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和灯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891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7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Ty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ype

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和灯具


[0001]本技术涉及承重式线路对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Type

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和灯具。

技术介绍

[0002]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自USB

IF(USB Implementers Forum)组织发布USB 1.0标准以来,USB标准经历了USB 1.1、USB 2.0、USB 3.0、USB 3.1、USB 3.2以及USB 4多个版本的发展,USB接口可分为Type

A接口、Type

B接口、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Type

C接口等。其中,Type

A接口为最常见的USB接口之一,广泛应用于鼠标、键盘、U盘等设备上。Type

B接口则常用于打印机、扫描仪、特殊显示器等设备上。Mini USB接口由于相对较小的体型,常见于一些小型设备上,比如MP3、MP4、收音机等,以及某些旧型号的手机。智能手机发展的前期,绝大多数的智能手机(苹果手机除外)都采用了Micro

B型接口作为充电和数据接口,USB 3.0的移动硬盘盒大部分就采用了Micro

B接口。Type

C接口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USB接口,Type

C拥有比Type

A及Type

B均小得多的体积,是最新的USB接口外形标准,这种接口没有正反方向区别,可以随意插拔。目前,大部分新款的智能手机都使用USB Type

C的充电接口,同时USB Type

C还成为笔记本电脑充电器的标准接口。
[0003]具体地,从USB Type

C的结构和标准的制定,USB Type

C接口在大家的公知认识是,它更多只适合应用在需要快速充电、以及高速数据传输的电子设备上,如智能手机、PC、平板、耳机、数码相机、便携式导航系统甚至显示设备,它的应用也仅局限在这些产品上。现有技术中,各类USB接口等并没有应用到如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电源)的承重式线路对接领域,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安装到相关设备过程中,USB Type

C接口体积小,而感应器和设备之间的连接头和连接座之间往往具有一定深度或者具有其它结构而容易对内部的接口局部/整体遮挡,因而不像智能手机类电子设备,人眼能随时直接对USB Type

C插头和USB Type

C插座等实时定位才能确保将USB Type

C插头顺利插入USB Type

C插座。也就是说,当USB Type

C应用到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电源的连接时,USB Type

C体积小不再是优势,USB Type

C插头如何被遮挡情况下准确插入USB Type

C插座反而成了一个难题。另一方面,USB接口往往被应用在临时连接的场景,例如在被应用于手机时,USB Type

C插头和USB Type

C插座插接只是为了临时的充电或者数据传输,充电头和手机之间不涉及承重式对接的问题,而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等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连接具有一定的承重要求,即其既需要实现感应器和灯具之间的电性连接关系,还涉及到如何通过接头和连接座将感应器和灯具安装固定问题。
[0004]实际中感应器和灯具安装固定往往采用的螺纹旋接或者旋转卡扣方式,这种安装固定方式在配合使用USB Type

C实现线路对接时容易导致内部USB Type

C接口损坏或者
影响接口电连接的稳定性。故此行业更偏向于通过设计其它各种特殊的对接方式来实现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等感应器与相关设备的线路连接,例如探针与导电环/盘的触点式匹配对接,然而这类接线方式往往存在接触不良的问题,而且旋转拧紧过程探针与导电环/盘摩擦大,刮擦过程存在对探针和导电环/盘损坏,进一步造成接触不良。另一方面,这种非标接口通用性差,不利于微波感应器与灯具等连接的标准化,通过其中的一根探针作为控制信号的传输也无法满足物联网的组网需求。而照明灯具希望预装一个通用接口,以实现各种不同功能(如各种传感器、无线组网、各种智能控制等等)的扩展,是照明领域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ype

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和灯具,其中所述Type

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以Type

C接口作为线路对接的标准接口,适于标准化的同时兼具Type

C接口对高功率的供电对接和高速率的数据对接的支持特性,因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000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ype

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和灯具,其中所述Type

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在以Type

C接口作为线路对接的标准接口的同时,解决了Type

C接口在承重条件下对接稳定性差的缺点,因而适用于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电源)的承重式线路对接。
[0007]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ype

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和灯具,其中所述Type

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在以Type

C接口作为线路对接的标准接口的同时,解决了Type

C接口在承重条件下对接稳定性差的缺点,因而能够在被应用于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电源)的承重式线路对接时,保障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之间的对接稳定性。
[0008]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ype

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和灯具,其中所述Type

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在以Type

C接口作为线路对接的标准接口的同时,能够在Type

C接口基于相应的承重结构于插接方向被遮挡的状态,保障Type

C接口的对接准确性,因而能够在被应用于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与相关设备(如灯具、电源)的承重式线路对接时,实现微波感应器/热释电红外感应器于相关设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ype

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Type

C母口;一Type

C公口;一母口安装座,其中所述Type

C母口以被嵌入所述母口安装座的状态被固定于所述母口安装座,其中以所述Type

C母口的开口朝向为所述母口安装座的高度方向,所述母口安装座具有在其高度方向抬升的一插接限位面,和在所述Type

C母口的插接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Type

C母口的侧方位的至少一活动限位槽;一公口安装座,其中所述Type

C公口被固定于所述公口安装座,其中以所述Type

C公口的开口朝向为所述公口安装座的高度方向,所述公口安装座具有在其高度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Type

C公口的侧方位的至少一活动限位件,其中所述活动限位件高于所述Type

C公口的开口并具有与所述活动限位槽相匹配的结构形态,其中在所述Type

C公口与所述Type

C母口的插接方向,当Type

C公口与所述Type

C母口对齐时,所述活动限位槽在所述插接限位面的开口与所述活动限位件保持对齐;一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包括一第一对接环并具有以所述第一对接环界定的一第一对接腔,其中所述母口安装座以被所述第一对接环环绕的状态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以及一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被实施为微波感应器壳体,其中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包括一第二对接环并具有以所述第二对接环界定的一第二对接腔,所述公口安装座以被所述第二对接环环绕的状态被可复位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其中第一对接环与所述第二对接环相互匹配以适于相互对接而在所述Type

C公口与所述Type

C母口的拔脱方向承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公口安装座被可限位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并进一步联动有一旋转联动板,以在所述公口安装座相对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被旋转的状态联动带动所述旋转联动板旋转,其中旋转联动板受力连接于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的一弹性元件,以在所述公口安装座被可限位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的状态,维持所述公口安装座于一限位受力的初始状态,对应在所述公口安装座基于所述第一承重式对接壳体和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之间的旋转对接动作受力驱动而相对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被旋转时,基于所述弹性元件的形变加大所述旋转联动板的受力,从而在解除施加于所述公口安装座的外力时,所述旋转联动板能够被所述弹性元件驱动而将所述公口安装座复位维持于所述限位受力的初始状态,如此以实现所述公口安装座被可复位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承重式对接壳体的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ype

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公口安装座进一步具有一底板、一联动部以及至少一卡接部,其中所述活动限位件自所述底板在所述公口安装座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联动部和所述卡接部自所述底板在所述活动限位件的延伸方向的反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旋转联动板具有一联动槽至少一卡接槽,其中在所述旋转联动板被安装于所述公口安装座的状态,所述联动部被插入所述联动槽并在插入所述联动槽的方向与所述旋转联动板抵接,所述卡接部被插入所述卡接槽并在拔出所述卡接槽的方向与所述旋转联动板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ype

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其中所述底板具有一旋转限位部,其中所述旋转限位部以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高迪彭荣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迈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