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多年生野生花生为生草的火龙果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857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多年生野生花生为生草的火龙果栽培方法,S1.选地、整地和起垄;S2.打孔立柱,定植火龙果苗;S3.扦插移栽野生花生:将野生花生枝条按照出行距20~25cm、株距15~20cm在扦插在火龙果园的条沟中;S4.水肥管理;S5.刈割:当野生花生花朵基本凋谢、叶片颜色整体呈现老绿时,即用割草机对野生花生地上部分进行刈割且直接还田,地下部分根茎保留并分别于每年的3月、6月、9月和11月共刈割4次。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多年生根茎区组野生花生A.glabrata(PI262801)间作栽培火龙果,扦插种植1次、果园多年受益,能抑制杂草生长,相比于其他绿肥,野生花生对深层土壤改善效果好,效果显著。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多年生野生花生为生草的火龙果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以多年生野生花生为生草的火龙果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广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很适宜火龙果、龙眼、荔枝、芒果、沃柑等各类热带亚热带水果生长,近年来广西水果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据广西农业厅水果办统计数据,近两年广西水果面积超过2000万亩,总产达2400多万吨,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水果供给省份与出口贸易省份之一,其中火龙果面积34.11万亩,产量45.76万吨,是全国冬熟火龙果最大的产区之一,主产区为南宁、百色,为近年来增幅最快的水果之一,但是,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果园杂草极易生长,当前主要以喷施除草剂或覆黑膜进行防控,短期效果虽好,但长期使用导致果园土壤肥力下降、农药残留严重、果园生态退回等难题,探索新的杂草防控等果园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0003]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紫花苜蓿、白三叶、圆叶决明等绿肥进行栽培,但是结果发现不同绿肥栽培效果不同,在夏季降温保湿、冬季保温保湿、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氮磷钾钙铁锌等含量以及抑制杂草的情况等效果均有所差异,但是栽培效果均比对照清耕效果好,然而目前这些绿肥多为一年生,生育期一般为4个月左右,需一年内多次种植才能达到整年防治杂草的目的,且有的绿肥不耐高温,夏季高温季节无法生长,如苜蓿,因此,寻求一种更好的生草栽培模式,并研最佳的间作管理方法,实现不使用除草剂和人工除草的前提下,提高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绿肥多为一年生,生育期一般为4个月左右,需一年内多次种植才能达到整年防治杂草的目的,且有的绿肥不耐高温,夏季高温季节无法生长,生草栽培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以多年生野生花生为生草的火龙果栽培方法。
[0005]一种以多年生野生花生为生草的火龙果栽培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选地、整地和起垄;
[0007]S2.打孔立柱,定植火龙果苗;
[0008]S3.扦插移栽野生花生:将野生花生枝条按照行距20~25cm和株距15~20cm的“井”字形扦插在火龙果园的条沟中;所述野生花生为根茎区组野生花生种质(PI 262801A.glabrata);
[0009]S4.水肥管理;
[0010]S5.刈割:当野生花生的花朵基本凋谢、叶片颜色整体呈现老绿时,即用割草机对野生花生地上部分进行刈割且直接还田,地下部分根茎保留并分别于每年的3月、6月、9月和11月共刈割4次。
[0011]进一步的,所述S5刈割配合一年三茬果的管理方法为:每年3月刈割野生花生还田后,开始对火龙果人工补光诱导成花,四月中旬停止补光,第一茬火龙果留足花蕾后至7月中旬抽出的花蕾全部摘除;6月火龙果果实成熟前后刈割野生花生,第二茬火龙果留足花蕾后至9月中旬抽现的花蕾全部摘除;9月,采收火龙果后刈割野生花生,刈割野生花生后开始对火龙果人工补光诱导成花,10月下旬结束补光,11月刈割野生花生,第三茬火龙果留足花蕾后,11月下旬后抽生的火龙果花蕾全部摘除。
[0012]进一步的,S3的扦插苗中,所述野生花生枝条为带有3~4cm地下根茎、2~3片叶的枝条。
[0013]进一步的,S3的扦插苗中,所述野生花生枝条扦插前将枝条浸泡在浓度为50mg/kg的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3h。
[0014]进一步的,所述S1中,起垄后,提前铺设防草地布,采用先铺后种的形式,先将地整好,完成开沟起垄,保证垄面平整,1米宽的成捆地步延垄面平铺于垄面中间,用地钉固定,然后在垄面中间即地布中间相应位置开孔立柱并开展种植。
[0015]进一步的,所述S4.水肥管理中,当野生花生生根后撒施50kg/亩尿素,施肥过后淋水淋透,加快肥料溶解及吸收速度。
[0016]进一步的,所述S4.水肥管理中,种植前先施7.5~15kg/株农家肥做底肥;火龙果生根后开始追施化肥,每月施2次,每株一次施尿素25g,另一次施复合肥50g,两种肥料交替使用。
[0017]进一步的,所述S4.水肥管理中,施肥管理为:在火龙果苗基部铺设微喷灌,将110mm管颈的PVC管沿田边垂直垄面方向铺设,并对应火龙果种植行处预留喷灌接口,将喷灌带顺垄面铺设在火龙果根部,顶端接入预留的喷灌接口;每条喷灌带长度在15米以内;每周定时淋水且淋透。
[0018]进一步的,所述S3.扦插移栽野生花生中,扦插野生花生前,火龙果畦面松土,保持土壤疏松,并在扦插沟内撒施10~15kg/亩复合肥,插移栽野生花生枝条后,立即淋水并淋透。
[0019]进一步的,所述S2.打孔立柱中,定植火龙果苗中,立柱按照平地培育为3m
×
2.5m、山地为2.2m
×
2.2m设置;火龙果苗采用扦插种植,截取火龙果枝条25公分每段,截取后放置6~12小时收水,种植前将枝条浸泡在浓度为50mg/kg的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时间为1~2h,当根系生长到3~4cm时进行移植。
[002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采用多年生根茎区组野生花生A.glabrata(PI 262801)间作栽培火龙果,生花生A.glabrata,属多年生豆科作物,扦插种植1次、且苗成活后,果园来年及未来几年都无需再进行扦插种植,能实现1次种植、果园多年受益。野生花生A.glabrata地上茎叶生长茂盛,覆盖土壤表面效果极好,地上茎叶高度只有15~20cm,不会影响火龙果地上部分的正常生长,也不会影响火龙果的开花和结果;地下根茎也生长旺盛、相互交错、盘根错节,能从地下和地上两方面同时抑制杂草的生长,栽培野生花生后可以不用喷施除草剂,也不用人工除草;很多绿肥主要靠地上生长旺盛抑制杂草生长。而且相比于其他绿肥,野生花生对深层土壤改善效果好。
[0022](2)野生花生A.glabrata是花生中最抗病、最抗旱、最耐荫的种质材料,由于本身
无病虫害,与火龙果间作不会有共生病虫害或引起火龙果病虫害,无需精心管理;很多绿肥抗病虫害、抗旱能力一般,需要精心管理,有的绿肥会引起火龙果病虫害。
[0023](3)野生花生A.glabrata属于无限生长型,由于生长势强,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对地上部分(茎叶)进行刈割,刈割后的茎叶可直接还田于畦面,也可堆放在火龙果植株的茎基部周围,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由于地下根茎是存活的,会继续迅速萌发出大量幼嫩的茎叶。多数绿肥不是无限生长型,根据自身的生育期规律生长至死亡,即使需要刈割,刈割的次数也有限,刈割后绿肥植株即死亡,如紫花苜蓿、圆叶决明。
[0024](4)由于野生花生A.glabrata采用“井”字形开沟扦插,并按照适合的行间距扦插,地下根茎生长旺盛,野生花生覆盖果园的速度快。
[0025](5)本专利技术在对野生花生A.glabrata地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多年生野生花生为生草的火龙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S1.选地、整地和起垄;S2.打孔立柱,定植火龙果苗;S3.扦插移栽野生花生:将野生花生枝条按照行距20~25cm和株距15~20cm的“井”字形扦插在火龙果园的条沟中;所述野生花生为根茎区组野生花生种质(PI262801A.glabrata);S4.水肥管理;S5.刈割:当野生花生的花朵基本凋谢、叶片颜色整体呈现老绿时,即用割草机对野生花生地上部分进行刈割且直接还田,地下部分根茎保留并分别于每年的3月、6月、9月和11月共刈割4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多年生野生花生为生草的火龙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刈割配合一年三茬果的管理方法为:每年3月刈割野生花生还田后,开始对火龙果人工补光诱导成花,四月中旬停止补光,第一茬火龙果留足花蕾后至7月中旬抽出的花蕾全部摘除;6月火龙果果实成熟前后刈割野生花生,第二茬火龙果留足花蕾后至9月中旬抽现的花蕾全部摘除;9月,采收火龙果后刈割野生花生,刈割野生花生后开始对火龙果人工补光诱导成花,10月下旬结束补光,11月刈割野生花生,第三茬火龙果留足花蕾后,11月下旬后抽生的火龙果花蕾全部摘除。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多年生野生花生为生草的火龙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3的扦插苗中,所述野生花生枝条为带有3~4cm地下根茎、2~3片叶的枝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多年生野生花生为生草的火龙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3的扦插苗中,所述野生花生枝条扦插前将枝条浸泡在浓度为50mg/kg的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3h。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多年生野生花生为生草的火龙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起垄后,提前铺设防草地布,采用先铺后种的形式,先将地整好,完成开沟起垄,保证垄面平整,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忠奎贺梁琼李博胤黄志鹏唐荣华符志新林旭仇惠君吴海宁唐秀梅韩柱强钟瑞春蒋菁熊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