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表现的评价方法及平台技术

技术编号:3867862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2
本专利设计了一种制造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表现的评价方法及平台,从企业组织全周期碳管理评价和产品全周期碳管理评价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全面地反映制造业企业碳中和表现,并且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评价方法模型的落地,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专业准确的评价制造业企业在低碳转型的道路的表现。本专利针对针对制造业行业的特征点进行有效的评价,解决目前制造业企业的碳中和表现评价标准缺失的问题。同时通过数据挖掘治理、融合分析、演算运用的智能化平台,解决人工收集信息耗时长、数据利用率低,评分存在主观偏见,数据缺失导致评价不全面,不准确等缺陷。不准确等缺陷。不准确等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造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表现的评价方法及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中和评价
,具体是指一种制造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表现的评价方法及平台。

技术介绍

[0002]气候变化严重威胁着我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制造业企业作为高碳排放的典型代表,排放的温室气体会加剧气候变化,因此亟需实现低碳转型。但是,碳中和市场上现存的评价方法中并没有一套针对制造业企业制定的,用于企业碳中和表现评价的,而且同时涵盖组织和产品层面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表现的,数据驱动的评价标准及系统;
[0003]目前针对制造业企业的碳中和表现的评价难点问题主要有如下四点:
[0004](1)目前对企业碳中和表现的评价标准,并没有针对制造业企业的,无法针对制造业行业的特征点进行有效的评价;
[0005](2)数据缺失导致评价不全面,不准确;
[0006](3)并未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同时并未很好的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耗时耗力,数据利用率低;
[0007](4)在打分的过程中,以人为的主观判断为主,存在主观性的偏见,难以体现评价的公平公正。
[0008]具体来说,目前对企业碳中和表现的评价标准,并没有针对制造业企业的,无法针对制造业行业的特征点,例如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生产过程等,进行有效的评价。同时,针对公司的碳中和评价对象范围上并未同时涵盖组织和产品层面的碳中和表现评价,存在很大的局限。目前已有的针对企业碳排放的核算标准大多关注在企业或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数值核算,并未全面考虑到企业在战略、人才、管理和反馈、效能效益组织层面的碳中和转型措施,以及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目标设定、技术创新和管理实施的内容,在评价的内容上存在缺失。此外上述的评价方法的实现手段大多也比较传统,依赖于人工或企业自行提供的方式获取数据,行业数据、公开数据以及企业内部数据的获取是不充分的。数据的严重缺失,导致评价不全面,不准确。现有方法也并未实现数字化或是使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中的一些技术,耗时耗力,数据利用率低。同时在现有的企业或产品碳中和表现的评价标准中,在打分的过程中也还是以人为的主观判断为主,存在主观性的偏见,难以体现评价的公平公正。评价标准在内容上和逻辑上的缺失让制造业企业难以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碳中和表现水平,以及他们应该在哪个地方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制造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表现的评价方法及平台,利用独特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评估制造业企业在组织和产品两个维度的碳中和表现,并且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评价方法的落地,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专业准确的评价制造业企业在低碳转型的道路的表现。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11]一种制造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表现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S1:信息挖取,识别、提取、清洗将企业碳中和、碳排放相关的各种信息数据导入数据湖;
[0013]S2:信息分类,通过文本分类模型结合评价方法的组织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评价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评价,将所收集储存于数据湖的被评企业数据进行分类,形成并构企业知识图谱,企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表现评价方法将莫比乌斯环循环和闭环的思想和生命周期评估LCA的思想融入评价,以组织全生命周期评价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为两大维度进行评价;
[0014]S3:分类评分,通过语义分析的技术,根据评价方法中的评价指标从企业知识图谱中进行信息抽取生成评价底表,评价底表涵盖被评公司评价的各个评价指标和与各个评价指标相对应的收集的评分依据,评价依据是通过文本匹配从企业知识图谱中获取的企业数据和信息;
[0015](1)通过与数据湖中行业相似企业的数据进行比对打分;
[0016](2)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模型,通过碳中和度量算法以及分类模型对评价底表进行打分,经过多次采样,获取分数向量;
[0017]S4:总计评分,将分数向量进行拼接,组成一个分数矩阵,使用碳中和量化评分模型融合各个指标的分数矩阵获取最终的分数矩阵,计算分数矩阵中所有元素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获得最终评分表,该评分表涵盖制造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表现,同时考虑到组织和产品层面中各个指标有相互联动影响,充分考虑企业在低碳转型进程中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将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行业效益纳入考察,综合全面地评价企业的碳中和表现,优化方案,根据总计评分表和专家经验,使用数据湖中数据和始祖智库中案例数据,构建的深度学习模型,推演适合提升企业碳中和表现有效方法的最佳实践,助力企业确定碳中和提升方向。同时不断通过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反馈,定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推演,构建持续提升的闭环。
[0018]采用以上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9]1、本制造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表现的评价方法和平台使用时,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通过数据获取治理模块、数据融合评分模块、数据演算模块中的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算法,能解决评价过程中的数据缺失,数据利用率低,人工收集信息耗时长、废人力,以及评分存在主观偏见等缺陷;
[0020]2、并且该评价方法和平台针对制造业企业设计,能将企业组织碳管理和产品碳管理的每个环节纳入考察范围,不仅从企业的战略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是否对碳中和及低碳转型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制定了碳中和相关的方法及系统,在顶层设计上是否有闭环的设计,也通过企业实操的层面,对于企业的实际运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进行考察;
[0021]3、从企业组织全周期碳管理评价和产品全周期碳管理评价两个维度进行自上而下由浅入深地评价,全面地反映制造业企业碳中和表现。相比于其他评价标准而言,本评价方法和平台能更加全面综合地评价制造业企业地碳中和表现,能够有效地让制造业企业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碳中和表现水平和企业未来的发力改进点;
[0022]4、评价方法和平台基于海量数据,案例和实战经验构建的深度学习模型,推演适
合提升企业碳中和表现有效方法的最佳实践,助力企业确定碳中和提升方向。同时不断通过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反馈,定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推演,构建持续提升的闭环。
[0023]作为改进,所述步骤S1中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评价是从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和运输、生产和包装、分销和使用、报废回收全生命周期环节形成的闭环评价模型,所述的组织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评价为考察企业在战略、人才、管理和运营、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效能效益环节形成的闭环评价模型。
[0024]作为改进,所述步骤S3中的评价指标包括组织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评价指标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评价指标。
[0025]作为改进,所述的组织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评价指标包括:企业的减碳目标及承诺的量化程度、企业的减碳目标及承诺的科学程度、企业低碳转型的时间计划、企业低碳转型的资金投入计划、低碳转型的成本效益测算、低碳转型风险认知、碳中和部门的设立情况、碳中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造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表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信息挖取,识别、提取、清洗将企业碳中和、碳排放相关的各种信息数据导入数据湖;S2:信息分类,通过文本分类模型结合评价方法的组织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评价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评价,将所收集储存于数据湖的被评企业数据进行分类,形成并构建企业知识图谱;S3:分类评分,通过语义分析的技术,根据评价方法中的评价指标从企业知识图谱中进行信息抽取生成评价底表,评价底表涵盖被评公司评价的各个评价指标和与各个评价指标相对应的收集的评分依据,评价依据是通过文本匹配从企业知识图谱中获取的企业数据和信息;(1)通过与数据湖中行业相似企业的数据进行比对打分;(2)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模型,通过碳中和度量算法以及文本分类模型对评价底表进行打分,经过多次采样,获取分数向量;S4:总计评分,将分数向量进行拼接,组成一个分数矩阵,使用碳中和量化评分模型融合各个指标的分数矩阵获取最终的分数矩阵,计算分数矩阵中所有元素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获得最终评分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表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评价是从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和运输、生产和包装、分销和使用、报废回收全生命周期环节形成的闭环评价模型,所述的组织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评价是为考察企业在战略、人才、管理和运营、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效能效益环节形成的闭环评价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表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评价指标包括组织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评价指标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评价指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表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织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评价指标包括:企业的减碳目标及承诺的量化程度、企业的减碳目标及承诺的科学程度、企业低碳转型的时间计划、企业低碳转型的资金投入计划、低碳转型的成本效益测算、低碳转型风险认知、碳中和部门的设立情况、碳中和人才的招募计划、碳中和人才的招募情况、碳中和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低碳办公、低碳消费、碳票机制、企业碳盘查的执行情况、碳预算的制定情况、参与碳交易情况、碳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瑞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始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