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戴式脑电信号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943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穿戴式脑电信号采集装置,包括主穿戴板和电极片本体,所述主穿戴板的内侧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辅助穿戴板,在两个第一辅助穿戴板的内侧均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辅助穿戴板,所述主穿戴板、第一辅助穿戴板和第二辅助穿戴板的外部均等间距套接有安装座,在每个安装座的下端开设有供活动块上下移动的滑动孔,活动块的下端安装有电极片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主穿戴板、第一辅助穿戴板和第二辅助穿戴板之间采用阻尼转轴进行连接方式,利于了患者进行快速穿戴,同时利用主穿戴板、第一辅助穿戴板和第二辅助穿戴板上等间距分布的电极片主体对患者起到了精确监测的作用。主体对患者起到了精确监测的作用。主体对患者起到了精确监测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戴式脑电信号采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脑电信号采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穿戴式脑电信号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电测量是常见的医学诊断方法,可通过电极片采集脑电信号可获得生理及病理信息,脑电测量也可为新兴的可穿戴设备提供重要的脑电信号来源,脑电测量是在头部放置电极,将微弱的脑电信号精确获取,经脑电图仪等脑电设备,将脑电信号采集,放大,处理并记录其波形;
[0003]现在已被应用在神经内科方面的疾病观测上,如癫痫和发作性精神疾病,将利用相关的电极片配合脑电图仪和相关的计算机程序将采集到的电极信号进行处理后显示,从而利于治疗医师进行相关的病情诊断,利用该种技术能早期预测的指标,即类似与一种以电信号为显示方式的生物标志物,对发病一年,经过充分疗程和合理的药物治疗,发作尚未能完全控制,或单个合理足疗程的药物治疗,发作未能控制的患者,通过各时期清醒、睡眠的脑电信号的分析,预警成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可能和风险,以指导预后判断和及时的合理药物调整;
[0004]对比公开号为CN213282974U的技术方案,其包括夹环、弧形板、连接板和连接块,夹环前端内侧固定安装有传感器,夹环一端设有开口,夹环在靠近开口处的两端上固定连接有滑块,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连接块上开设有凹槽,两个弧形板分别贯穿连接块两端并活动套接在连接块内部,两个限位板相对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夹环底部边缘上固定连接有耳带,耳带上开设有套孔,复位弹簧和弹力带的弹性可以使夹环和弧形板在拉伸后自动回复,可根据使用者头部的大小自动稳固在使用者头部,解决了现有信号采集装置不便于穿戴容易脱落的问题。
[0005]对比上述文件可知,其只利用设置在于患者额头的部位进行脑电信号较为不妥,没有起到了精确测量患者脑电信号的作用,又如现有技术采用电极帽配合多个电极片虽然可以起到精确测量的目的,但是安装过程较为繁琐,不够便捷,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穿戴式脑电信号采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穿戴式脑电信号采集装置,该穿戴式脑电信号采集装置解决了,对比上述文件可知,其只利用设置在于患者额头的部位进行脑电信号较为不妥,没有起到了精确测量患者脑电信号的作用,又如现有技术采用电极帽配合多个电极片虽然可以起到精确测量的目的,但是安装过程较为繁琐,不够便捷的问题。
[0007]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穿戴式脑电信号采集装置,包括主穿戴板和电极片本体,所述主穿戴板的内侧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
有两个第一辅助穿戴板,在两个第一辅助穿戴板的内侧均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辅助穿戴板,所述主穿戴板、第一辅助穿戴板和第二辅助穿戴板的外部均等间距套接有安装座,在每个安装座的下端开设有供活动块上下移动的滑动孔,活动块的下端安装有电极片本体,所述电极片的上端通过导线与安装座上端的接口电性连接,导线贯穿连接在安装座内部的埋线孔中,安装座的中部开设有与主穿戴板、第一辅助穿戴板和第二穿戴板尺寸相匹配的通孔,所述主穿戴板的两端均贯穿连接有延长杆,在两个延长板的端头均固定安装有耳罩衬板,耳罩衬板的中部设有耳部电极采集器本体。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穿戴板、第一辅助穿戴板和第二辅助穿戴板表面开设有用于抵触限位栓的底部的固定槽,且限位栓螺纹连接在安装座的中部的螺孔中,所述限位栓的顶部固定有T型杆,在T型杆的外部套接有限位弹簧,且限位弹簧的两端固定在T型杆和弹簧座之间,所述弹簧座安装在螺孔的上端,且弹簧座的中部开设有供限位栓上下移动的预留孔。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活动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向块,导向块套接在腔体内部的导杆上,且腔体与滑动孔的两侧相连通,所述导杆的外部套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两端抵触在腔体和导向块之间。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穿戴板、第一辅助穿戴板和第二辅助穿戴板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刻度槽,在刻度槽的内部涂覆有荧光液层。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穿戴板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固定栓,且固定栓的一侧与延伸杆外部相互抵触。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耳罩衬板的内部固定安装蓝牙音乐播放器模块,在耳罩衬板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安装环形气囊的凹槽,且凹槽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魔术贴勾面,所述环形气囊与魔术贴勾面的接触面固定安装有与魔术贴勾面尺寸相匹配的魔术贴毛面。
[00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环形气囊的外部设有耐磨套,在耐磨套与患者耳部皮肤的接触面固定有防敏布层,所述环形气囊的内部等间距设有支撑纤维柱。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主穿戴板、第一辅助穿戴板和第二辅助穿戴板之间采用阻尼转轴进行连接方式,利于了患者进行快速穿戴,展开后将利用复位弹簧回弹使得电极片主体贴合至患者的头部,避免了现有技术需要将每个电极片主体安装在电机帽上,在进行穿戴的方式,同时本装置展开式的设计由于患者头部透气,展开后将脑电图仪上的传输线插入每个电极片主体的安装座上端的接口进行插接,此时将利用等间距布置在患者头部的电极片主体进行精准的监测。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的A部零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主穿戴板、第一辅助穿戴板和第二辅助穿戴板的组合零件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中安装座、限位栓、限位弹簧和接口的部分零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中的B部零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中环形气囊、耐磨套和防敏布层组合零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中连接块、安装块和插接头的组合零件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主穿戴板;2、第一辅助穿戴板;3、第二辅助穿戴板;4、安装座;5、活动块;6、滑动孔;7、电极片本体;8、导线;9、接口;10、延长杆;11、耳罩衬板;12、耳部电极采集器本体;13、限位栓;14、固定槽;15、T型杆;16、限位弹簧;17、弹簧座;18、导向块;19、导杆;20、腔体;21、复位弹簧;22、刻度槽;23、固定栓;24、蓝牙音乐播放器模块;25、环形气囊;26、耐磨套;27、防敏布层;28、支撑纤维柱;29、连接块;30、安装块;31、插接头;32、弹性带;33、鸭嘴插头;34、硅胶托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4]实施例一
[0025]根据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戴式脑电信号采集装置,包括主穿戴板1和电极片本体7,所述主穿戴板1的内侧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辅助穿戴板2,在两个第一辅助穿戴板2的内侧均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辅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式脑电信号采集装置,包括主穿戴板(1)和电极片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穿戴板(1)的内侧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辅助穿戴板(2),在两个第一辅助穿戴板(2)的内侧均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辅助穿戴板(3),所述主穿戴板(1)、第一辅助穿戴板(2)和第二辅助穿戴板(3)的外部均等间距套接有安装座(4),在每个安装座(4)的下端开设有供活动块(5)上下移动的滑动孔(6),活动块(5)的下端安装有电极片本体(7),所述电极片的上端通过导线(8)与安装座(4)上端的接口(9)电性连接,导线(8)贯穿连接在安装座(4)内部的埋线孔中,安装座(4)的中部开设有与主穿戴板(1)、第一辅助穿戴板(2)和第二穿戴板尺寸相匹配的通孔,所述主穿戴板(1)的两端均贯穿连接有延长杆(10),在两个延长板的端头均固定安装有耳罩衬板(11),耳罩衬板(11)的中部设有耳部电极采集器本体(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戴式脑电信号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穿戴板(1)、第一辅助穿戴板(2)和第二辅助穿戴板(3)表面开设有用于抵触限位栓(13)的底部的固定槽(14),且限位栓(13)螺纹连接在安装座(4)的中部的螺孔中,所述限位栓(13)的顶部固定有T型杆(15),在T型杆(15)的外部套接有限位弹簧(16),且限位弹簧(16)的两端固定在T型杆(15)和弹簧座(17)之间,所述弹簧座(17)安装在螺孔的上端,且弹簧座(17)的中部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璐陈子蓉马美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