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效果好的风道式电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48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加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效果好的风道式电加热器,包括风道箱本体,所述风道箱本体呈正六边形结构,风道箱本体顶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接线盒与第二接线盒,第一接线盒与第二接线盒底部分别设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第一电加热管组和第二电加热管组,所述第一电加热管组与第二电加热管组均穿过隔热框架并延伸至风道箱本体内腔,且第一电加热管组与第二电加热管组之间相互交错设置,所述风道箱本体两端分别设有与风道箱本体内腔相连通的进气管与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风道箱本体之间安装有隔风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高效快速的对空气进行充分加热,使得空气的加热温度更高,大大提高热交换效率。大大提高热交换效率。大大提高热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效果好的风道式电加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加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加热效果好的风道式电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加热器是一种能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设备,用于对流动的液态、气态介质的升温、保温、加热。当加热介质在压力作用下套管电加热器的加热腔,采用流体热力学原理带走电加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使被加热介质温度到达用户工艺要求,其中风道式电加热器主要用于加热空气、粉末烘干、热处理以及二氧化硫加热等,根据风道工作的温度分低温、中温和高温,被广泛的应用到化工工业、粮食烘干、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
[0003]由风机产生的风和空气输送至风道箱内,通过电加热管进行加热后输出,但是空气具有一定的流动速度,因此使得空气在电加热管布置的区域停留的时间太短,不足以让空气和风产生更高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加热效果好的风道式电加热器,以解决由风机产生的风和空气输送至风道箱内,经过电加热管进行加热后输出,但是空气具有一定的流动速度,因此使得空气在电加热管布置的区域停留的时间太短,不足以让空气和风产生更高温度的问题。
[0005]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加热效果好的风道式电加热器,包括风道箱本体,所述风道箱本体呈正六边形结构,风道箱本体顶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接线盒与第二接线盒,所述第一接线盒或者第二接线盒与风道箱本体之间连接有呈中空矩形结构的隔热框架,第一接线盒与第二接线盒底部分别设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第一电加热管组和第二电加热管组,所述第一电加热管组与第二电加热管组均穿过隔热框架并延伸至风道箱本体内腔,且第一电加热管组与第二电加热管组之间相互交错设置,所述风道箱本体两端分别设有与风道箱本体内腔相连通的进气管与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风道箱本体之间安装有隔风板。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道箱本体底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柱。
[0008]为了提高空气在布置有电加热管区域内的停留时间,所述进气管的尺寸大小大于出气管的尺寸大小。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加热管组与第二电加热管组均由多个横向排列的电加热管组成。
[0010]为了增加空气在布置有电加热管区域内的停留时间,所述隔风板上贯穿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隔风孔。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通过两电加热管组的设置,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按需调节电加热管组开启数量,通过第一电加热管组与第二电加热管组之间相互交错设置,从而能够高效快速的对风道箱本体内腔中的空气进行充分加热,同时能够减少风道箱内腔中的传热死角,通过进气管的尺寸大小大于出气管的尺寸大小配合出气管与风道箱本体之间安装的隔风板的设置,从而使得进风速率大于出风速率,大大提高了空气在风道箱内腔中的滞留时间,使得空气的加热温度更高,大大提高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隔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风道箱本体;2、第二接线盒;3、隔热框架;4、第一接线盒;5、进气管;6、支撑柱;7、出气管;8、电加热管;9、隔风板;10、隔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9]实施例
[0020]结合图1

3所示,一种加热效果好的风道式电加热器,包括风道箱本体1,所述风道箱本体1呈正六边形结构,风道箱本体1底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呈矩形结构的支撑柱6,风道箱本体1顶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接线盒4与第二接线盒2,所述第一接线盒4或者第二接线盒2与风道箱本体1之间连接有呈中空矩形结构的隔热框架3,通过隔热框架3的设置,从而能够隔绝电加热管8的热量散发至外部空气中,同时能够避免工作人员接触到工作中的电加热管8而烫伤,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第一接线盒4与第二接线盒2底部分别设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第一电加热管组和第二电加热管组,且第一电加热管组与第二电加热管组之间相互交错设置,通过第一电加热管组与第二电加热管组之间相互交错设置,从而能够高效快速的对风道箱本体1内腔中的空气进行充分加热,同时能够减少风道箱本体1内腔中的传热死角,同时通过两电加热管组的设置,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按需调节电加热管组开启数量,所述第一电加热管组与第二电加热管组均由多个横向排列的电加热管8组成,所述第一电加热管组与第二电加热管组均穿过隔热框架3并延伸至风道箱本体1内腔,所述风道箱本体1两端分别设有与风道箱本体1内腔相连通的进气管5与出气管7,所述出气管7与风道箱本体1之间安装有隔风板9,为了增加空气在布置有电加热管8区域内的停留时间,所述隔风板8
上贯穿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隔风孔10。
[0021]其中,所述进气管5的尺寸大小大于出气管7的尺寸大小,通过进气管5的尺寸大小大于出气管7的尺寸大小配合出气管7与风道箱本体1之间安装的隔风板9的设置,从而使得进风速率大于出风速率,大大提高了空气在风道箱本体1内腔中的滞留时间,使得空气的加热温度更高,大大提高热交换效率。
[0022]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加热效果好的风道式电加热器的实施原理为: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将外接风机产生的空气通过进气管5输送至风道箱本体1内,通过第一电加热管组与第二电加热管组之间相互交错设置,从而能够高效快速的对风道箱本体1内腔中的空气进行充分加热,同时能够减少风道箱本体1内腔中的传热死角,通过尺寸小于进气管5的出气管7配合隔风板9上开设的若干隔风孔10的设置,从而使得进风速率大于出风速率,大大提高了空气在风道箱本体1内腔中的滞留时间,使得空气的加热温度更高,大大提高热交换效率,同时,通过隔热框架3的设置,从而能够隔绝电加热管8的热量散发至外部空气中,且能够避免工作人员接触到工作中的电加热管8而烫伤。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效果好的风道式电加热器,包括风道箱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箱本体(1)呈正六边形结构,风道箱本体(1)顶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接线盒(4)与第二接线盒(2),所述第一接线盒(4)或者第二接线盒(2)与风道箱本体(1)之间连接有呈中空矩形结构的隔热框架(3),第一接线盒(4)与第二接线盒(2)底部分别设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第一电加热管组和第二电加热管组,所述第一电加热管组与第二电加热管组均穿过隔热框架(3)并延伸至风道箱本体(1)内腔,且第一电加热管组与第二电加热管组之间相互交错设置,所述风道箱本体(1)两端分别设有与风道箱本体(1)内腔相连通的进气管(5)与出气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万明李建明金正云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东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