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种子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7641 阅读:6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培育方法,包括鳞茎选取、场地选取、肥料制作、施肥管理及果实的催芽分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培育方法优点在于结合了川贝植株的生长习性,科学地选择和控制各种栽培指标,使川贝植株获得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进行的川贝母种子培育,其鳞茎用量小,植株成活率高,种子产量高,可以满足农村大范围用种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川贝作为一种止咳化痰的良药,中药处方用量巨大。目前以川贝为原料生 产的中成药达100种以上,尤其近20年开发的川贝和b杷露、川贝止咳糖浆、蛇 胆川贝液等川贝母制剂,服用方便,广受欢迎,同时,川贝也是一种重要的出 口商品,出口创汇率高。川贝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种子繁殖,但川贝种子的成熟周期一 般为5年,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川贝母植林还未开花结果即被药农采挖,第二种 方式为鳞茎繁殖,即通过鳞茎来进行植抹的培育,但现有技术的鳞茎繁殖,其 成活率低,且需要的新鲜鳞茎较多。对于普通种植户而言,采用鳞茎繁殖来进 行川贝的栽培无疑是困难的, 一旦操作不当,就会造成植林死亡,引起巨大的 经济损失,此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川贝种子市场供应稀缺、价格昂贵,间接造成 了川贝种植面积小,种植成本高,川贝产品价格高。因此,需要一种,采用该方法进行川贝种子繁育, 鳞茎的用量小,植抹成活率高,种子产量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该方法 进行川贝种子繁育,其鳞茎用量小,植抹成活率高,种子产量高。 本专利技术的,包括以下步骤a. 选择海拔为1600—2300米、环境在-5—2(TC的地区进行种植;b. 每年6—7月间,采挖川贝母的鳞茎作为种茎;c. 选择栽培场地进行平整,将土壤破碎成粒度为0.2-0.5cm的细土;d. 将平整后的栽培场地进行开畦,所开地畦长宽均为l一2米,畦沟宽0.3—0.4米;e. 按重量份将厩肥12—18、过磷酸钩0.5和油枯1—2均匀混合并堆沤腐熟,再 按照1300—2000kg/亩的比例将堆沤腐熟的肥料施加于所开地畦内f. 在施肥后的地畦内按行距12—15cm开沟,沟宽4一6cm,沟深8—12cm;g. 向所开沟内栽入种茎,4朱距为5—8cm,每亩栽培地鳞茎量为70—89kg;h. 种茎种植后的第二年起,每年3月川贝母出苗前对地畦进行除草,川贝母出 苗后,对地畦施加厩肥或尿素肥,1—2个月后按照上一次的施肥方式对地畦追 肥一次;i. 结果后,待果实成熟即对果实进行采收,采收时保持果壳完整;j.将采摘的果实用过筛的腐殖质土按照一层土一层果实的方式进行覆盖,并在5 一10。C的条件下进行贮藏,所述腐殖质土粒度为O.l — lmm,含水量为其湿重的 11一13%。进一步,所述油饼为菜子油枯,肥料堆沤腐熟的时间为8—12天; 进一步,所述种茎为直径在0.7— 1.5cm的无病虫害的鳞茎; 进一步,所述步骤h中的肥料为厩肥,施加量为1500—2000kg/亩; 进一步,所述步骤h中的肥料为尿素肥,所述尿素肥由尿素与水按照l一2: 40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施加量为20—30kg/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结合川贝植林的 生长习性,科学地选择和控制各种栽培指标,使川贝植株获得生长发育的最佳 条件,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进行的川贝母种子培育,其鳞茎用量小,才直4朱成活率高, 种子产量高,对濒危绝种的国家二级保护药用植物起到了 一定的保护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 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 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包括以下步骤a. 选择海拔为1600—1700米、环境温度在-5—20。C的地区进行种植;b. 6月间,采挖无病虫害的川贝鳞茎作为种茎,种茎直径在0.7—lcm;c. 选择栽培场地进行平整,将土壤破碎成粒度为0.2 0.3cm的细土;d. 将平整后的栽培场地进行开畦,所开地畦长宽均为l米,畦沟宽0.3米;e. 按重量份将厩肥12、过磷酸钙0.5和菜子油枯1均匀混合并堆沤腐熟,8天 后再按照1300kg/亩的比例将堆沤腐熟的肥料施加于所开地畦内;f. 在施肥后的地畦内:f姿4亍距12—13cm开沟,沟宽4—5cm,沟深8—9cm;h. 向所开沟内栽入种茎,才朱距为5cm,每亩栽培地种茎用量为70kg;g. 种茎种植后的第二年起,每年3月川贝出苗前对地畦进行除草,川贝母出亩 后,按照1500kg/亩对地畦施加厩肥,1个月后:^姿照上一次的施肥方式对地畦追 肥一次;i. 结果后,待果实成熟即对果实进行釆收,采收时保持果壳完整;j.将采摘的果实用过筛的腐殖质土按照一层土一层果实的方式进行覆盖,并在5 "C的条件下进行贮藏,所述腐殖质土粒度为0.1—0.3mm,含水量为其湿重的 11%;当然,本实施例中,步骤h中的肥料为尿素肥同样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其中,尿素肥由尿素与水按照1: 40或2: 40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施加量为20 一30kg/亩。按照本实施例方法培植川贝母种子的培育,平均每颗川贝植林可结果实410个。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包括以下步骤a. 选择海拔为1800—2000米、环境温度在-5—2(TC的地区进行种植;b. 7月间,采挖直径在1 — 1.2cm的无病虫害的川贝鳞茎作为种茎;c. 选择栽培场地进行平整并将土壤破碎成粒度为0.3 ~ 0.4cm的细土;d. 将平整后的栽培场地进行开畦,所开地畦长宽均为2米,畦沟宽0.4米;e. 按重量份将厩肥15、过磷酸钾0.5和菜子油枯2均匀混合并堆沤腐熟,10天 后按照1600kg/亩的比例将堆沤腐熟的肥料施加于所开地畦内;f. 在施肥后的地畦内按行距13—14cm开沟,沟宽5—6cm,沟深9一10cm;h. 向所开沟内栽入种茎,抹距为7cm,每亩栽培地鳞茎量为80kg;g. 种茎种植后的第二年起,每年3月川贝母出苗前对地畦进行除草,川贝母出 苗后,按照1700kg/亩的方式对地畦施加厩肥,2个月后4要照上一次的施肥方式 对地畦追"巴一次;i. 结果后,待果实成熟即对果实进行采收,采收时保持果壳完整;j.将采摘的果实用过筛的腐殖质土按照一层土一层果实的方式进行覆盖,并在7 。C的条件下进行贮藏,所述腐殖质土粒度为0.3—0.6mm,含水量为自身湿重的 12%;按照本实施例方法培植川贝母种子的培育,平均每颗川贝植株可结果实420个。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的,包括以下步骤a. 选择海拔为2000—2300米、环境温度在-5—20°C的地区进行种植;b. 6月间,采挖直径在0.7—1.5cm的无病虫害的川贝鳞茎作为种茎;c. 选择栽培场地进4于平整并将土壤破碎成粒度为0.4 ~ 0.5cm的细土;d. 将平整后的栽培场地进行开畦,所开地畦长宽均为1.5米,畦沟宽0.33米;e. 按重量份将厩肥18、过磷酸钙0.5和菜子油枯2均匀混合并放置进行堆沤腐 熟,12天后按照2000kg/亩的比例将堆沤腐熟的肥料施加于所开地畦内;f. 在施肥后的地畦内按行距14一 15cm开沟,沟宽6cm,沟深11 — 12cm;g. 向所开沟内栽入种茎,4朱距为8cm,每亩栽培地鳞茎量为89kg;h. 种茎种植后的第二年起,每年3月川贝母出苗前对地畦进行除草,川贝母出 苗后,按照2000kg/亩的方式对地畦施加厩肥,2个月后^"照上一次的施肥方式 对地畦追肥一次;i. 结果后,待果实成熟即可对果实进行采收,采收时保持果壳完整;j.将采摘的果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海拔为1600-2300米、环境在-5-20℃的地区进行种植; b.每年6-7月间,采挖川贝母的鳞茎作为种茎; c.选择栽培场地进行平整,将土壤破碎成粒度为0. 2~0.5cm的细土; d.将平整后的栽培场地进行开畦,所开地畦长宽均为1-2米,畦沟宽0.3-0.4米; e.按重量份将厩肥12-18、过磷酸钙0.5和油枯1-2均匀混合并堆沤腐熟,再按照1300-2000kg/亩的比例将堆沤 腐熟的肥料施加于所开地畦内 f.在施肥后的地畦内按行距12-15cm开沟,沟宽4-6cm,沟深8-12cm; g.向所开沟内栽入种茎,株距为5-8cm,每亩栽培地鳞茎量为70-89kg; h.种茎种植后的第二年起,每年3月 川贝母出苗前对地畦进行除草,川贝母出苗后,对地畦施加厩肥或尿素肥,1-2个月后按照上一次的施肥方式对地畦追肥一次; i.结果后,待果实成熟即对果实进行采收,采收时保持果壳完整; j.将采摘的果实用过筛的腐殖质土按照一层土一层果实 的方式进行覆盖,并在5-10℃的条件下进行贮藏,所述腐殖质土粒度为0.1-1mm,含水量为其湿重的11-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基禄金忠明刘演才
申请(专利权)人:巫溪县瑞雪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