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900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包括混合机主体,所述混合机主体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混合筒,所述混合筒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混合机主体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环,且安装套环内壁的一侧套接于驱动齿轮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混合机主体、混合筒、驱动齿轮、安装套环、连接盒、防护框、驱动电机、驱动杆、传动齿轮的设置,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带动驱动杆转动,驱动杆带动顶端的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表面啮合连接的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带动内壁的混合筒转动,使得混合筒带动内壁的原料转动,且可防止原料粘连内壁,从而达到了对原料快速混合的效果,且便于将其甩动内壁粘连的物料。将其甩动内壁粘连的物料。将其甩动内壁粘连的物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


[0001]本技术涉及混合机
,具体为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

技术介绍

[0002]聚磷酸铵是正磷酸铵和多种聚磷酸铵的混合物,含有的聚磷酸铵主要是焦磷酸铵和三聚磷酸铵、四聚磷酸铵,链更长的聚磷酸铵只有少量存在,混合机是利用机械力和重力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均匀混合起来的机械设备,此装置将多种物料混合使用,使其便于生产聚磷酸铵。
[0003]专利文件CN206746351U公开了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包括有锥形筒体、筒盖、主螺旋轴、副螺旋轴、驱动电机,筒盖固定在锥形筒体的上端,驱动电机垂直固定在所述筒盖上方,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筒盖延伸至锥形筒体内,并连接有转向分配机构,所述转向分配机构包括有转向分配箱和装设在所述转向分配箱内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主螺旋轴和副螺旋轴分别设置在转向分配箱的两侧,并与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主螺旋轴和副螺旋轴上设置有弧形刀片,所述锥形筒体在弧形刀片与转向分配箱之间还固定设置有缓冲隔离机构,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更加合理、运行更加稳定可靠的双螺旋锥形混合。”。
[0004]上述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内层和外层之间还设置有螺旋状加热槽,因此通过往加热槽内通入热水,可使锥形筒体的侧壁保持加热效果,从而有助于物料更好地被搅拌混合,并能有效避免粘性物料黏附在筒体侧壁,此种装置虽可将混合机的内壁清理杂质,但该种清理方式容易导致部分物料直接掉落到下部,使得装置内部的物料难以混合,且在内壁被热水冲刷的物料影响装置生产的效率,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对其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包括混合机主体,所述混合机主体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混合筒,所述混合筒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混合机主体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环,且安装套环内壁的一侧套接于驱动齿轮的表面,所述安装套环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框,所述防护框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且传动齿轮的上下两侧均转动连接于连接盒的内壁,且传动齿轮表面的一侧啮合连接于驱动齿轮的表面。
[0007]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带动驱动杆转动,驱动杆带动顶端的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表面啮合连接的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带动内壁的混合筒转动,使得混合筒带动内壁的原料转动。
[0008]优选的,所述混合机主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料管,两个所述加料管的顶
端搭接有密封盖。
[0009]优选的,所述混合机主体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
[0010]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传动杆转动。
[0011]优选的,所述传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盒,两个所述固定盒内壁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
[0012]传动杆带动底端的连接杆转动,将两个驱动机构均接通电源。
[0013]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固定盒底部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旋转杆,其中另一个所述固定盒底部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旋转杆。
[0014]两个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均带动底端的第一螺旋转杆与第二螺旋转杆转动。
[0015]优选的,所述混合机主体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表面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密封挡板,且出料管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混合筒的表面。
[0016]优选的,所述混合机主体顶部的四周处均固定连接有衔接板,四个所述衔接板一侧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圆盘,所述固定圆盘底部的四周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支架,且稳定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于安装套环的表面。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技术通过混合机主体、混合筒、驱动齿轮、安装套环、连接盒、防护框、驱动电机、驱动杆、传动齿轮的设置,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带动驱动杆转动,驱动杆带动顶端的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表面啮合连接的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带动内壁的混合筒转动,使得混合筒带动内壁的原料转动,且可防止原料粘连内壁,从而达到了对原料快速混合的效果,且便于将其甩动内壁粘连的物料。
[0019]2、本技术通过安装框、伺服电机、传动杆、连接杆、固定盒、第一螺旋转杆和第二螺旋转杆的设置,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带动底端的连接杆转动,两个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均带动底端的第一螺旋转杆与第二螺旋转杆转动,从而达到了对混合机主体内壁的原料多层次转动混合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立体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驱动齿轮结构立体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螺旋转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衔接板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混合机主体;2、混合筒;3、驱动齿轮;4、安装套环;5、连接盒;6、防护框;7、驱动电机;8、驱动杆;9、传动齿轮;10、加料管;11、密封盖;12、安装框;13、伺服电机;14、传动杆;15、连接杆;16、固定盒;17、第一螺旋转杆;18、第二螺旋转杆;19、出料管;20、密封挡板;21、衔接板;22、固定圆盘;23、支撑柱;24、稳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
[0026]包括混合机主体1,混合机主体1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混合筒2,混合筒2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3,混合机主体1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环4,且安装套环4内壁的一侧套接于驱动齿轮3的表面,安装套环4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盒5,连接盒5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框6,防护框6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杆8,驱动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9,且传动齿轮9的上下两侧均转动连接于连接盒5的内壁,且传动齿轮9表面的一侧啮合连接于驱动齿轮3的表面。
[0027]使用时,在混合机主体1的内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混合筒2,并在混合机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安装套环4,在混合筒2的表面设置有驱动齿轮3,使得驱动齿轮3设置于安装套环4的内壁,并在安装套环4的一侧通过连接盒5设置有防护框6,在防护框6的内壁设置有驱动电机7,工作人员将驱动电机7接通电源,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带动驱动杆8转动,驱动杆8带动顶端的传动齿轮9转动,传动齿轮9带动表面啮合连接的驱动齿轮3转动,驱动齿轮3带动内壁的混合筒2转动,使得混合筒2带动内壁的原料转动,且可防止原料粘连内壁。
[0028]混合机主体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料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包括混合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主体(1)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混合筒(2),所述混合筒(2)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3),所述混合机主体(1)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环(4),且安装套环(4)内壁的一侧套接于驱动齿轮(3)的表面,所述安装套环(4)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盒(5),所述连接盒(5)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框(6),所述防护框(6)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杆(8),所述驱动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9),且传动齿轮(9)的上下两侧均转动连接于连接盒(5)的内壁,且传动齿轮(9)表面的一侧啮合连接于驱动齿轮(3)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主体(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料管(10),两个所述加料管(10)的顶端搭接有密封盖(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主体(1)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框(12),所述安装框(12)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3),所述伺服电机(13)的输出端安装有传动杆(14),所述传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利华郑晓冬余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山捷尔世阻燃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