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泪管穿刺扩张球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6141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鼻泪管穿刺扩张球囊系统,包括带孔穿刺内芯、球囊、进压手柄和可视标记,所述带孔穿刺内芯一端安装有进压手柄,所述带孔穿刺内芯上安装有球囊,带孔穿刺内芯的孔位于球囊处,所述带孔穿刺内芯上设置有可视标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鼻泪管穿刺扩张球囊系统具有很小的通过直径及较高强度的穿刺内芯,可以从泪小管轻松进入泪囊堵塞区域,同时可以通过球囊加压来扩张鼻泪管病变部位,相比于现有人工泪管植入术,可以对鼻泪管进行更大程度的扩张,保证鼻泪管的通畅性,避免再次阻塞。避免再次阻塞。避免再次阻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泪管穿刺扩张球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鼻泪管穿刺相关
,具体是一种鼻泪管穿刺扩张球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鼻泪管阻塞是眼科常见疾病,常规的鼻泪管阻塞手术治疗方式有:泪道探通术、人工泪管植入术、泪道激光手术、泪囊鼻腔吻合术。泪道探通术短期疗效确切但易复发。泪道激光手术能够在泪道管腔内切除和气化阻塞泪道的异常组织,恢复泪道本身的管状结构,在治疗泪道阻塞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由于激光光凝后形成新的创面,粘膜下成纤维细胞增殖,瘢痕组织形成,使管腔重新闭塞,单纯激光术后复发率高。人工泪管植入术需要二次手术取出,早期因血凝块和分泌物引起阻塞,后期泪囊内因不可吸收鼻泪管支架的刺激,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物肉芽组织增生,而阻塞鼻泪管支架开口,导致难以取出。鼻腔泪囊吻合术可有效治愈阻塞的鼻泪道,但有较高的手术难度且对患者创伤较大,不利于术后恢复,很容易造成眼部与鼻部的损伤,破坏原有泪道结构,面部遗留疤痕等缺点,较多患者不易接受。
[0003]现有的鼻泪管球囊扩张术的球囊导管(如公开号为CN211750422U公开的一种鼻泪管球囊扩张导管)外径偏大且有柔软的外层腔道进行注压,内芯尺寸过小,强度偏低,整体推送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泪管穿刺扩张球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鼻泪管穿刺扩张球囊系统,包括带孔穿刺内芯、球囊、进压手柄和可视标记,所述带孔穿刺内芯一端安装有进压手柄,所述带孔穿刺内芯上安装有球囊,带孔穿刺内芯的孔位于球囊处,所述带孔穿刺内芯上设置有可视标记。
[0006]优选的,所述带孔穿刺内芯为钛合金材料构成。
[0007]优选的,所述球囊为改性尼龙Pebax或TPU材料制成。
[0008]优选的,所述可视标记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可视标记分别处于带孔穿刺内芯距离尖端30mm和50mm。
[0009]优选的,所述球囊扩张后直径为1

5mm、长度为5

15mm。
[0010]优选的,所述穿刺内芯和进压手柄组合后的长度为8

12cm,带孔穿刺内芯的直径0.50

0.80mm。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鼻泪管穿刺扩张球囊系统具有很小的通过直径及较高强度的穿刺内芯,可以从泪小管轻松进入泪囊堵塞区域,同时可以通过球囊加压来扩张鼻泪管病变部位,相比于现有人工泪管植入术,可以
对鼻泪管进行更大程度的扩张,保证鼻泪管的通畅性,避免再次阻塞;
[0012]本申请通过直径0.50

0.80mm,可以轻松从泪小管进入病变部位;带孔穿刺内芯1为空心尖端实心,且表面带孔设计,不用使用外层尼龙管建立加压腔,强度更高,不再使用双鲁尔头,重量更轻,结构更合理;本申请外部无尼龙材料的推送杆,提高了内芯的强度,推送强度提升;本申请整体长度为8

12cm,是适宜医生进行手术的尺寸;本申请球囊扩张后直径为1

5mm长度为5

15mm适用于不同年龄层次的病患。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带孔穿刺内芯;2、球囊;3、进压手柄;4、可视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鼻泪管穿刺扩张球囊系统,包括带孔穿刺内芯1、球囊2、进压手柄3和可视标记4,所述带孔穿刺内芯1一端安装有进压手柄3,所述带孔穿刺内芯1上安装有球囊2,带孔穿刺内芯1的孔位于球囊2处,所述带孔穿刺内芯1上设置有可视标记4;所述带孔穿刺内芯1为钛合金材料构成;所述球囊2为改性尼龙Pebax或TPU材料制成;所述可视标记4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可视标记4分别处于带孔穿刺内芯1距离尖端30mm和50mm处。
[0018]进压手柄3为PC材料可连接标准鲁尔接头;通过焊接将带孔穿刺内芯1、压球囊2连接在一起,通过粘接方式将带孔穿刺内芯1和进压手柄3连接在一起,整体形成一个密闭回路。
[0019]其在操作时包括以下步骤:
[0020]S1,将鼻泪管穿刺扩张球囊系统带孔穿刺内芯1沿泪小点进入泪小管,插入鼻泪管,直到30mm标记环处于泪小点边缘即泪囊病变阻塞部位;
[0021]S2,稍用力将鼻泪管穿刺扩张球囊系统往前顶,带孔穿刺内芯1穿透泪囊硬化病变,使50mm标记环处于泪小点边缘即球囊2位于病变中间;
[0022]S3,将充盈装置注满液体,鲁尔接头连接进压手柄3,使用充盈装置(本系统外接的设备)进行加压,充盈球囊至规定的压力,保持一定时间,扩张鼻泪管;
[0023]S4,泄压后球囊会贴附到带孔穿刺内芯1表面,将鼻泪管穿刺扩张球囊系统从鼻泪
管回撤,从泪小管撤出。
[0024]本申请通过直径0.50

0.80mm,可以轻松从泪小管进入病变部位;带孔穿刺内芯1为空心尖端实心,且表面带孔设计,不用使用外层尼龙管建立加压腔,强度更高,不再使用双鲁尔头,重量更轻,结构更合理;本申请外部无尼龙材料的推送杆,提高了内芯的强度,推送强度提升;本申请整体长度为8

12cm,是适宜医生进行手术的尺寸;本申请球囊扩张后直径为1

5mm长度为5

15mm适用于不同年龄层次的病患。
[0025]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鼻泪管穿刺扩张球囊系统具有很小的通过直径及较高强度的穿刺内芯,可以从泪小管轻松进入泪囊堵塞区域,同时可以通过球囊加压来扩张鼻泪管病变部位,相比于现有人工泪管植入术,可以对鼻泪管进行更大程度的扩张,保证鼻泪管的通畅性,避免再次阻塞。
[00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泪管穿刺扩张球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带孔穿刺内芯(1)、球囊(2)、进压手柄(3)和可视标记(4),所述带孔穿刺内芯(1)一端安装有进压手柄(3),所述带孔穿刺内芯(1)上安装有球囊(2),带孔穿刺内芯(1)的孔位于球囊(2)处,所述带孔穿刺内芯(1)上设置有可视标记(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泪管穿刺扩张球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孔穿刺内芯(1)为钛合金材料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泪管穿刺扩张球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2)为改性尼龙Pebax或TPU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泪管穿刺扩张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智赢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