响控制器,包括多声道音响1,内部设置有多个扬声器的音响,其间通过线路连接,还包括:控制器本体2,控制器本体2两端均设置有多个电路插口以及控制按钮,因现有的多声道音响1具有多个扬声器,所以相较于单声道或双声道的音响而言,电路插口以及控制按钮数量更多,在长期使用时电路插口以及控制按钮需要暴露在外界,其外周侧边缘的缝隙长时间会沉积大量的灰尘,并夹藏在缝隙内部难以清理;端盖4,数量为两个且分别扣合连接在控制器本体2的两端,端盖4上均构造有多个用于暴露电路插口和控制按钮的通孔5,通孔5与电路插口以及控制按钮的侧壁紧密贴合,将端盖4紧密扣合在控制器本体2的端部,可以对控制器本体2端部表面上的缝隙或容易夹藏灰尘的缝隙进行封闭,可以有效的防止灰尘的进入,保障端面的整洁,而设置通孔5则可以将电路插口以及控制按钮暴露出来,方便人们使用;连接框6,其一端通过软布7连接在端盖4朝向控制器本体2一侧的底部,连接框6与端盖4相背的一侧黏贴有覆盖在控制器本体2端部的粘性贴3,连接框6以及粘性贴3上均构造有与通孔5相对应的连接孔,在灰
尘通过通孔5进入到连接孔内时会被粘性贴3所黏附,避免进入电路插口以及控制按钮周围的缝隙中,保障缝隙的洁净度;连接件8,设置在控制器本体2两端的八个拐角处且分别与两个端盖4相连接,通过连接件8来连接端盖4,可以实现端盖4的可拆卸连接,在粘性贴3使用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及时更换,并且还需要对沉积的灰尘进行清理,可以将端盖4整体拆离下来,然后将连接框6通过软布7翻转出来,并将其中的粘性贴3进行更换,旧的粘性贴3还可以对没有保护到的缝隙进行黏附清理,使粘性贴3得到充分利用,并且清理更加方便,提高装置的便捷性。
[0026]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4包括覆盖在控制器本体2两端面上的盖板401,盖板401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贴合在控制器本体2上下两面上的扣合板402,盖板401用于对端部的表面进行覆盖,而扣合板402则用于将端部与盖板401之间的缝隙进行包裹,有效的阻挡了灰尘的进入,保障控制器本体2端面的整洁度,扣合板402的长度向两端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块403,连接件8用于与卡接块403可拆卸连接,通过卡接块403和连接件8的连接,方便实现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端盖4内的粘性贴3进行更换。
[0027]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框6朝向控制器本体2的一面构造有凹槽601,粘性贴3连接在凹槽601内且部分突出在凹槽601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声道音响控制器,包括多声道音响(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本体(2),所述控制器本体(2)两端均设置有多个电路插口以及控制按钮;端盖(4),数量为两个且分别扣合连接在控制器本体(2)的两端,所述端盖(4)上均构造有多个用于暴露电路插口和控制按钮的通孔(5),所述通孔(5)与电路插口以及控制按钮的侧壁紧密贴合;连接框(6),其一端通过软布(7)连接在端盖(4)朝向控制器本体(2)一侧的底部,所述连接框(6)与端盖(4)相背的一侧黏贴有覆盖在控制器本体(2)端部的粘性贴(3);连接件(8),设置在控制器本体(2)两端的八个拐角处且分别与两个端盖(4)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声道音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4)包括覆盖在控制器本体(2)两端面上的盖板(401),所述盖板(401)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贴合在控制器本体(2)上下两面上的扣合板(402),所述扣合板(402)的长度向两端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块(403),所述连接件(8)用于与卡接块(403)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声道音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6)朝向控制器本体(2)的一面构造有凹槽(601),所述粘性贴(3)连接在凹槽(601)内且部分突出在凹槽(601)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上虞区领域智能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