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分路切换器、射频识别系统及机房运维管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7093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9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射频分路切换器、射频识别系统及机房运维管理方法,涉及电子领域。该多通道射频分路切换器包括:通信控制模块、超高频读写器模块和多通道射频开关模块;超高频读写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通信控制模块,射频信号输出端连接多通道射频开关模块;多通道射频开关模块的多个通道中每个通道连接一个射频天线;通信控制模块、超高频读写器模块和多通道射频开关模块所在的PCB板层,采用四层板结构;PCB板层的介质高度在0.115mm~0.125mm之间,传输线宽在0.189mm~0.191mm之间,铜层厚度在0.034mm~0.036mm之间,线到铜皮间距在0.257mm~0.259mm之间。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能够有效地将特征阻抗控制在50Ω左右,使得所有高频信号均能传递至负载点,减少信号反射回源点的数量,从而提升能量效益。从而提升能量效益。从而提升能量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射频分路切换器、射频识别系统及机房运维管理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分路切换器、射频识别系统及机房运维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射频分路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作在860

960MHz频带范围内的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器件正沿着低功耗、高效率和高流通量的趋势发展。现有的RFID应用,普遍是采用一个读写器连接一个天线,但是很多情况下RFID系统需要连接多个天线,并且每个天线需要进行独立工作,这就需要增加同样数量的读写器模块,导致成本提高。
[0003]此外,在RFID系统连接多个天线的情况下,电路也变的更为复杂,此时,保证各种信号(特别是高速信号)的完整性,也就是保证信号质量,成为难题。
[0004]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提供一种射频分路切换器、射频识别系统及机房运维管理方法,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号反射和信号失真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信号质量。
[0006]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0007]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通道射频分路切换器,包括:通信控制模块、超高频读写器模块和多通道射频开关模块;
[0008]超高频读写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通信控制模块,射频信号输出端连接多通道射频开关模块;多通道射频开关模块的多个通道中每个通道连接一个射频天线;
[0009]通信控制模块、超高频读写器模块和多通道射频开关模块所在的PCB板层,采用四层板结构;
[0010]PCB板层的介质高度在0.115mm~0.125mm之间,传输线宽在0.189mm~0.191mm之间,铜层厚度在0.034mm~0.036mm之间,线到铜皮间距在0.257mm~0.259mm之间。
[001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PCB板层的介质高度为0.12mm,传输线宽为0.19mm,铜层厚度为0.035mm,线到铜皮间距为0.258mm。
[0012]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PCB板层的顶层放置多通道射频开关模块和射频引线,第二层作为系统地,第三层放置电源部分,第四层放置信号线。
[001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层的数字电路部署在PCB板的一个边角,以使射频电路远离数字电路。
[001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射频引线旁边打过孔,且打穿至第二层的系统地。
[0015]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过孔在射频引线两旁对称分布。
[001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过孔的直径为0.305mm。
[0017]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超高频RFID读写装置,该超高频RFID读写装置包括上述的多通道射频分路切换器。
[0018]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RFID射频识别系统,包括上述的超高频RFID读写装置和多个射频识别RFID标签。
[0019]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上述RFID射频识别系统的机房运维管理方法,机房运维管理方法包括:
[0020]在机房的设备和线缆上设置RFID标签;
[0021]将超高频RFID读写装置的多个射频天线,设置在机房的多个区域;
[0022]在对多个区域中目标区域的设备和/或线缆进行运维时,通过通信控制模块控制启动位于目标区域的射频天线;
[0023]通过目标区域的射频天线,识别目标区域的设备和/或线缆上的RFID标签,以使运维人员获取目标区域的设备和/或线缆的信息。
[0024]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射频分路切换器、超高频RFID读写装置、射频识别系统及机房运维管理方法,多个射频天线连接一个超高频读写器模块,所需的超高频读写器模块更少,降低了设备的成本。
[0025]此外,本公开实施例PCB板层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将特征阻抗控制在50Ω左右,使得所有高频信号均能传递至负载点,减少信号反射回源点的数量,从而提升能量效益。
[002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2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28]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多通道射频分路切换器的架构示意图;
[0030]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电源电路示意图;
[0031]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读写器电路示意图;
[0032]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一级分路的电路示意图;
[0033]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二级分路的电路示意图;
[0034]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三级分路的电路示意图;
[0035]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射频端口电路示意图;
[0036]图8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射频开关控制电平示意图;
[0037]图9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通信接口电路示意图;
[0038]图10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多通道射频分路切换器的结构框架示意图;
[0039]图1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四层板结构示意图;
[0040]图1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PCB层叠结构示意图;
[0041]图1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四层板结构示意图;
[0042]图1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过孔示意图;
[0043]图1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机房运维管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
[0045]需要说明的是,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
[0046]基于
技术介绍
部分可知,随着电路设计日趋复杂和高速,如何保证各种信号(特别是高速信号)的完整性,也就是保证信号质量,成为难题。
[0047]专利技术人发现,借助传输线理论进行分析,为了保证信号质量,控制信号线的特征阻抗匹配成为关键,不严格的阻抗控制,将引发相当大的信号反射和信号失真,导致设计失败。
[0048]常见的信号,如PCI总线、PCI

E总线、USB、以太网、DDR内存、LVDS信号等,均需要进行阻抗控制。阻抗控制最终需要通过PCB设计实现,对PCB板工艺也提出更高要求。
[0049]在进行原理设计与仿真之后,接下来在布线过程中很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阻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道射频分路切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控制模块、超高频读写器模块和多通道射频开关模块;所述超高频读写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通信控制模块,射频信号输出端连接多通道射频开关模块;所述多通道射频开关模块的多个通道中每个通道连接一个射频天线;所述通信控制模块、所述超高频读写器模块和所述多通道射频开关模块所在的PCB板层,采用四层板结构;所述PCB板层的介质高度在0.115mm~0.125mm之间,传输线宽在0.189mm~0.191mm之间,铜层厚度在0.034mm~0.036mm之间,线到铜皮间距在0.257mm~0.259mm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射频分路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层的介质高度为0.12mm,传输线宽为0.19mm,铜层厚度为0.035mm,线到铜皮间距为0.258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射频分路切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层的顶层放置所述多通道射频开关模块和射频引线,第二层作为系统地,第三层放置电源部分,第四层放置信号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通道射频分路切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层的数字电路部署在PCB板的一个边角,以使射频电路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焱阳黄大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