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桨板球用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133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体育器材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桨板球用桨,该桨板球用桨包括握把、桨杆、桨叶,桨杆为空心杆,且握把固定设置在桨杆的上端能够堵住桨杆上端,桨叶固定设置在桨杆的下端则能够堵住桨杆的下端,参加运动过程中,即使由于使用不当导致该桨板球用桨脱手落入水中,也能够漂浮起来,防止在水中下沉导致需要打捞,避免影响运动正常进行;由于桨杆是空心杆,整体重量较轻,在使用过程中,运动员不会由于受器材影响而消耗大量体能,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轻便方便抓握;在桨叶上设有小孔,可以用绳索交错连接形成网兜开展其他活动,例如用于水上环保捕捞垃圾,使得其具有不同用途。使得其具有不同用途。使得其具有不同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桨板球用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体育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桨板球用桨。

技术介绍

[0002]在2021年,桨板球成为水上运动的新宠,因为器材和所需场地条件都比较简单,加上操作容易、适应年龄广,桨板球运动迅速火遍大江南北。桨板球赛以极大的趣味性、观赏性、对抗性,吸引众多国家地区开展相关活动,全新的赛事内容也在席卷全球桨板运动爱好者参与。
[0003]而随着桨板球运动的发展,参与人数的增加,也需要更多的桨板器材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目前现有桨板球器材选择性较少,材料选择上过于单一。现有桨板球球桨是以铝合金桨杆、硬塑料桨板为主,使得球桨又重又难使用,在桨板球赛事中,会导致过多的体能浪费在持桨上面,甚至青少年抓握不住球桨,但是有很多青少年爱好桨板球运动,参加桨板球运动的乘员有一大部分为青少年。并且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若球桨脱落掉入水中,现有的球桨有可能出现下沉,需要打捞,耽误运动。另外,现有的桨板球用桨为了能够兜得住球,做了加大桨叶处理,这种把桨叶增大的方式还增加了重量,球桨使用起来变得非常笨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桨板球用桨,解决如何提供一种重量轻、在水中不下沉、使用方便的桨板球用桨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桨板球用桨,包括握把、桨杆、桨叶,所述桨叶中部向内凹陷,且所述桨叶下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大圆孔,所述桨杆为空心杆,所述握把设置在所述桨杆上端,所述桨叶设置在所述桨杆下端,使得该桨板球用桨落水后能够漂浮起来。
[0006]优选的,所述桨杆采用碳钎维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所述桨叶采用pu材质。
[0007]优选的,所述桨叶上位于所述大圆孔周围设有多个小孔。
[0008]优选的,在所述大圆孔周围的多个小孔中穿设绳索并交错连接形成网兜。
[0009]优选的,所述桨杆直径30mm,长度1600mm;所述大圆孔直径为150mm;所述大圆孔周围设置的小孔直径5mm。
[0010]优选的,所述握把上设有手抓凹槽。
[0011]优选的,所述桨叶的上端和握把的下端均设有插接在所述桨杆中的连接柱。
[0012]优选的,所述桨叶的上部内侧中间位置设有由上至下延伸的凸筋部。
[0013]优选的,所述桨叶内侧位于所述大圆孔上侧的区域为较缓的弧面,位于所述大圆孔下侧的区域为较陡的弧面。
[0014]优选的,所述桨叶的内侧面弧度贴切桨板球的形状,使得通过该桨板球用桨的桨叶持球过程中,桨板球不易脱落。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该桨板球用桨包括握把、桨杆、桨叶,桨杆为空心杆,且握把固定设置在桨杆的上端能够堵住桨杆上端,桨叶固定设置在桨杆的下端则能够堵住桨杆的下端,参加运动过程中,即使由于使用不当导致该桨板球用桨脱手落入水中,也能够漂浮起来,防止在水中下沉导致需要打捞,避免影响运动正常进行;由于桨杆是空心杆,整体重量较轻,在使用过程中,运动员不会由于受器材影响而消耗大量体能,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轻便方便抓握。
[0016]2、该桨板球用桨的桨杆采用碳钎维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桨叶采用pu材质,重量轻且具有较高强度,比较耐磨,使用寿命长。
[0017]3、该桨板球用桨的桨叶上设有小孔,可以用绳索交错连接形成网兜开展其他活动,例如用于水上环保捕捞垃圾,使得其具有不同用途。
[0018]4、该桨板球用桨的尺寸更适合亚洲人使用;且在握把上设有手抓凹槽,方便握持,握把在桨杆上不能旋转,具有防呆功能。
[0019]5、该桨板球用桨的桨叶的内侧面弧度贴切桨板球的形状,通过该桨板球用桨的桨叶持球过程中,桨板球不易脱落,容易兜住球,桨叶可做的相对较小,进一步降低重量。
附图说明
[00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桨板球用桨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桨板球用桨一实施例中桨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桨板球用桨一实施例中桨叶的俯视图。
[0023]图4为图3的A

A剖视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桨板球用桨一实施例中握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各标号示意为:握把1、连接柱11、手抓凹槽12、桨杆2、桨叶3、大圆孔31、小孔32、连接柱33、凸筋部34、弧面35、弧面36。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桨板球用桨,如图1所示,该桨板球用桨包括握把1、桨杆2和桨叶3,其中,如图2所示,桨叶3的中部向内凹陷,使得桨叶3类似一个勺子形状,且桨叶3的下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大圆孔31,桨杆2则为空心杆,握把1固定设置在桨杆2的上端,桨叶3固定设置在桨杆2的下端,使得该桨板球用桨落水后能够漂浮起来。
[0028]该桨板球用桨使用方式如下:进行桨板球运动时,运动员一只手握住握把1,另一只手握住桨杆2,通过桨叶3兜住桨板球,由于桨叶3的中部向内凹陷,所以桨板球能够被兜在桨叶上,由于桨叶3上设有大圆孔31,所以当用于桨叶3兜住水面漂浮的桨板球时,能降低水对桨叶3的阻力,且能防止水留在桨叶3中而兜不住桨板球。由于桨杆2为空心杆,且握把1
固定设置在桨杆2的上端能够堵住桨杆2上端,桨叶3固定设置在桨杆2的下端则能够堵住桨杆2的下端,参加运动过程中,即使由于使用不当导致该桨板球用桨脱手落入水中,也能够漂浮起来,防止在水中下沉导致需要打捞,且影响运动正常进行;由于桨杆2是空心杆,整体重量较轻,在使用过程中,运动员不会由于受器材影响而消耗大量体能,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轻便方便抓握。
[0029]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桨板球用桨的桨杆采用碳钎维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桨叶采用pu材质,玻璃纤维与碳纤维复合的桨杆重量轻,且具有较高强度,也比较耐磨,使用寿命长;pu材质的桨叶重量轻且耐磨、耐老化。
[0030]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桨板球用桨的桨叶3上位于大圆孔31周围均匀设有五个小孔32,从而可以用绳索交错连接形成网兜开展其他活动,例如用于水上环保捕捞垃圾。
[0031]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桨板球用桨的桨杆2的直径为30mm,长度为1600mm,桨杆2的长度和直径更适合亚洲人使用。大圆孔31的直径为150mm,大圆孔31周围设置的小孔32的直径为5mm。
[0032]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该桨板球用桨的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桨板球用桨,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桨杆、桨叶,所述桨叶中部向内凹陷,且所述桨叶下部中间位置开设有大圆孔,所述桨杆为空心杆,所述握把设置在所述桨杆上端,所述桨叶设置在所述桨杆下端,使得该桨板球用桨落水后能够漂浮起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板球用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杆采用碳钎维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所述桨叶采用pu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板球用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上位于所述大圆孔周围设有多个小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桨板球用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圆孔周围的多个小孔中穿设绳索并交错连接形成网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板球用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杆直径30mm,长度1600mm;所述大圆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诒添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启迪体育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