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肛肠科给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36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肛肠科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肛肠科给药器;包括本体,本体上可拆卸连接有清洗瓶、收集瓶和药液瓶,本体内固接有气管,本体内固接有固定套管,本体内均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一活塞腔;固定套管内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二活塞腔;本体内设置有与清洗瓶相配合的第一清洗管和第二清洗管,本体内设置有与收集瓶相配合的第一收集管和第二收集管;第二清洗管和第二收集管均与第一活塞腔相连接;本体内设置有与药液瓶相配合的第一上药管和第二上药管;气管和第二上药管均与第二活塞腔相连接;本体上固接有操作管,操作管另一端固接有堵块;第一清洗管、第一上药管和第一收集管均与操作管相连接。一收集管均与操作管相连接。一收集管均与操作管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肛肠科给药器


[0001]本技术涉及肛肠科辅助器械
,具体为一种肛肠科给药器。

技术介绍

[0002]肛肠疾病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门皮肤病、肛窦炎、直肠炎、直肠溃疡、出口性便秘,直肠脱垂、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肛门直肠狭窄、肛门失禁,肛管癌、直肠癌、肛乳头瘤、直肠息肉、肛门直肠结核、肛门神经症、尖锐湿疣、肛门直肠先天性畸形,肛门直肠外伤等;医院治疗的病人中,很多病人在治疗的时候需要通过肛肠来进行给药,而现有的肛肠给药方式是医生通过手工进行的,这样的给药方式,需要医生戴上消毒的手套进行,实施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在给药过程中因为是手工操作,需要一定的技能、经验,如果给药中力度掌握的不是很好,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常见的给药器多为注射器或类似注射器的结构,其容药量较小,使用过程中需要反复操作;此外,因肛门环境特殊,肛门内细菌较多,现有技术中的装置无法对患者进行清洗后上药,因此,急需一种肛肠科给药器来解决当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肛肠科给药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肛肠科给药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肛肠科给药器结构简单、需要反复操作和无法对肛门内部进行清洗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肛肠科给药器,包括本体,本体上可拆卸连接有清洗瓶、收集瓶和药液瓶,本体内固接有气管,本体内固接有固定套管,本体内均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一活塞腔;固定套管内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二活塞腔;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内均设置有活塞;本体内设置有与清洗瓶相配合的第一清洗管和第二清洗管,本体内设置有与收集瓶相配合的第一收集管和第二收集管;第二清洗管和第二收集管均与第一活塞腔相连接;本体内设置有与药液瓶相配合的第一上药管和第二上药管;气管和第二上药管均与第二活塞腔相连接;本体上固接有操作管,操作管另一端固接有堵块;第一清洗管、第一上药管和第一收集管均与操作管相连接;气管、第一清洗管、第一上药管和第一收集管内均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
[0005]进一步地:与第一清洗管和第一收集管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方向相反。
[0006]进一步地:与气管和第一上药管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方向相反。
[0007]进一步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本体内固接的固定板和固定槽块,本体内滑动连接有与固定板相配合的活动封板,活动封板同轴固接有第一活动滑柱,固定槽块与第一活动滑柱滑动连接;第一活动滑柱另一端固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一活动滑柱外套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与固定槽块固接,复位弹簧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固接。
[0008]进一步地:操作管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增益效果为:
[0010]本技术构思巧妙,功能全面,在第一控制机构的作用下,清洗瓶和收集瓶的配合实现了对上药部位的清洗;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药液瓶和气管的设置实现了对患部的上药;第一控制机构同时也避免了反复操作的问题;大大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局部立体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局部结构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第一控制机构立体图。
[0015]图中:1、本体,2、固定套管,3、操作管,4、堵块,5、清洗瓶,6、收集瓶,7、药液瓶,8、气管,9、第一清洗管,10、第二清洗管,11、第一上药管,12、第二上药管,13、活动封板,14、固定板,15、固定槽块,16、第一活动滑柱,17、复位弹簧,18、第一固定板,19、第一收集管,20、第二收集管。
实施方式
[0016]一种肛肠科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本体1上可拆卸连接有清洗瓶5、收集瓶6和药液瓶7,本体1内固接有气管8,本体1内固接有固定套管2,本体1内均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一活塞腔;固定套管2内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二活塞腔;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内均设置有活塞;本体1内设置有与清洗瓶5相配合的第一清洗管9和第二清洗管10,本体1内设置有与收集瓶6相配合的第一收集管19和第二收集管20;第二清洗管10和第二收集管20均与第一活塞腔相连接;本体1内设置有与药液瓶7相配合的第一上药管11和第二上药管12;气管8和第二上药管12均与第二活塞腔相连接;本体1上固接有操作管3,操作管3另一端固接有堵块4;第一清洗管9、第一上药管11和第一收集管19均与操作管3相连接;气管8、第一清洗管9、第一上药管11和第一收集管19内均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与第一清洗管9和第一收集管19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方向相反;与气管8和第一上药管11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方向相反。
[0017]如图1、2和3所示:当医护人员操作本技术时,医护人员在将清洗瓶5和药液瓶7内装上所需物品后将其与本体1相连接,然后将操作管3和堵块4伸入患者肛门内,在后续操作中,医护人员可先往复推拉第一活塞腔内的活塞对需要治疗部位进行清洗,然后推拉第二活塞腔中活塞对患者进行上药;第一控制机构的设置保证了清洗和上药功能的完整,同时也解决了反复操作的问题;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肛肠科给药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肛肠科给药器结构简单、需要反复操作和无法对肛门内部进行清洗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0018]第一控制机构包括本体1内固接的固定板14和固定槽块15,本体1内滑动连接有与固定板14相配合的活动封板13,活动封板13同轴固接有第一活动滑柱16,固定槽块15与第一活动滑柱16滑动连接;第一活动滑柱16另一端固接有第一固定板18;第一活动滑柱16外套接有复位弹簧17,复位弹簧17一端与固定槽块15固接,复位弹簧17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18固接;操作管3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0019]如图4所示:当活动封板13受到正向压强时,活动封板13会带动第一活动滑柱16和
第一固定板18进行滑动,在此过程中活动封板13与固定板14配合分离;当活动封板13受到反向压强时不会发生变化。
[0020]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
[0021]如图1、2、3和4所示:当医护人员操作本技术时,医护人员在将清洗瓶5和药液瓶7内装上所需物品后将其与本体1相连接,然后将操作管3和堵块4伸入患者肛门内,在后续操作中,医护人员可先往复推拉第一活塞腔内的活塞对需要治疗部位进行清洗,然后推拉第二活塞腔中活塞对患者进行上药;第一控制机构的设置保证了清洗和上药功能的完整,同时也解决了反复操作的问题;当活动封板13受到正向压强时,活动封板13会带动第一活动滑柱16和第一固定板18进行滑动,在此过程中活动封板13与固定板14配合分离;当活动封板13受到反向压强时不会发生变化;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肛肠科给药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肛肠科给药器结构简单、需要反复操作和无法对肛门内部进行清洗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肛肠科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本体(1)上可拆卸连接有清洗瓶(5)、收集瓶(6)和药液瓶(7),本体(1)内固接有气管(8),本体(1)内固接有固定套管(2),本体(1)内均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一活塞腔;固定套管(2)内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二活塞腔;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内均设置有活塞;本体(1)内设置有与清洗瓶(5)相配合的第一清洗管(9)和第二清洗管(10),本体(1)内设置有与收集瓶(6)相配合的第一收集管(19)和第二收集管(20);第二清洗管(10)和第二收集管(20)均与第一活塞腔相连接;本体(1)内设置有与药液瓶(7)相配合的第一上药管(11)和第二上药管(12);气管(8)和第二上药管(12)均与第二活塞腔相连接;本体(1)上固接有操作管(3),操作管(3)另一端固接有堵块(4);第一清洗管(9)、第一上药管(11)和第一收集管(19)均与操作管(3)相连接;气管(8)、第一清洗管(9)、第一上药管(11)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莉程瑞君张艳杰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市骨科医院漯河市第五人民医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