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缠绕轴、旋钮及绳物旋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02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缠绕轴,轴主体形成有供钮柱伸入的轴孔,和设于轴孔处与钮柱相配合的弹性卡部。缠绕轴通过轴孔及弹性卡部与钮柱同轴内外套设配合进行径向限位,而且弹性卡部可对钮柱产生一定的弹性夹持,避免钮柱晃动,确保同轴性;而且弹性卡部可与钮柱的卡环进行卡扣配合,可实现钮柱和旋钮均与缠绕轴相对转动的同时,还可实现轴向卡扣限位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缠绕轴,其具有使旋钮进行收放绳物状态切换稳定、不易晃动、确保同轴性和操作性能等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旋钮和绳物旋扣。旋钮和绳物旋扣。旋钮和绳物旋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缠绕轴、旋钮及绳物旋扣


[0001]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缠绕轴、旋钮及绳物旋扣。

技术介绍

[0002]鞋子及衣服、背包、帽子、护具等物品的开口处通常会设置有绳带等绳物用来收紧或放松,目前,人们都是通过打结的方式对绳物的松紧度进行固定,操作繁琐不便、易松懈且不够简洁美观。
[0003]为了解决前述问题中国技术专利CN201820751299.8公开一种基于转子和定子的系带系统,包括转子和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定子主件和扩展托架,所述定子主件、所述转子和所述扩展托架依次配合连接,所述转子沿圆周方向开设有绕线槽和穿线孔,所述转子或定子主件上设置有齿,与其配合连接的定子主件或转子上对应设置有棘爪;所述定子设置有档位结构,所述棘爪与齿通过所述档位结构实现咬合或分离连接。所述定子主件和扩展托架通过螺丝或卡扣结构固定连接。所述档位结构为固定档位、弹性档位中的一种。所述固定档位包括档位突起和对应设置的挡圈。所述弹性档位包括弹性脚和挡圈,所述弹性脚包括根部和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外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槽,用于所述挡圈的限位。所述扩展托架具有模块腔,所述模块腔用于容置功能模块及电源。所述转子的配合连接面设置有齿,所述定子主件的配合连接面对应设置有棘爪。所述定子主件的配合连接面设置有齿,所述转子的配合连接面对应设置有棘爪。所述系带系统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通过卡扣与所述转子配合连接,所述盖体包括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包括呈阶梯分布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用于容置扩展托架的模块腔部分,第一内腔内壁靠近阶梯处沿圆周方向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卡扣结构,用于与转子嵌入连接。一种基于转子和定子的系带系统,包括转子和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只包括定子主件,所述转子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上盖、棘轮和绕线槽,所述定子主件上设置有齿,转子上对应设置有棘爪;所述定子主件设置有弹性挡销,所述齿与棘爪通过所述弹性挡销实现咬合或分离连接。
[0004]该技术通过旋钮收放绳物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手动系鞋带的问题,但是其旋钮处于悬空状态,在收紧和放松绳物时的状态切换动作不够稳定,同轴性不足,易造成旋钮晃动,影响手感和操作性能。
[0005]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其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旋钮进行收放绳物状态切换稳定、不易晃动、确保同轴性和操作性能的缠绕轴。
[0007]本技术的其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行收放绳物状态切换稳定、不易晃动、确保同轴性和操作性能的旋钮。
[0008]本技术的其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旋钮进行收放绳物状态切换稳定、不易晃
动、确保同轴性和操作性能的绳物旋扣。
[000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10]一种缠绕轴,包括轴主体;轴主体形成有供钮柱伸入的轴孔,和设于轴孔处与钮柱相配合的弹性卡部。
[0011]轴孔沿轴主体的轴线上下贯穿轴主体。
[0012]轴孔的上部或下部为与钮柱周面相配合径向限位的圆孔。
[0013]弹性卡部包括设于轴孔孔壁的弹性卡臂,和设于弹性卡臂自由端并与卡环相配合的臂卡块。
[0014]臂卡块突入轴孔区域内。
[0015]臂卡块的边缘具有供上卡环顺势滑过的顺势滑过斜面。
[0016]臂卡块具有朝下并供环防脱卡面卡住的臂防脱卡面。
[0017]臂防脱卡面为垂直于钮柱轴线的平面,或由外圈至内圈逐渐向下倾斜。
[0018]弹性卡臂具有与轴孔孔壁连接的臂根部,和承载臂卡块的臂自由端;弹性卡臂由臂根部至臂自由端逐渐向下延伸。
[0019]弹性卡臂的横截面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变大。
[0020]弹性卡臂具有朝向轴孔内的臂内侧面、朝向反方向的臂外侧面以及处于臂内侧面和臂外侧面之间的两个臂侧面。
[0021]臂内侧面和臂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由下至上逐渐变大。
[0022]两臂侧面之间的距离由下至上逐渐变大。
[0023]臂内侧面与轴孔内壁在同一圆柱面上或由上至下逐渐朝轴孔轴线倾斜。
[0024]臂外侧面与轴孔轴线平行或由上至下逐渐朝轴孔轴线倾斜。
[0025]弹性卡臂的横截面为环绕轴孔轴线的圆弧形。
[0026]弹性卡臂的下端面和臂防脱卡面至少其一处设有供拨动的拨动部。
[0027]拨动部为凸块或凹槽。
[0028]拨动部为处于两臂侧面之间并朝两臂侧面延伸的条形凸块。
[0029]轴主体形成有环绕弹性卡臂的环绕缝隙。
[0030]环绕缝隙由上至下等宽或逐渐变宽。
[0031]环绕缝隙包括与臂外侧面相对应的背缝隙和与两臂侧面相对应的侧缝隙。
[0032]背缝隙至少下端的宽度大于上卡环与臂卡块的卡扣深度。
[0033]背缝隙至少下端的宽度大于下卡环与臂卡块的卡扣深度。
[0034]背缝隙和侧缝隙至少其一的外侧面由上至下逐渐向外倾斜。
[0035]两个以上弹性卡部环绕轴孔的轴线设置。
[0036]两个或三个弹性卡部均匀环绕轴孔轴线设置。
[0037]各弹性卡部的臂卡块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下卡环的外径。
[0038]各弹性卡部的臂卡块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上卡环的外径。
[0039]臂卡块的端部为与上颈部和下颈部至少其一相配合的圆弧形。
[0040]弹性卡部与轴主体一体注塑成型。
[0041]一种旋钮,包括钮主体,钮主体包括钮顶壁和钮侧壁;钮顶壁的转动轴线处设有向下伸入缠绕轴轴孔并与弹性卡部相配合的钮柱。
[0042]钮柱包括处于上部的柱主体和处于下部的卡环。
[0043]卡环包括处于上方的上卡环和处于下方的下卡环。
[0044]上卡环的直径小于下卡环的直径。
[0045]上卡环的直径小于柱主体的直径。
[0046]下卡环的直径小于等于柱主体的直径。
[0047]上卡环和钮柱之间形成上颈部。
[0048]下卡环和上卡环之间形成下颈部。
[0049]上卡环的边缘具有供缠绕轴的臂卡块顺势滑过的顺势滑过斜面。
[0050]下卡环具有朝上并卡住臂卡块的环防脱卡面。
[0051]环防脱卡面为垂直于钮柱轴线的平面。
[0052]下卡环的下端具有朝下的环斜面,环斜面由上至下逐渐朝钮柱轴线方向倾斜。
[0053]上卡环和下卡环均为整圈环。
[0054]钮柱内部形成有柱孔。
[0055]柱孔形成于钮柱下端且长度小于等于钮柱的长度。
[0056]一种绳物旋扣,包括相配合安装在一起的旋钮和缠绕轴。
[005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缠绕轴,其突破传统绳物缠绕轴的构造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缠绕轴通过轴孔及弹性卡部与钮柱同轴内外套设配合进行径向限位,而且弹性卡部可对钮柱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缠绕轴,包括轴主体;其特征在于:轴主体形成有供钮柱伸入的轴孔,和设于轴孔处与钮柱相配合的弹性卡部;弹性卡部包括设于轴孔孔壁的弹性卡臂,和设于弹性卡臂自由端并与卡环相配合的臂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轴孔沿轴主体的轴线上下贯穿轴主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轴孔的上部或下部为与钮柱周面相配合径向限位的圆孔。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臂卡块突入轴孔区域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臂卡块的边缘具有供上卡环顺势滑过的顺势滑过斜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臂卡块具有朝下并供环防脱卡面卡住的臂防脱卡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臂防脱卡面为垂直于钮柱轴线的平面,或由外圈至内圈逐渐向下倾斜。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弹性卡臂具有与轴孔孔壁连接的臂根部,和承载臂卡块的臂自由端;弹性卡臂由臂根部至臂自由端逐渐向下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弹性卡臂的横截面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变大。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弹性卡臂具有朝向轴孔内的臂内侧面、朝向反方向的臂外侧面以及处于臂内侧面和臂外侧面之间的两个臂侧面。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臂内侧面和臂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由下至上逐渐变大。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两臂侧面之间的距离由下至上逐渐变大。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臂内侧面与轴孔内壁在同一圆柱面上或由上至下逐渐朝轴孔轴线倾斜。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臂外侧面与轴孔轴线平行或由上至下逐渐朝轴孔轴线倾斜。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弹性卡臂的横截面为环绕轴孔轴线的圆弧形。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弹性卡臂的下端面和臂防脱卡面至少其一处设有供拨动的拨动部。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拨动部为凸块或凹槽。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拨动部为处于两臂侧面之间并朝两臂侧面延伸的条形凸块。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轴主体形成有环绕弹性卡臂的环绕缝隙。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环绕缝隙由上至下等宽或逐渐变宽。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环绕缝隙包括与臂外侧面相对应的背缝隙和与两臂侧面相对应的侧缝隙。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缠绕轴,其特征在于:背缝隙至少下端的宽度大于上卡环与臂卡块的卡扣深度。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缠绕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建宏郑金树傅雅瑜王立婷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振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