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两栖式作业机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两栖式作业机械。
技术介绍
[0002]在水利工程中,会涉及到河道、湖泊的清淤作业,湿地、沼泽、滩涂的资源开发作业和环境整治作业等,完成这些作业需要一种在水陆均可正常进行作业的作业机械。
[0003]现有技术中,将陆上作业机械进行了改装,在作业机械的底部和两侧分别设置浮箱,使作业机械适用于水陆作业。然而,在实际使用时,这种在底部和左右两侧设置浮箱的作业机械抗纵摇能力较差。此种情况在两栖式挖掘机作业时尤为明显,由于两栖式挖掘机的铲斗会进行前后方向的作业,作业时带动整体在前后方向发生剧烈摇晃颠簸,使作业难以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两栖式作业机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作业机械在水中作业时防纵摇能力差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能改善作业机械的纵摇问题,实现更稳定的水中作业。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两栖式作业机械,包括:中央回转平台、行进机构、第一浮动部和第二浮动部;
[0006]两个所述行进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栖式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回转平台(10)、行进机构(12)、第一浮动部(14)和第二浮动部(16);两个所述行进机构(12)分别设置于所述中央回转平台(10)垂直于行进方向的两侧,用于在行进方向上移动所述中央回转平台(10);所述第一浮动部(14)沿所述行进方向设置于所述中央回转平台(10)的前方;所述第二浮动部(16)沿所述行进方向设置于所述中央回转平台(10)的后方;其中,所述第一浮动部(14)和所述第二浮动部(16)相互配合用于减少所述中央回转平台(10)的摇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栖式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部(14)包括:第一浮箱(142)和第一推进装置(144);所述第一浮箱(142)分别与两个所述行进机构(12)连接;所述第一推进装置(144)为设置于所述第一浮箱(142)底部的球鼻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栖式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进装置(144)包括:第一螺旋桨(1442)和第一动力单元;所述第一螺旋桨(1442)和所述第一动力单元连接;设置所述第一螺旋桨(1442)的朝向垂直于所述中央回转平台(10)的行进方向,用于控制所述中央回转平台(10)的行进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栖式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部(14)还包括:第一延伸段(146);两个所述第一延伸段(146)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浮箱(142)远离所述中央回转平台(10)的一侧,且两个所述第一延伸段(146)分别与所述第一浮箱(142)连通;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延伸段(146)之间形成缺口以留出铲斗的作业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