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支模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874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支模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该方法使用的结构包括框架梁,所述框架梁的顶部设置有结构板,所述框架梁的四周设有框架柱,所述框架梁的中间设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的顶部焊接有工字钢,所述工字钢的顶部焊接有定位钢筋,所述工字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托,所述顶托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圆钢管,所述预埋件与工字钢起到将框架梁一分为二的作用,使框架梁的内架体系形成二层分段的受力体系,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中间框架梁中增设预埋件、工字钢等,使整个内架体系形成二层分段受力体系,规避了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出现,减少了方案专家论证时间,施工准备时间将大大减小。准备时间将大大减小。准备时间将大大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支模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具体为一种高支模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复古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许多建筑存在仿古、复古的建筑做法,本项目为乡村文旅项目,项目建筑整体高度不高,为丰富建筑整体外观效果,项目在部分施工点设置了细高塔楼,存在高支模情况;
[0003]根据相关规范要求,模板工程及其支撑体系搭设高度超过8米,属于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需要专家论证。高支模对内架整体高宽比等要求较高,塔楼周边建筑均为人字坡屋顶,扩大的内架无法搭设在斜屋面受力,在斜屋面预留孔洞将对斜屋面结构防水带来较大质量隐患,且由于项目为EPC项目,整体工程量小,施工周期短,专家论证过程准备时间较长,将严重影响现场工期;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专利设计一种新型高支模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施工操作简单,施工准备周期大大缩短,对场地长宽等要求减小,施工过程施工安全风险将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支模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支模施工方法,该方法使用的结构包括框架梁;
[0007]结构板,所述结构板设置在框架梁的顶部;
[0008]框架柱,所述框架柱设在框架梁的四周;
[0009]预埋件,所述预埋件设在框架梁的中间;
[0010]工字钢,所述工字钢焊接在预埋件的顶部,所述工字钢的顶部焊接有定位钢筋,所述工字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托,所述顶托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圆钢管;
[001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2]步骤一,由于常规的模板施工体系属于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部分项工程,需要专家论证,导致施工时间延长,因此为了减少专家论证时间,提高高支模的施工安全,本方法将距地面15m高的结构内架体系分为二层受力体系,其中0

7.5m为首层受力体系,7.5

15m为二层受力体系,具体为:
[0013]首先操作人员在距地面高度为0

7.5m的范围内对内外架进行施工;
[0014]步骤二,当操作人员将内外架施工完毕后,将高度为0

7.5m的结构进行钢筋模板施工,把0

7.5m高度之间的结构内架进行固定;
[0015]步骤三,操作人员对预埋件进行加工,预埋件用于将框架梁一分为二;
[0016]步骤四,操作人员将加工好的预埋件增设在框架梁的中间位置,由于结构内架的高度为15m,因此在高度7.5m处对预埋件进行施工;
[0017]步骤五,当预埋件在框架梁中间施工并且预埋好后,框架梁被分为二层受力体系,操作人员对高度范围在0

7.5m的内架结构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进行固定;
[0018]步骤六,在高度为0

7.5m的框架梁内部结构浇注好之后,操作人员在框架梁的中间进行工字钢的吊装;
[0019]步骤七,当工字钢吊装好并与预埋件焊接之后,固定住工字钢的位置,将定位钢筋在工字钢上部进行放线、固定处理;
[0020]步骤八,当工字钢与预埋件都固定好之后,操作人员在高度为7.5

15m的框架梁的内外架进行施工;
[0021]步骤九,当框架梁的二层内外架施工完毕之后,操作人员对7.5

15m的结构通过混凝土浇注施工进行固定;
[002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四的施工要求为:
[0023]所述预埋件的预埋位置需根据受力计算后立杆间距确定,各预埋件的顶面应处以同一水平面;
[002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六的施工要求为:所述工字钢的吊装应确保吊点合理安全,工字钢与预埋件应满焊,焊缝应饱满;
[002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七的施工要求为:所述工字钢上部定位钢筋应根据内架立杆间距确定,焊接应牢固;
[002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操作要点为在框架梁的二层结构施工完成且达到规范拆模强度后,才能拆模首层内架。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
[0028](1)通过在中间框架梁中增设预埋件、工字钢等,使整个内架体系形成二层分段受力体系,规避了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出现,减少了方案专家论证时间,施工准备时间将大大减小;
[0029](2)通过将模板体系分成两层分段受力体系,每段支模高度大大降低,且不属于超危大支模体系,施工安全将得到有效提升。
附图说明
[003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高支模体系立面示意图;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7.500m高支模体系平面示意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003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立面示意图;
[0035]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7.500m结构平面示意图;
[0036]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15.000m结构平面示意图;
[0037]图中:1、框架梁;2、框架柱;3、结构板;4、工字钢;5、顶托;6、圆钢管;7、定位钢筋;8、预埋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请参阅图1

6,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高支模施工方法,包括框架梁1,框架梁1的顶部设置有结构板3;
[0040]如图1,框架梁1的四周设有框架柱2,框架梁1的中间设有预埋件8,预埋件8的顶部焊接有工字钢4,预埋件8与工字钢4起到将框架梁1一分为二的作用,使框架梁1的内架体系形成二层分段的受力体系;
[0041]如图3,工字钢4的顶部焊接有定位钢筋7,工字钢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托5,顶托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圆钢管6;
[0042]一种高支模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0043]步骤一,由于常规的模板施工体系属于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部分项工程,需要专家论证,导致施工时间延长,因此为了减少专家论证时间,提高高支模的施工安全,本方法将距地面15m高的结构内架体系分为二层受力体系,其中0

7.5m为首层受力体系,7.5

15m为二层受力体系,具体为:
[0044]首先操作人员在距地面高度为0

7.5m的范围内对内外架进行施工;
[0045]步骤二,当操作人员将内外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支模施工方法,该方法使用的结构包括:框架梁(1);结构板(3),所述结构板(3)设置在框架梁(1)的顶部;框架柱(2),所述框架柱(2)设在框架梁(1)的四周;预埋件(8),所述预埋件(8)设在框架梁(1)的中间;工字钢(4),所述工字钢(4)焊接在预埋件(8)的顶部,所述工字钢(4)的顶部焊接有定位钢筋(7),所述工字钢(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托(5),所述顶托(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圆钢管(6);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由于常规的模板施工体系属于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部分项工程,需要专家论证,导致施工时间延长,因此为了减少专家论证时间,提高高支模的施工安全,本方法将距地面15m高的结构内架体系分为二层受力体系,其中0

7.5m为首层受力体系,7.5

15m为二层受力体系,具体为:首先操作人员在距地面高度为0

7.5m的范围内对内外架进行施工;步骤二,当操作人员将内外架施工完毕后,将高度为0

7.5m的结构进行钢筋模板施工,把0

7.5m高度之间的结构内架进行固定;步骤三,操作人员对预埋件(8)进行加工,预埋件(8)用于将框架梁(1)一分为二;步骤四,操作人员将加工好的预埋件(8)增设在框架梁(1)的中间位置,由于结构内架的高度为15m,因此在高度7.5m处对预埋件(8)进行施工;步骤五,当预埋件(8)在框架梁(1)中间施工并且预埋好后,框架梁(1)被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模权谭福胜赵林炜巫斐郜江晶钟岩曾永贵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南方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