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8970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液辅助装置,包括辅助装置本体,其包括基布层与粘贴层叠合而成的层状结构,于所述辅助装置本体结构内设置气囊,于所述气囊靠近基布层的第一气囊表面设置允许气体单向流通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的各片阀瓣可决定控制阀的导通或关闭;所述气囊被配置为体积可根据其内部气体量发生变化,当气囊内部不存在气体时,表现为压缩状态,当气囊内部存在气体时,表现为膨大状态。可对患者静脉输液穿刺区域持续产生压力,达到医护人员在拔针后自动按压止血的效果,无需患者自行按压止血,方便患者活动的同时,其按压止血效果也得到了保障。到了保障。到了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液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液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输液是一种将液体、药物和营养素直接注入人体静脉的医疗技术。最早的静脉治疗记录可追溯至15世纪,但直到20世纪,静脉输液才得到了普遍应用。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输液导管以及输液针头移位,目前常采用胶带或者输液贴进行固定。
[0003]CN 202538052U提供了一种新型医用输液贴,该输液贴包括针梗固定胶布、输液管固定胶布和不粘贴覆盖膜,针梗固定胶布和输液管固定胶布均包括由棉布制作而成的基层和涂敷在基层内表面的胶层,针梗固定胶布还包括表面设有银离子涂层的止血软垫,止血软垫位于胶层中间部位。该输液贴基层采用具有透气性能的棉布制作而成,且胶层上设置有透气孔,增加了胶布的透气性,透气性好;止血软垫表面设有银离子涂层,具有抑菌的作用,防止感染。
[0004]然而,现有的输液固定装置仍然存在下述的至少一个或多个问题:1)输液结束后,病患往往需要采用棉签自行按压止血至少5分钟,这给行动不便、自理能力差或具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病患的行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此外,由于大多数患者不具有专业的护理知识,按压的力度、面积以及时间难以自行掌握,使止血效果难达预期;2)胶布或输液贴与输液导管之间存在较大间隙,一方面,不能很好地固定输液导管,另一方面,该间隙的存在也增加了病患感染的风险;3)静脉注射作为一种侵入性治疗方式,针头穿刺区域常常会产生不适感、发生红肿,严重者会产生炎症。
[0005]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专利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专利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专利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液辅助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液辅助装置,至少包括:辅助装置本体,所述辅助装置本体包括基布层与粘贴层叠合而成的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本体结构内容置有气囊,其中,于所述气囊靠近基布层的第一气囊表面设置允许气体单向流通的控制阀,其中,所述控制阀包括在径向上延伸形成的气流通道、多片阀瓣以及在径向上与所述阀瓣形成包含关系的阀体基座,其中,各片所述阀瓣被配置为能够基于所述气囊内外压强差实现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切换。
[0008]优选地,所述辅助装置本体还包括配置在所述基布层表面的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彼此可沿所述基布层与粘贴层层叠方向部分重叠的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所
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被配置为能够以背离所述基布层的方向发生形变,并且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形变能力小于所述气囊的形变能力。
[0009]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各片所述阀瓣互相抵靠形成密闭壁面,能够切断气囊内外气体流通;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各片所述阀瓣之间存在间隙,能够允许气囊内外气体流通。
[0010]优选地,所述辅助装置本体以沿其层叠方向部分挖除所述基布层的方式为所述气囊提供容置区域。
[0011]优选地,多片所述阀瓣能够沿所述气流通道周向向内方向以弹性方式彼此贴合。
[0012]优选地,所述气囊被配置为体积可根据其内部气体量发生变化,其中,当气囊内部不存在气体时,所述气囊靠近基布层的第一气囊表面与所述气囊靠近粘贴层的第二气囊表面紧密贴合,表现为气囊体积处于压缩状态,当气囊内部存在气体时,所述第一气囊表面与所述第二气囊表面朝着彼此背离的方向发生形变,表现为气囊体积处于膨大状态。
[0013]优选地,于所述气囊的所述第二气囊表面与粘贴层之间设置敷料层。
[0014]优选地,于所述基布层某一边沿向内开设槽口,其中,所述槽口被配置为不与输液导管或鲁尔连接器外壁形成抵触的形状。
[0015]优选地,所述阀瓣由弹性材料制成。
[0016]优选地,所述基布层与所述粘贴层各边沿交点被配置为具有某一确定或变化的曲率的倒角的形式。
[0017]优选地,沿粘贴层靠近辅助装置本体的部分或全部边沿区域设置有压敏材料层。
[0018]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9]1、医护人员拔针后,开启配置于气囊表面的仅允许气流单向通过的控制阀,使原本处于真空压缩状态的气囊膨大,对患者静脉输液穿刺区域持续产生压力,达到自动止血的效果,无需患者自行按压,方便患者活动的同时,其按压止血效果也得到了保障;
[0020]2、于基布层表面设置保护装置。一方面,使气囊免受尖锐物品破坏;另一方面,由于保护装置的最大形变能力小于气囊的最大形变能力,因此,可以限定气囊的最大形变状态,避免气囊发生超过其最大形变能力的形变而发生破坏;
[0021]3、于基布层边沿向内开设与输液导管或鲁尔连接器形状相适配的槽口,使粘贴层可以直接与患者皮肤贴合而不产生间隙,保证了辅助装置本体与患者皮肤紧密贴合,细菌和病毒的增殖条件被破坏,减小了病患感染的风险;并且,粘贴层不再直接粘贴或覆盖于鲁尔连接器表面,医护人员或患者自身可以直观地判断鲁尔连接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使得异常的输液状态可以被及时发现并解除;
[0022]4、设置敷料层,第一,医用敷料延展性好、柔软度佳,可分散来自膨大状态气囊的压强,避免气囊充气后局部压强过大,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对血管造成破坏;第二,敷料层可以有效隔绝外界灰尘和病菌,保证针头穿刺区域处于无菌状态,避免病患伤口发生感染;第三,医用敷料可使人体皮肤产生清凉感,从而缓解输液针穿刺部位的肿胀、不适感;第四,敷料可吸收伤口处的分泌物以及穿刺区域渗出的血液,保持患者皮肤处于洁净状态,避免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0023]5、沿粘贴层靠近辅助装置本体的部分或全部边沿区域设置有压敏材料层。第一,可避免医护人员手指被粘性较大的粘贴层误粘;第二,可通过剥离处于辅助装置本体边沿
部位的压敏材料层,将粘贴层整体带离患者皮肤表面,提高了粘贴层的撕除便利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体验。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辅助装置的俯视图;
[0025]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辅助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0027]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辅助装置的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辅助装置的未充气状态下的A

A剖面示意图;
[0029]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液辅助装置的充气状态下的A

A剖面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列表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辅助装置,包括辅助装置本体(1),其包括基布层(2)与粘贴层(6)叠合而成的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本体(1)结构内容置有气囊(3),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气囊(3)靠近所述基布层(2)的第一气囊表面的允许气体单向流通的控制阀(4),其中,所述控制阀(4)包括在径向上延伸形成的气流通道(43)、多片阀瓣(42)以及在径向上与所述阀瓣(42)形成包含关系的阀体基座(41),其中,各片所述阀瓣(42)被配置为能够基于所述气囊(3)内外空气压力差实现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切换;还包括配置在所述基布层(2)表面的保护装置(8),所述保护装置(8)包括彼此可沿所述基布层(2)与粘贴层(6)层叠方向部分重叠的第一保护层(81)和第二保护层(82);所述第一保护层(81)和所述第二保护层(82)被配置为能够以背离所述基布层(2)的方向发生形变,并且所述第一保护层(81)和所述第二保护层(82)的形变能力小于所述气囊(3)的形变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各片所述阀瓣(42)因所述气囊(3)外侧空气压力大于其内部空气压力而互相抵靠形成密闭壁面,所述气流通道(43)处于关闭状态,气囊(3)外部空气无法进入其内部;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各片所述阀瓣(42)因受外力而发生形变,其互相抵靠的状态被破坏,所述气流通道(43)处于开启状态,气囊(3)外部空气可进入其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辅助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铎温丽芳吴贺玲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