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组件及具有其的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715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雾化组件及具有其的雾化装置。该雾化组件包括:第一壳体、雾化芯组件、隔离管和第二壳体,隔离管安装于第一壳体且套设于雾化芯组件外,第二壳体内具有出雾通道和储液腔,出雾通道的一端与雾化芯组件连通,出雾通道的另一端形成出雾口,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能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二壳体处于第一位置时,储液腔与雾化芯组件通过隔离管隔绝开,在第二壳体处于第二位置时,储液腔与雾化芯组件通过隔离管上的供液孔相连通。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雾化组件,通过设置隔离管,可以选择性地将储液腔与雾化芯组件隔绝开,或将储液腔与雾化芯组件相连通,可以降低雾化组件在运输过程中、货架期的漏液风险和自启风险。启风险。启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组件及具有其的雾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雾化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及具有该雾化组件的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雾化装置包括储油腔和雾化芯组件,存在运输过程中和货架期漏液风险、自启风险。此外,油芯结合后用户需要等待几分钟才能抽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雾化组件,可以降低漏液风险和自启风险。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雾化组件的雾化装置。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雾化组件包括:第一壳体、雾化芯组件、隔离管和第二壳体,所述隔离管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且套设于所述雾化芯组件外,所述第二壳体内具有出雾通道和储液腔,所述出雾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雾化芯组件连通,所述出雾通道的另一端形成出雾口,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能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芯组件通过所述隔离管隔绝开,在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储液腔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组件(1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雾化芯组件(3);隔离管(4),所述隔离管(4)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且套设于所述雾化芯组件(3)外;第二壳体(2),所述第二壳体(2)内具有出雾通道(21)和储液腔(22),所述出雾通道(21)的一端与所述雾化芯组件(3)连通,所述出雾通道(21)的另一端形成出雾口(23),所述第二壳体(2)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能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储液腔(22)与所述雾化芯组件(3)通过所述隔离管(4)隔绝开,在所述第二壳体(2)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储液腔(22)与所述雾化芯组件(3)通过所述隔离管(4)上的供液孔(4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组件(3)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2)内,且所述雾化芯组件(3)适于随所述第二壳体(2)同步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雾化组件(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装置(5),所述供电装置(5)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所述供电装置(5)具有导电针(51),所述雾化芯组件(3)具有电极引脚(31),在所述第二壳体(2)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极引脚(31)与所述导电针(51)相分离,在所述第二壳体(2)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极引脚(31)与所述导电针(51)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支架(6),所述供电支架(6)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1)内,所述供电装置(5)安装于所述供电支架(6)。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7),所述支撑件(7)为绝缘件且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2),所述支撑件(7)具有导电针通道(71),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偌峰徐升阳刘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雾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