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得狐尾藻转基因植株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874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获得狐尾藻转基因植株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狐尾藻丛生芽的获得、根癌农杆菌的共培、抗性芽的筛选、抗性苗的生根培养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由茎段直接诱导出大量小芽丛,避免了诱导愈伤再分化的过程,显著节省时间,提高快繁的效率。用菌液共培代替固体共培,更能保证农杆菌与外植体充分接触,进而提高了转化效率。转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获得狐尾藻转基因植株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狐尾藻转基因的
,具体涉及一种获得狐尾藻转基因植株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狐尾藻(Myriohpyllum verticillatum)为小二仙草科狐尾藻属植物,水生草本,世界各地广有分布。狐尾藻不仅是鱼虾蟹养殖过程中的饵料、避难和产卵场所,也是目前湖泊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净水物种和植被恢复先锋物种,此外因狐尾藻粗蛋白含量高,具有制备成青贮饲料用以家禽家畜饲养的潜力。
[0003]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来源于不同生物或同种生物的有利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中,使目标生物在原有遗传特性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特性,获得新的品种,生产新的产品。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研发已从抗虫、抗除草剂等第一代产品,向改善营养品质和提高产量的第二代产品转变。目前常见的植物转基因方法有三种: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介导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目前最常见的转基因方法是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其存在一个限制因素:即待转化植株需通过无菌培养先诱导愈伤组织,经农杆菌浸染共培后再筛选抗性愈伤并诱导植株再生和生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获得狐尾藻转基因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狐尾藻丛生芽的获得:选择优良的狐尾藻植株的茎段为外植体,将外植体消毒处理后在添加有BA1、KT、IAA、NAA的MS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0~30d,诱导出带丛芽的外植体;所述6

BA、KT、IAA、NAA在MS琼脂固体培养基中的浓度分别为1~2mg/L、0.1~0.5mg/L、0.1~0.5mg/L、0.1~1mg/L;(2)根癌农杆菌的共培:用根癌农杆菌菌液浸染从带小芽丛的外植体上切下的狐尾藻茎段,进行共培养;(3)抗性芽的筛选:将经共培养后的狐尾藻茎段接种到添加有6

BA、KT、IAA、NAA 、头孢霉素、羧苄青霉素、潮霉素的MS筛选培养基中筛选培养得到抗性苗;所述6

BA、KT、IAA、NAA 、头孢霉素、羧苄青霉素、潮霉素在MS筛选培养基中的浓度分别为1~2mg/L、0.1~0.5mg/L、0.1~0.5mg/L、0.1~1mg/L、500mg/L、400mg/L、50mg/L;(4)抗性苗的生根培养:将抗性苗接种到添加有NAA 和IAA 的MS琼脂固体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所述NAA 和IAA 在MS琼脂固体培养基中的浓度分别为0.1~1.5mg/L和0.1~1mg/L;(5)将步骤(4)中的抗性生根苗移栽至温室,然后移栽至大田并进行检测,筛选出转基因成功的植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得狐尾藻转基因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外植体消毒处理是将狐尾藻植株的茎剪成长2~4cm,用洗衣粉清洗干净,在无菌操作台上用无菌水洗5~7次,用70%酒精浸润30s,再放入0.1%的升汞溶液中灭菌10~15min,无菌水冲洗5~6次,备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得狐尾藻转基因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还包括将诱导出的带丛芽的外植体进行继代培养的步骤:将老茎剪成2~4cm、丛芽切成0.5cm
×
0.5cm后转入步骤(1)所述的添加有BA1、KT、IAA、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新界余艳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科晶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