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生长光环境专用多通道LED光谱光源基板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6745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7
实验生长光环境专用多通道LED光谱光源基板及控制方法,属于实验生物生长全周期光环境的光质光量波段调试专用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LED光源板由于可调光电源驱动器的输入端要与市电连接,不同电压、极性、光质、光量和波段不可控制、调节及同步一致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板上设置有多个LED芯片,多个LED芯片通过负极和正极与控制器建立连接,LED芯片通过电阻跳线桥接的方式形成可控多路调节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基板上设计布置集成不同的电压、极性、光质、光量和波段LED芯片的交流输出线路,实现实验生长光环境的高效、精准、快速调控,达到实验所需所有生长全周期光环境要求,为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提供有利支撑。为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提供有利支撑。为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提供有利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验生长光环境专用多通道LED光谱光源基板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实验生物生长全周期光环境的光质光量波段调试专用设备
,具体为实验生长光环境专用多通道LED光谱光源基板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LED光源板通常用于与LED灯的电源驱动器直接连接,现有的LED光源板上设有LED灯珠和交流输出线路,LED光源板一般直接接恒流或恒压电源驱动器的输出端,而电源驱动器的输入端直接用电线连接至市电,且不同的电压、极性、光质的LED光源板通常只能与单一功能的LED灯珠连接,不同电压、极性、光质、光量和波段不可控制、调节且不能同步一致性。
[0003]现有的LED光源板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0004]1、由于可调光电源驱动器的输入端要与市电连接,不同电压、极性、光质不可控制和调节;
[0005]2、由于不同电压、极性、波段的LED光源板通常只能与单一功能的LED灯珠连接,如果需要采集和制定多种光质和光效的光照效果数据,就需要使用多组单一电压、极性、波段的LED光源板灯具,有限空间内就会分布不均匀,导致影响光照效果,而且会增加了实验用户的研发成本;
[0006]3、由于不同电压、极性、光质和波段不可控制、调节,导致所需LED光谱不能同步一致性,达不到实验所需所有生长全周期光环境要求,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
[0007]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实验生长光环境专用多通道LED光谱光源基板及控制方法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LED光源板由于可调光电源驱动器的输入端要与市电连接,不同电压、极性和光质不可控制、调节和所需LED光谱不能同步一致性的问题。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0]方案一:实验生长光环境专用多通道LED光谱光源基板,包括基板、负极、LED芯片、电阻跳线桥接、可控多路调节电路和正极,基板上设置有多个LED芯片,多个LED芯片通过负极和正极与控制器建立连接,LED芯片通过电阻跳线桥接的方式形成可控多路调节电路,基板采用钛镁合金低合金化系高塑性超导单质铝基覆铜合金板,所述可控多路调节电路的各线路之间的间距≤2.5mm。
[0011]进一步的,所述可控多路调节电路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线路、第二线路、第三线路、第四线路、第五线路、第六线路、第七线路、第八线路、第九线路、第十线路、第十一线路
和第十二线路,第一线路、第二线路、第三线路、第四线路、第五线路、第六线路与第七线路、第八线路、第九线路、第十线路、第十一线路和第十二线路对称布置在基板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路、第二线路、第三线路、第四线路、第五线路、第六线路之间的间距与第七线路、第八线路、第九线路、第十线路、第十一线路和第十二线路之间的间距皆为d,d≤2.5mm。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六线路与第七线路的间距为D,D≥10mm。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路、第五线路、第八线路和第十二线路上的LED芯片为白光LED芯片,所述第二线路和第十一线路上的LED芯片为紫光LED芯片,所述第三线路和第十线路上的LED芯片为蓝光LED芯片,所述第四线路和第九线路上的LED芯片为红光LED芯片,所述第六线路和第七线路上的LED芯片为远红外光LED芯片。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路、第二线路、第三线路、第四线路、第五线路、第六线路与第七线路、第八线路、第九线路、第十线路、第十一线路和第十二线路以间距相同且相互平行的方式布置在基板上。
[0016]方案二:基于方案一所述的实验生长光环境专用多通道LED光谱光源基板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照射状态:
[0017]市电通过电源向控制器供电,从而向基板上的负极和正极供电;
[0018]白光照射状态: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线路、第五线路、第八线路和第十二线路通电,使第一线路、第五线路、第八线路和第十二线路的LED芯片通电形成白光照射;
[0019]紫光照射状态: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线路和第十一线路通电,使第二线路和第十一线路的LED芯片通电形成紫光照射;
[0020]蓝光照射状态: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三线路和第十线路通电,使第三线路和第十线路的LED芯片通电形成蓝光照射;
[0021]红光照射状态:通过控制器控制第四线路和第九线路通电,使第四线路和第九线路的LED芯片通电形成红光照射;
[0022]远红外光照射状态:通过控制器控制第六线路和第七线路通电,使第六线路和第七线路的LED芯片通电形成远红外光照射。
[002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的实验生长光环境专用多通道LED光谱光源基板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基板上设计布置不同电压、不同极性、不同波段LED芯片的交流输出线路,优化了灯具内部多通道不同电压、极性和光质的分布,实现多通道不同的电压、极性、光质和波段功能的控制调节,提高了实验补光照明LED灯的实验室光照效果,解决了以往实验生长补光照明LED灯具对不同光质光效功能的需求和制定准确的光质光效参数的技术问题。
[0025]2、本专利技术的实验生长光环境专用多通道LED光谱光源基板为生长补光照明和光质光量调控理论及应用提供了探索及验证方法,为该领域的各类科研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分析和实践手段的实验生长补光照明及光质光亮条施专用的LED多通道多光谱光源基板,达到实验所需所有生长补光及全周期光照要求,并为实验生长补光照明及生长全周期光照需求提供准确数据。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实验生长光环境专用多通道LED光谱光源基板的结构示意图(3535灯珠且远红外FR灯珠居中);
[0027]图2是图1的局部示意图;
[0028]图3是实验生长光环境专用多通道LED光谱光源基板结构示意图(3535灯珠且紫光P灯珠居中);
[0029]图4是图3的局部示意图;
[0030]图5是实验生长光环境专用多通道LED光谱光源基板的结构示意图(3535+3030灯珠);
[0031]图6是图5的局部示意图;
[0032]图7是实验生长光环境专用多通道LED光谱光源基板的结构示意图(3030灯珠);
[0033]图8是图7的局部示意图。
[0034]图中:1

基板,2

负极,3

LED芯片,4

电阻跳线桥接,5

可控多路调节电路,6

正极,7

第一线路,8

第二线路,9

第三线路,10

第四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实验生长光环境专用多通道LED光谱光源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负极(2)、LED芯片(3)、电阻跳线桥接(4)、可控多路调光电路(5)和正极(6),基板(1)上设置有多个LED芯片(3),多个LED芯片(3)通过负极(2)和正极(6)与控制器建立连接,LED芯片(3)通过电阻跳线桥接(4)的方式形成可控多路调光电路(5),基板(1)采用钛镁合金低合金化系高塑性超导单质铝基覆铜合金板,所述可控多路调光电路(5)的各线路之间的间距≤2.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生长光环境专用多通道LED光谱光源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多路调光电路(5)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线路(7)、第二线路(8)、第三线路(9)、第四线路(10)、第五线路(11)、第六线路(12)、第七线路(13)、第八线路(14)、第九线路(15)、第十线路(16)、第十一线路(17)和第十二线路(18),第一线路(7)、第二线路(8)、第三线路(9)、第四线路(10)、第五线路(11)、第六线路(12)与第七线路(13)、第八线路(14)、第九线路(15)、第十线路(16)、第十一线路(17)和第十二线路(18)对称布置在基板(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生长光环境专用多通道LED光谱光源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7)、第二线路(8)、第三线路(9)、第四线路(10)、第五线路(11)、第六线路(12)之间的间距与第七线路(13)、第八线路(14)、第九线路(15)、第十线路(16)、第十一线路(17)和第十二线路(18)之间的间距皆为d,d≤2.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生长光环境专用多通道LED光谱光源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线路(12)与第七线路(13)的间距为D,D≥1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验生长光环境专用多通道LED光谱光源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7)、第五线路(11)、第八线路(14)和第十二线路(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旭唐中华叶丽张鹏王超严俊鑫刘劲风何丹娆周丽萍王化李德文罗雄飞张衷华王洪政潘拓野王健宋小倩关鑫邓桂敏孙秀江陈伟权杨忠华赵勇尹国森李妙兰邓荣亮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本晟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