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潮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85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一种防潮包装盒包括底部盒体,所述底部盒体前端连接有后盒体,所述底部盒体两端连接有两侧盒体,所述底部盒体远离后盒体的一端连接有前盒体,所述前盒体远离底部盒体的一端连接有顶部盒体,所述后盒体、两侧合体和底部盒体分别设有对应加强板,通过弯折后加强板与盒体相对应形成空腔。盒体与加强板通过两道折痕的弯折之间形成空腔,使得产品在储存时能一定程度上隔绝外部潮湿环境,起到防潮防霉的效果,同时提高包装盒的强度,此外,在空腔内可放置干燥剂,进一步提高除湿防霉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潮包装盒


[0001]本技术涉及包装盒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潮包装盒。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包装盒通常盒体都有纸张折叠、扣合、粘贴而形成,通常只有一层纸板,从而强度差;同时在放入产品后,由于运输和保存过程的不确定性,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雨水的侵入,或者贮藏时受潮的情况出现,从而极易导致产品受潮发霉,无法销售使用,造成商家的巨大经济损失。
[000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潮包装盒,在盒体内设置空腔,从而隔绝外部潮湿环境,起到防潮防霉的效果,同时增加包装盒的强度。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防潮包装盒包括底部盒体,所述底部盒体前端连接有后盒体,所述底部盒体两端连接有两侧盒体,所述底部盒体远离后盒体的一端连接有前盒体,所述前盒体远离底部盒体的一端连接有顶部盒体,所述后盒体、两侧合体和底部盒体分别设有对应加强板,通过弯折后加强板与盒体相对应形成空腔。
[0007]进一步的,所述后盒体远离底部盒体的一端设有后加强板,所述后盒体与后加强板连接处设有两道加强折痕,折叠后在后盒体与后加强板之间形成空腔。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道加强折痕中部设有插槽。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后加强板远离后盒体的一端可弯折连接有尺寸匹配的底部加强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后加强板和底部加强板宽度略小于后盒体。
[0011]进一步的,两所述侧盒体远离底部盒体一端连接有两侧加强板,两所述侧盒体与两侧加强板连接处设有两道加强折痕,折叠后在侧加强板和侧盒体之间形成空腔。
[0012]进一步的,两所述侧加强板远离侧盒体一端均设有两道搁置带折痕,所述搁置带折痕在弯折后可与底部盒体配合形成阶梯状搁置带,所述搁置带内部形成空腔。
[0013]进一步的,所述顶部盒体远离前盒体一端中部设有与插槽对应的插片。
[0014]进一步的,所述后盒体与侧盒体、前盒体连接处分别设有两限位区,所述限位区包括两间隔设置的限位条,限位条为对应盒体模切后形成的镂空条,其中部设有折痕,进而可沿折痕向内弯折形成L型台阶,从而在两限位条弯折后的间隔中部形成限位槽,所述侧加强板端部弯折后通过限位槽得以限位。
[0015]进一步的,空腔内放置有干燥剂。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盒体与加强板通过两道折痕的弯折之间形成空腔,使得产品在储存时能一定程度上隔绝外部潮湿环境,起到防潮防霉的效果,同时提高包装盒的强度,此外,在空腔内可放置干燥剂,进一步提高除湿防霉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防潮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两侧盒体弯折后的结构示意图(省略了前盒体、顶部盒体和插片);
[0021]图3为图2中底部盒体弯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1中限位条弯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底部盒体

1;底部加强板

11;后盒体

2;后加强板

21;侧盒体

3;侧加强板

31;前盒体

4;顶部盒体

5;加强折痕

6;插槽

7;插片

71;搁置带折痕

8;搁置带

81;限位条

9;限位槽

91。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实施例一
[0027]参照图1

4,一种防潮包装盒包括底部盒体1,所述底部盒体1前端连接有后盒体2,所述底部盒体1两端连接有两侧盒体3,所述底部盒体1远离后盒体2的一端连接有前盒体4,所述前盒体4远离底部盒体1的一端连接有顶部盒体5;
[0028]所述后盒体2远离底部盒体1的一端设有后加强板21,后加强板21宽度略小于后盒体2,所述后盒体2与后加强板21连接处设有两道加强折痕6,折叠后在后盒体2与后加强板21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第一道加强折痕6中部设有插槽7;所述后加强板21远离后盒体2的一端可弯折连接有尺寸匹配的底部加强板11,底部加强板11宽度略小于后盒体2,两所述侧盒体3远离底部盒体1一端连接有两侧加强板31,两所述侧盒体11与两侧加强板31连接处设有两道加强折痕6,折叠后在侧加强板31和侧盒体3之间形成空腔;两所述侧加强板31远离侧盒体3一端均设有两道搁置带折痕8,所述搁置带折痕8在弯折后可与底部盒体1配合形成阶梯状搁置带81,所述搁置带81内部形成空腔;底部加强板11可以放置在搁置带81上,并与搁置带81、两侧加强板31紧密贴合;所述顶部盒体5远离前盒体4一端中部设有与插槽7对应的插片71。
[0029]如图2和图4,所述后盒体2与侧盒体3、前盒体4连接处分别设有两限位区,所述限位区包括两间隔设置的限位条9,限位条9为对应盒体模切后形成的镂空条,其中部设有折痕,进而可沿折痕向内弯折形成L型台阶,从而在两限位条9弯折后的间隔中部形成限位槽
91,所述侧加强板31端部弯折后通过限位槽91得以限位,从而提高搁置带81的稳定性。
[0030]在空腔内可放置干燥剂,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潮防霉的效果。
[0031]弯折时,先将后盒体2和前盒体4向内弯折90,再将各限位条9沿折痕向内弯折呈直角状,形成四个限位槽91;再将两侧盒体3弯折90,再沿末端搁置带折痕8弯折使得两侧加强板末端呈阶梯形状搁置带81,再沿两加强折痕6分别向内弯折90,并将底部插入对应限位槽91内,使得侧盒体3与侧加强板31平行且整体内部形成空腔;再将后加强板21沿两加强折痕6向内弯折180,使得后盒体2与后加强板21内部形成空腔且使得后盒体2与两侧盒体3紧密贴合,同时将底部加强板11沿折痕弯折90,并贴合在搁置带81上;再前盒体4向内弯折90,再将顶部盒体5弯折90,同时将弯折插片7,使得插片7对用卡入插槽71内,实现整体的包覆折叠。
[0032]盒体与加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潮包装盒,包括底部盒体,所述底部盒体前端连接有后盒体,所述底部盒体两端连接有两侧盒体,所述底部盒体远离后盒体的一端连接有前盒体,所述前盒体远离底部盒体的一端连接有顶部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盒体、两侧合体和底部盒体分别设有对应加强板,通过弯折后,加强板与盒体相对应形成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盒体远离底部盒体的一端设有后加强板,所述后盒体与后加强板连接处设有两道加强折痕。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潮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近后盒体的加强折痕中部设有插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潮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加强板远离后盒体的一端可弯折连接有尺寸匹配的底部加强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潮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加强板和底部加强板宽度小于后盒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包装盒,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卓标张菊明张平朱达炎岑维刚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速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