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油管丢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40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续油管丢手,属于钻井技术领域,包括上筒体、中间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内安装有剪切轴,中间筒体与上筒体螺纹连接,中间筒体内安装有活塞杆,中间筒体前端内腔设置有活塞杆的限位端面;下筒体通过卡装滑块安装在中间筒体上;剪切轴后端设置有第一过流孔和引流槽,活塞杆前端设置有与投球适配的密封面,活塞杆前端周向上设置有第二过流孔,活塞杆轴向开设有中心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续油管丢手,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加工,可以屏蔽外部泥浆干扰,仅管柱内液体进行内循环,可以避免外部泥浆在循环的过程中在过流孔等位置造成泥浆中泥沙等杂质的堆积,从而造成过流孔堵塞导致循环失效,造成工具憋压损坏。造成工具憋压损坏。造成工具憋压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油管丢手


[0001]本技术属于钻井
,尤其涉及一种连续油管丢手。

技术介绍

[0002]连续油管作业工具中丢手工具的作用在于当井下工具串遇到卡钻等问题无法解决时,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利用投球触发丢手工具工作,丢掉丢手工具下端连接的工具串,方便剩余工具串取出。
[0003]普通的液压丢手一般采用的循环方式为外循环,在丢手外筒上开孔,使得内外水流相通,此设计的不足之处在于外循环结构容易导致在水循环的过程中外部泥沙等杂质进入仪器内部,导致水流通道堵塞造成工具憋压,最终导致工具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连续油管丢手,能够在丢手完成后使得水循环只在工具内部进行,做到内外隔开,避免外部泥沙等杂质进入仪器内部导致工具损坏,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连续油管丢手,包括:
[0006]上筒体,所述上筒体内安装有剪切轴;
[0007]中间筒体,与上筒体螺纹连接,所述中间筒体内安装有活塞杆,所述中间筒体前端内腔设置有活塞杆的限位端面;
[0008]下筒体,所述下筒体通过卡装滑块安装在中间筒体上;
[0009]所述剪切轴后端设置有第一过流孔,活塞杆前端设置有与投球适配的密封面,活塞杆前端周向上设置有第二过流孔,活塞杆轴向开设有中心流道。
[0010]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前端外壁设置有销钉孔,活塞杆后端设置有滑块槽。
[0011]进一步的,当活塞杆处于初始位置,剪切轴与活塞杆通过剪切销钉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外壁与卡装滑块抵接。
[0012]进一步的,当活塞杆与中间筒体上的限位端面抵接时,所述卡装滑块正对所述滑块槽,上筒体内腔通过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与中心流道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筒体内壁开设有过流槽,当活塞杆与中间筒体上的限位端面抵接时,所述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通过过流槽连通。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流孔设置在所述密封面后侧。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一种连续油管丢手,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加工,相较于普通外循环式液压重载丢手,内循环的优点在于可以屏蔽外部泥浆干扰,仅管柱内液体进行内循环,可以避免外部泥浆在循环的过程中在过流孔等位置造成泥浆中泥沙等杂质的堆积,从而造成过流孔堵塞导致循环失效,造成工具憋压损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剪切轴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活塞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状态图一;
[0021]图6为本技术状态图二;
[0022]图7为本技术状态图三;
[0023]图中:1

上筒体;2

剪切轴;3

活塞杆;4

剪切销钉;5

中间筒体;6

下筒体;7

卡装滑块;8

投球;9

第一过流孔;10

过流槽;11

第二过流孔;12

滑块槽;13

引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请参阅图1

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连续油管丢手,包括:上筒体1、中间筒体5和下筒体6。
[0026]上筒体1内安装有剪切轴2,中间筒体5与上筒体1螺纹连接,中间筒体5内安装有活塞杆3,中间筒体5前端内腔设置有活塞杆3的限位端面;下筒体6通过卡装滑块7安装在中间筒体5上;
[0027]剪切轴2后端设置有第一过流孔9和引流槽13,活塞杆3前端设置有与投球8适配的密封面,活塞杆3前端周向上设置有第二过流孔11,活塞杆3轴向开设有中心流道。
[0028]其中,活塞杆3前端外壁设置有销钉孔,活塞杆3后端设置有滑块槽12。
[0029]当活塞杆3处于初始位置,剪切轴2与活塞杆3通过剪切销钉4固定连接,活塞杆3外壁与卡装滑块7抵接。
[0030]当活塞杆3与中间筒体5上的限位端面抵接时,卡装滑块7正对滑块槽12,上筒体1内腔通过第一过流孔9和第二过流孔11与中心流道连通。
[0031]具体地,上筒体1内壁开设有过流槽10,当活塞杆3与中间筒体5上的限位端面抵接时,第一过流孔9和第二过流孔11通过过流槽10连通,第二过流孔11设置在密封面后侧。
[0032]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当液压重载丢手处于待命状态时,下筒体6通过卡装滑块7固定在中间筒体5下端;
[0033]如图5所示,当需要液压重载丢手工作时,从管柱中投下投球8,投球8通过管柱中的通道到达活塞杆3指定位置。此时投球8与活塞杆3之间形成环形密封面,管柱内压力增加。管柱内的压力对剪切销钉4造成一个径向的剪切力。
[0034]当管柱内的压力增加到内循环式液压重载丢手预设的工作压力时候,剪切销钉4被剪断,活塞杆3在压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达到指定位置,卡装滑块7下落到活塞杆3的滑块槽12中。
[0035]如图6所示,此时下筒体6失去了与卡装滑块7之间的相对固定,处于自由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实现液压重载丢手的丢手工作。
[0036]如图7所示,活塞杆3引流部分进行放大,当液压重载丢手完成丢手工作后,投球8与活塞杆3之间依旧存在环形密封面,管柱内的压力依旧存在,此时则需要对管柱内的流体进行引流,降低管柱内的压力,内循环式液压重载丢手在上筒体1,剪切轴2和活塞杆3的结构上进行了创新,在上筒体1上新增了过流槽10,在剪切轴2上新增了第一过流孔9和引流槽13,在活塞杆3上新增了第二过流孔11。
[0037]当液压重载丢手完成丢手工作后,管柱内的液体通过剪切轴2上的第一过流孔9和引流槽13流入上筒体1的过流槽10,然后再进入活塞杆3的第二过流孔11,最终通过活塞杆3下端的通道引流,实现管柱内液体的内循环,降低管柱内的压力。
[0038]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油管丢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筒体,所述上筒体内安装有剪切轴;中间筒体,与上筒体螺纹连接,所述中间筒体内安装有活塞杆,所述中间筒体前端内腔设置有活塞杆的限位端面;下筒体,所述下筒体通过卡装滑块安装在中间筒体上;所述剪切轴后端设置有第一过流孔,活塞杆前端设置有与投球适配的密封面,活塞杆前端周向上设置有第二过流孔,活塞杆轴向开设有中心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油管丢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前端外壁设置有销钉孔,活塞杆后端设置有滑块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续油管丢手,其特征在于:当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科王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麦斯威石油钻采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