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力机械切割钻具组合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655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力机械切割钻具组合优化方法。包括:第一步、测量刀片轴部距活塞距离l、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L、刀片根部距刀尖的距离L0,计算刀片轴部最大夹角a;第二步、测量目标管柱内径R、割刀外径r、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L,计算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在垂直方向上的夹角b;第三步、测量切割压力P、割刀活塞直径d1、活塞水眼的直径d2,计算活塞作用在刀片根部的力f;第四步、计算刀尖作用在目标管柱内壁的支持力F;第五步、测量井斜θ钻铤重量线密度G,根据刀片与目标管柱内壁之间的支持力F和钻铤长度之间关系,求得钻铤长度H。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计算不同井斜下刀尖受力,确定钻铤长度。确定钻铤长度。确定钻铤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力机械切割钻具组合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化工
,特别涉及一种水力机械切割钻具组合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海上油田切割工艺技术主要有电缆输送切割、连续油管输送切割和水力机械切割。由于前两种切割工艺对井斜、井身结构以及井眼清洁程度要求较高,故在涉及油管、筛盲管以及套管等管状类目标管柱的切割作业时,常选择水力机械切割。如图1所示,实际切割作业过程中,受井斜影响,割刀在目标管柱120内实际上处于“平躺”状态,在水力作用下,若刀尖131受到的支持力不足以将割刀130及其上部的钻铤支撑起来,使得切割过程中刀片不能完全撑开从而进行“偏心”切割,造成目标管柱120的目标管柱高边C1切割不彻底、目标管柱低边C2割透甚至伤害外层管柱110的现象。
[0003]由于作业现场常常难以量化割刀上部钻铤的长度,导致实际切割过程多为偏心切割,增加了刀片崩损的风险,同时大幅降低了切割成功率。找出井斜、切割压力与刀尖支持力、割刀上部钻铤长度的关系,对降低现场作业风险、提高作业时效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力机械切割钻具组合优化方法,其能够计算不同井斜条件下刀尖受力,进而确定钻具组合中的钻铤长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0006]第一步、如图2所示,测量刀片轴部距活塞的距离l、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L和刀片根部距刀尖的距离L0,然后计算刀片轴部最大夹角a;
[0007]刀片轴部最大夹角a的计算公式为:
[0008][0009]式中:a——刀片轴部最大夹角,度;
[0010]l——刀片轴部距活塞的距离,mm;
[0011]L——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mm;
[0012]L0——刀片根部距刀尖的距离,mm;
[0013]第二步、测量目标管柱内径R、割刀外径r和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L,然后计算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在垂直方向上的夹角b;
[0014]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在垂直方向上的夹角b的计算公式为:
[0015][0016]式中:
[0017]b——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在垂直方向上的夹角,度;
[0018]L——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mm;
[0019]R、r——目标管柱内径、割刀外径,mm;
[0020]第三步、测量切割压力P、割刀活塞直径d1、活塞水眼的直径d2,然后计算活塞作用在刀片根部的力f;
[0021]活塞作用在刀片根部的力f的计算公式为:
[0022][0023]式中:f——活塞作用在刀片根部的力,N;
[0024]d1、d2——割刀活塞直径、活塞水眼的直径,mm;
[0025]P——切割压力,MPa;
[0026]第四步、计算刀尖作用在目标管柱内壁的支持力F;
[0027]刀尖作用在目标管柱内壁的支持力F的计算公式为:
[0028][0029]式中:a——刀片轴部最大夹角,度;
[0030]b——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在垂直方向上的夹角,度;
[0031]F——刀尖作用在目标管柱内壁的支持力,N;
[0032]f——活塞作用在刀片根部的力,N;
[0033]l——刀片轴部距活塞的距离,mm;
[0034]L——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mm;
[0035]第五步、测量井斜θ和钻铤重量的线密度G,根据刀片与目标管柱内壁之间的支持力F和钻铤长度之间的关系:
[0036][0037]求得,钻铤长度H:
[0038][0039]式中,F——刀尖作用在目标管柱内壁的支持力,N;
[0040]G——钻铤重量的线密度,N/m;
[0041]H——钻铤长度,m;
[0042]θ——井斜,度。
[0043]优选的是,所述井斜θ的范围为5~60
°

[0044]优选的是,所述切割压力P的范围为6~10MPa。
[004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计算不同井斜条件下刀尖受力,进而确定钻具组合中的钻铤长度。
附图说明
[0046]图1为水力机械割刀偏心切割示意图
[0047]图2为刀片受力示意图。
[0048]图3为切割压力7.0MPa时刀尖支持力随井斜和钻铤长度变化示意图。
[0049]图4为切割压力9.0MPa时刀尖支持力随井斜和钻铤长度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下面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51]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5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现形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0053]实施例1
[0054]第一步、测量刀片轴部距活塞的距离l=36mm、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L=68mm和刀片根部距刀尖的距离L0=97mm,然后计算刀片轴部最大夹角a;
[0055]刀片轴部最大夹角a的计算公式为:
[0056][0057]式中:a——刀片轴部最大夹角,度;
[0058]l——刀片轴部距活塞的距离,mm;
[0059]L——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mm;
[0060]L0——刀片根部距刀尖的距离,mm;
[0061]第二步、测量目标管柱内径R=101.6mm、割刀外径r=79.38mm和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L=68mm,然后计算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在垂直方向上的夹角b;
[0062]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在垂直方向上的夹角b的计算公式为:
[0063][0064]式中:
[0065]b——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在垂直方向上的夹角,度;
[0066][0067]L——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mm;
[0068]R、r——目标管柱内径、割刀外径,mm;
[0069]第三步、如图3,测量切割压力P=7.0MPa、割刀活塞直径d1=60mm、活塞水眼的直径d2=15.88mm,然后计算活塞作用在刀片根部的力f;
[0070]活塞作用在刀片根部的力f的计算公式为:
[0071][0072]式中:f——活塞作用在刀片根部的力,N;
[0073]d1、d2——割刀活塞直径、活塞水眼的直径,mm;
[0074]P——切割压力,MPa;
[0075]第四步、计算刀尖作用在目标管柱内壁的支持力F;
[0076]刀尖作用在目标管柱内壁的支持力F的计算公式为:
[0077][0078]式中:a——刀片轴部最大夹角,度;
[0079]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力机械切割钻具组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测量刀片轴部距活塞的距离l、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L和刀片根部距刀尖的距离L0,然后计算刀片轴部最大夹角a;刀片轴部最大夹角a的计算公式为:式中:a——刀片轴部最大夹角,度;l——刀片轴部距活塞的距离,mm;L——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mm;L0——刀片根部距刀尖的距离,mm;第二步、测量目标管柱内径R、割刀外径r和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L,然后计算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在垂直方向上的夹角b;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在垂直方向上的夹角b的计算公式为:式中:b——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在垂直方向上的夹角,度;L——刀片轴部距目标管柱内壁的距离,mm;R、r——目标管柱内径、割刀外径,mm;第三步、测量切割压力P、割刀活塞直径d1、活塞水眼的直径d2,然后计算活塞作用在刀片根部的力f;活塞作用在刀片根部的力f的计算公式为:式中:f——活塞作用在刀片根部的力,N;d1、d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晋阳余涵许清海安文目董兴万祥宋尹东王成王杰宋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