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766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空气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位于室内风道内,第二换热器,位于室外风道内;二氧化碳脱除转轮,其上具有二氧化碳吸附剂,二氧化碳脱除转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换热器组件的出风侧,用于对流经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附和脱附;第一换热器用作蒸发器,第二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使得室内空气在室内风道内先经过蒸发器降温,然后被二氧化碳脱除转轮吸附二氧化碳后循环到室内;使得新风在室外风道内先经过冷凝器加热,然后将二氧化碳脱除转轮吸收的二氧化碳脱离后,循环到室外。本空气调节装置可以主动吸附二氧化碳,在满足对室内二氧化碳的低浓度需求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对室外新风的需求。风的需求。风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调节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空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气密性要求的提高,人们长时间呆在室内必然会导致室内CO2浓度快速升高,当其浓度>1000ppm时,人体已有不舒适感,因此通常使用引入新风来稀释室内CO2浓度,保持空气清新。但新风输入的同时带来了室外的热湿负荷,因此目前新风系统主要是针对新风的热湿负荷的处理,最终可实现室内CO2浓度的调节。引入新风来稀释室内CO2浓度水平的方式,需要的新风量较大,也就增加了系统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可以主动吸附二氧化碳,在满足对室内二氧化碳的低浓度需求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对室外新风的需求。
[0004]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机壳,其上设有室外风道和室内风道;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位于室内风道内,第二换热器位于室外风道内;二氧化碳脱除转轮,其上具有二氧化碳吸附剂,二氧化碳脱除转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机壳内且位于换热器组件的出风侧,二氧化碳脱除转轮具有位于室外风道的脱附区域,以及位于室内风道的吸附区域,用于对流经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附和脱附;第一换热器用作蒸发器,第二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通过将室内空气在室内风道内通风,使得室内空气在室内风道内先经过蒸发器降温,然后被二氧化碳脱除转轮吸附二氧化碳后循环到室内;通过将新风在室外风道通风,使得新风在室外风道内先经过冷凝器加热,然后将二氧化碳脱除转轮吸收的二氧化碳脱离后,循环到室外。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除湿转轮,其上具有水分吸附材料,除湿转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机壳内且位于换热器组件和二氧化碳脱除转轮之间,除湿转轮的一部分位于室外风道内,除湿转轮的另一部分位于室内风道内,用于对流经的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和脱附。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除湿转轮的周部与机壳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封闭板;还包括:第一室外风门,设于第一封闭板上并位于室外风道内;第一室内风门,设于第一封闭板上并位于室内风道内。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室内风道内,除湿转轮和第一换热器之间被分隔为室内旁通通道和室内调湿通道,室内旁通通道位于室内调湿通道的外圈,除湿转轮对应于室内调湿通道;还包括:第一室内风门,设于室内旁通通道上,用于连通或阻断室内旁通通道;室内调湿风门,设于室内调湿通道上,用于连通或阻断室内调湿通道;当第一室内风门打开,室内调湿风门关闭时,室内空气由室内旁通通道流向吸附区域处。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室外风道内,除湿转轮和第二换热器之间被分隔为室外旁通通道和室外调湿通道,室外旁通通道位于室外调湿通道的外圈,除湿转轮对应于室外调湿通道;还包括:第一室外风门,设于室外旁通通道上,用于连通或阻断室外旁通通道;室外调
湿风门,设于室外调湿通道上,用于连通或阻断室外调湿通道;当第一室外风门打开,室外调湿风门关闭时,新风由室外旁通通道流向脱附区域处。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二氧化碳脱除转轮的周部与机壳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封闭板;还包括:第二室外风门,设于第二封闭板上并位于室外风道内;第二室内风门,设于第二封闭板上并位于室内风道内。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封闭板由内圈向外圈方向,向迎风侧倾斜。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风道和室外风道之间设有混风风门,用于将室内风道和室外风道连通;混风风门位于换热器组件的迎风侧;
[0012]混风风门打开时,使得室外风道内的部分新风经混风风门进入室内风道内,并同室内空气混合后进入室内。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具有压缩机、四通阀、第二换热器、膨胀阀和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循环系统;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三换热器,设于室内风道内并位于二氧化碳脱除转轮的出风侧;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四通阀的第一接口,四通阀的第二接口连接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顺次串联膨胀阀、第一换热器、第一截止阀后连向四通阀的第三接口,四通阀的第四接口连向压缩机的输入端;第三换热器与第二截止阀串联形成的支路并联在第一截止阀的两端。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室外风机,设于室外风道内,用于驱动新风流动;室内风机,设于室内风道内,用于驱动室内空气流动。
附图说明
[0015]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0016]图2示出了根据第二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0017]图3示出了根据第三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0018]图4示出了根据第四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0019]图5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在内循环制冷模式下的焓湿图;
[0020]图6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在内循环制冷控湿模式下的焓湿图;
[0021]图7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在半外循环制冷模式下的焓湿图;
[0022]图8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在半外循环制冷控湿模式下的焓湿图;
[0023]以上各图中,1、机壳;11、室内风入口;12、室内风出口;13、新风入口;14、新风出口;15、室内风道;16、室外风道;171、第一封闭板;172、第二封闭板;181、室内旁通通道;182、室内调湿通道;183、室外旁通通道;184、室外调湿通道;21、第一换热器;22、第二换热器;23、压缩机;24、四通阀;25、膨胀阀;26、第三换热器;27、第一截止阀;28、第二截止阀;3、二氧化碳脱除转轮;31、吸附区域;32、脱附区域;4、室内风机;5、室外风机;6、除湿转轮;7、混合风门;81、第一室外风门;82、第一室内风门;83、室内调湿风门;84、室外调湿风门;85、第二室外风门;86、第二室内风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申请的目的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
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中心



























竖直



水平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其上设有室外风道和室内风道;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内风道内,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外风道内;二氧化碳脱除转轮,其上具有二氧化碳吸附剂,所述二氧化碳脱除转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器组件的出风侧,所述二氧化碳脱除转轮具有位于所述室外风道的脱附区域,以及位于所述室内风道的吸附区域,用于对流经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附和脱附;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通过将室内空气在所述室内风道内通风,使得室内空气在所述室内风道内先经过蒸发器降温,然后被所述二氧化碳脱除转轮吸附并去除二氧化碳后循环到室内;通过将新风在所述室外风道通风,使得新风在所述室外风道内先经过冷凝器加热,然后将所述二氧化碳脱除转轮吸收的二氧化碳脱离后,循环到室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湿转轮,其上具有水分吸附材料,所述除湿转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器组件和所述二氧化碳脱除转轮之间,所述除湿转轮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室外风道内,所述除湿转轮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室内风道内,用于对流经的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和脱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转轮的周部与所述机壳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封闭板;还包括:第一室外风门,设于所述第一封闭板上并位于所述室外风道内;第一室内风门,设于所述第一封闭板上并位于所述室内风道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室内风道内,所述除湿转轮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被分隔为室内旁通通道和室内调湿通道,所述室内旁通通道位于所述室内调湿通道的外圈,所述除湿转轮对应于所述室内调湿通道;还包括:第一室内风门,设于所述室内旁通通道上,用于连通或阻断所述室内旁通通道;室内调湿风门,设于所述室内调湿通道上,用于连通或阻断所述室内调湿通道;当所述第一室内风门打开,所述室内调湿风门关闭时,室内空气由所述室内旁通通道流向所述吸附区域处。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祖坎都学敏黄信博秦颂王征张恒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