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试剂助剂加工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6428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化学试剂助剂加工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支撑腿、釜盖、进料管、出料管、混合组件、取样管、电控柜和按钮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取样管的设置,使用时,打开取样管处的阀门,通过取样管对内部的物料进行取样,有利于对物料的反应程度进行检测,提高反应釜的功能性,同时采用多个取样管,取样管在反应釜本体外侧的竖直方向等间距分布,便于通过不同的取样管对不同深度的物料进行取样,提高反应釜的实用性;伺服电机带动驱动杆转动,通过混合板对反应釜本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保证物料混合均匀,套筒通过可拆卸方式与驱动杆相连,便于根据使用需要对套筒和混合板的安装位置和使用个数进行调整,提高反应釜的工作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学试剂助剂加工反应釜


[0001]本技术属于化学试剂助剂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化学试剂助剂加工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化学试剂是进行化学研究、成分分析的相对标准物质,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条件,广泛用于物质的合成、分离、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说是化学工作者的眼睛,在工厂、学校、医院和研究所的日常工作中,都离不开化学试剂,其中化学试剂的加工过程中常使用到反应釜,反应釜能实现学试剂加工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搅拌混配等功能;
[0003]但现有化学试剂助剂加工反应釜使用时过程中不便于对内部的物料进行取样,不利于对物料的反应程度进行检测,降低反应釜的功能性;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化学试剂助剂加工反应釜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化学试剂助剂加工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支撑腿、釜盖、进料管、出料管、混合组件、取样管、电控柜和按钮开关,所述支撑腿采用多个,且支撑腿安装在反应釜本体下方的边沿;所述釜盖安装在反应釜本体的上方;所述进料管安装在釜盖上方的一侧;所述出料管安装在反应釜本体背离进料管一侧的下方;所述混合组件安装在釜盖上方的中间位置,且混合组件的下端位于反应釜本体的内部;所述取样管安装在反应釜本体背离进料管的一侧,且取样管位于出料管的上方;所述电控柜和按钮开关安装在反应釜本体的前侧。
[0005]优选的,所述混合组件包括伺服电机、驱动杆、套筒、混合板和固定螺栓,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釜盖上方的中间位置,且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至釜盖的下方;所述驱动杆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套筒采用多个,且套筒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驱动杆的外侧;所述混合板采用多个,且混合板安装在套筒的外侧。
[0006]优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采用中空结构;所述釜盖的尺寸与反应釜本体的尺寸匹配;所述进料管与反应釜本体的内部相通,且进料管设置有旋盖;所述出料管与反应釜本体的内部相通,且出料管设置有阀门。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等间距设置;所述取样管等间距设置,且取样管与反应釜本体的内部相通,该取样管设置有阀门;所述电控柜通过电源线与市电相连;所述按钮开关通过导线与电控柜相连。
[0008]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控柜和按钮开关相连;所述驱动杆采用圆柱形结构;所述套筒内侧的尺寸与驱动杆的尺寸匹配;所述混合板采用长方体结构,且混合板等间距设置;所述固定螺栓的末端与驱动杆的外侧贴合。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1.本技术的取样管的设置,使用时,打开取样管处的阀门,通过取样管对内部
的物料进行取样,有利于对物料的反应程度进行检测,提高反应釜的功能性,同时采用多个取样管,取样管在反应釜本体外侧的竖直方向等间距分布,便于通过不同的取样管对不同深度的物料进行取样,提高反应釜的实用性。
[0011]2.本技术的混合组件的设置,伺服电机带动驱动杆转动,通过混合板对反应釜本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保证物料混合均匀,套筒通过可拆卸方式与驱动杆相连,便于根据使用需要对套筒和混合板的安装位置和使用个数进行调整,提高反应釜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混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
[0015]1‑
反应釜本体,2

支撑腿,3

釜盖,4

进料管,5

出料管,6

混合组件,61

伺服电机,62

驱动杆,63

套筒,64

混合板,65

固定螺栓,7

取样管,8

电控柜,9

按钮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17]实施例:
[0018]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化学试剂助剂加工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支撑腿2、釜盖3、进料管4、出料管5、混合组件6、取样管7、电控柜8和按钮开关9,支撑腿2采用多个,且支撑腿2安装在反应釜本体1下方的边沿;釜盖3安装在反应釜本体1的上方;进料管4安装在釜盖3上方的一侧;出料管5安装在反应釜本体1背离进料管4一侧的下方;混合组件6安装在釜盖3上方的中间位置,且混合组件6的下端位于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取样管7安装在反应釜本体1背离进料管4的一侧,且取样管7位于出料管5的上方;电控柜8和按钮开关9安装在反应釜本体1的前侧。
[0020]本实施例中,混合组件6包括伺服电机61、驱动杆62、套筒63、混合板64和固定螺栓65,伺服电机61安装在釜盖3上方的中间位置,且伺服电机61的输出轴贯穿至釜盖3的下方;驱动杆62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61的输出轴相连;套筒63采用多个,且套筒63通过固定螺栓65安装在驱动杆62的外侧;混合板64采用多个,且混合板64安装在套筒63的外侧;伺服电机61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控柜8和按钮开关9相连;驱动杆62采用圆柱形结构;套筒63内侧的尺寸与驱动杆62的尺寸匹配;混合板64采用长方体结构,且混合板64等间距设置;固定螺栓65的末端与驱动杆62的外侧贴合;伺服电机61带动驱动杆62转动,通过混合板64对反应釜本体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保证物料混合均匀,套筒63通过可拆卸方式与驱动杆62相连,便于根据使用需要对套筒63和混合板64的安装位置和使用个数进行调整,提高反应釜的工作效率。
[0021]本实施例中,反应釜本体1采用中空结构;釜盖3的尺寸与反应釜本体1的尺寸匹配;进料管4与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相通,且进料管4设置有旋盖;出料管5与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相通,且出料管5设置有阀门;支撑腿2等间距设置;取样管7等间距设置,且取样管7与
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相通,该取样管7设置有阀门;电控柜8通过电源线与市电相连;按钮开关9通过导线与电控柜8相连;使用时,打开取样管7处的阀门,通过取样管7对内部的物料进行取样,有利于对物料的反应程度进行检测,提高反应釜的功能性,同时采用多个取样管7,取样管7在反应釜本体1外侧的竖直方向等间距分布,便于通过不同的取样管7对不同深度的物料进行取样,提高反应釜的实用性。
[0022]工作原理
[0023]本技术中,使用时,电控柜8接通市电进行供电,通过进料管4往反应釜本体1内添加物料,伺服电机61带动驱动杆62转动,通过混合板64对反应釜本体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保证物料混合均匀,套筒63通过可拆卸方式与驱动杆62相连,便于根据使用需要对套筒63和混合板64的安装位置和使用个数进行调整,提高反应釜的工作效率;打开取样管7处的阀门,通过取样管7对内部的物料进行取样,有利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学试剂助剂加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本体(1)、支撑腿(2)、釜盖(3)、进料管(4)、出料管(5)、混合组件(6)、取样管(7)、电控柜(8)和按钮开关(9),所述支撑腿(2)采用多个,且支撑腿(2)安装在反应釜本体(1)下方的边沿;所述釜盖(3)安装在反应釜本体(1)的上方;所述进料管(4)安装在釜盖(3)上方的一侧;所述出料管(5)安装在反应釜本体(1)背离进料管(4)一侧的下方;所述混合组件(6)安装在釜盖(3)上方的中间位置,且混合组件(6)的下端位于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所述取样管(7)安装在反应釜本体(1)背离进料管(4)的一侧,且取样管(7)位于出料管(5)的上方;所述电控柜(8)和按钮开关(9)安装在反应釜本体(1)的前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试剂助剂加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6)包括伺服电机(61)、驱动杆(62)、套筒(63)、混合板(64)和固定螺栓(65),所述伺服电机(61)安装在釜盖(3)上方的中间位置,且伺服电机(61)的输出轴贯穿至釜盖(3)的下方;所述驱动杆(62)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61)的输出轴相连;所述套筒(63)采用多个,且套筒(63)通过固定螺栓(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轶虹
申请(专利权)人:晶檀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