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图纸读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612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BIM图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图纸读图装置,包括建模模块、读图模块、展示模块、存储模块和调整模块,建模模块,用于基于BIM技术对建筑进行建模,得到建模数据,读图模块,用于读取建模数据并生成二维平面图,展示模块,用于对建模数据和二维平面图进行展示,存储模块,用于对二维平面图和建模数据进行存储,调整模块,用于对打印出的二维平面图进行扫描,得到修改信息,并基于修改信息重新生成二维平面图和建模数据,从而基于修改信息重新生成二维平面图和建模数据,使得模型数据和实际工作数据保持一致,使用更加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图纸读图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BIM图纸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图纸读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土木建筑工程图集往往以二维图为主,二维图最大的问题在于不直观,对于三维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人来说,很容易出现误读,尤其在涉及复杂空间关系的工程方面,如空间管线,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0003]针对这上述问题的解决,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一种很好的方案。基于三维建模的BIM技术可以很好地表现出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然而,BIM三维模型虽然立体,但是受到显示器视口显示范围所限,展示的内容与信息量都不够全面直观。同时由于实际施工使用中,二维图纸的便携性与可改性都远高于平板电脑与显示屏,因此二维图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可能不会被替代,如何能够结合二维图纸和信息模型的优点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图纸读图装置,旨在可以方便地根据需要将模型数据导出二维图纸进行使用,同时可以将批注信息同步到BIM模型进行同步修改,提高工作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图纸读图装置,包括建模模块、读图模块、展示模块、存储模块和调整模块,所述建模模块、所述读图模块、所述展示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和所述调整模块依次连接,所述建模模块,用于基于BIM技术对建筑进行建模,得到建模数据,所述读图模块,用于读取建模数据并生成二维平面图,所述展示模块,用于对建模数据和二维平面图进行展示,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对二维平面图和建模数据进行存储,所述调整模块,用于对打印出的二维平面图进行扫描,得到修改信息,并基于修改信息重新生成二维平面图和建模数据。
[0006]其中,所述建模模块包括网格建立单元、导入单元、绘图单元和渲染单元,所述网格建立单元、所述导入单元、所述绘图单元和所述渲染单元依次连接,所述网格建立单元用于平面绘图软件建立网络及楼层线,同时保存CAD文件;所述导入单元,用于将保存后的CAD文件导入BIM软件中,方便后续建立柱梁板墙;所述绘图单元,用于依次将CAD文件中的柱、梁、板、墙等构建分别绘制立体模型;所述渲染单元,用于对建立后的立体模型进行渲染,产生建筑模型的拟真模型。
[0007]其中,所述展示模块包括调节器、显示器和触摸屏,所述显示器安装在所述调节器上,所述触摸屏设置在所述显示器上。
[0008]其中,所述调整模块包括导出器、扫描器和修改器,所述导出器,用于导出二维平面图纸,所述扫描器,用于对修改后的二维平面图纸进行扫描,获取修改信息,所述修改器,用于基于修改信息对二维平面图和建模数据进行调整。
[0009]其中,所述扫描器包括支撑台、玻璃板、压紧辊、扫描单元、校正单元和识别单元,所述玻璃板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所述压紧辊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台的顶部,所述扫描单元设置在所述玻璃板的内侧,所述校正单元与所述扫描单元连接,用于对扫描得到的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校正数据,所述识别单元,用于对校正数据进行识别,得到调整信息。
[0010]其中,所述扫描器还包括清扫单元,所述清扫单元用于对玻璃板表面进行清扫。
[0011]其中,所述清扫单元包括清扫条、第二电机、齿轮、齿条和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支撑台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玻璃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滑动块上,所述齿条固定在所述支撑台上,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清扫条固定在所述滑动块上,并与所述玻璃板接触。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图纸读图装置,通过所述建模模块,可以对建筑进行建模,在BIM建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网络及楼层线的建立,其中放样、柱位的判断均需要依赖网格才能帮助施工人员找到地基上的正确位置,而楼层线则表达楼层高度,同时描述梁位置、强高度以及楼板位置,倒入BIM软件中的CAD文件,在敷地平面或3D视图中,可透过点选点,汇入数据来建立地形表面,建立后的立体模型,需要进行彩现渲染,彩现图为可视化沟通的重要工具,可产生建筑模型的拟真模型,然后通过所述读图模块可以基于建模数据直接生成需要的二维平面图,然后通过所述展示模块对数据进行显示和选择,然后通过所述存储模块可以对需要的数据进行存储,在现场施工时,由于电子设备的显示尺寸有限,因此本申请还是采用打印的方式将二维平面图纸打印出,在现场使用时工作人员会对局部信息进行批注和修改,为了可以和模型数据进行同步,本申请采用所述调整模块,对打印出的二维平面图进行扫描,得到修改信息,然后基于修改信息重新生成二维平面图和建模数据,从而可以使得模型数据和实际工作数据保持一致,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图纸读图装置的结构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建模模块的结构图。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调整模块的结构图。
[0017]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调整模块的剖面结构图。
[0018]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修改器的结构图。
[0019]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报警单元的结构图。
[0020]建模模块101、读图模块102、展示模块103、存储模块104和调整模块105、网格建立单元201、导入单元202、绘图单元203、渲染单元204、调节器205、显示器206、触摸屏207、导出器208、扫描器209、修改器210、支撑台211、玻璃板212、压紧辊213、扫描单元214、校正单元215、识别单元216、清扫单元217、清扫条218、第二电机219、齿轮220、齿条221、滑动块222、气缸223、支撑板224、转杆225、辊体226、转动电机227、弹簧228、数据获取单元301、调整单元302、报警单元303、模型边界获取单元304、判断子单元305、报警子单元306。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2]第一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图纸读图装置的结构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图纸读图装置:包括建模模块101、读图模块102、展示模块103、存储模块104和调整模块105,所述建模模块101、所述读图模块102、所述展示模块103、所述存储模块104和所述调整模块105依次连接,所述建模模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图纸读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建模模块、读图模块、展示模块、存储模块和调整模块,所述建模模块、所述读图模块、所述展示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和所述调整模块依次连接,所述建模模块,用于基于BIM技术对建筑进行建模,得到建模数据;所述读图模块,用于读取建模数据并生成二维平面图;所述展示模块,用于对建模数据和二维平面图进行展示;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对二维平面图和建模数据进行存储;所述调整模块,用于对打印出的二维平面图进行扫描,得到修改信息,并基于修改信息重新生成二维平面图和建模数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图纸读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模块包括网格建立单元、导入单元、绘图单元和渲染单元,所述网格建立单元、所述导入单元、所述绘图单元和所述渲染单元依次连接,所述网格建立单元用于平面绘图软件建立网络及楼层线,同时保存CAD文件;所述导入单元,用于将保存后的CAD文件导入BIM软件中,方便后续建立柱梁板墙;所述绘图单元,用于依次将CAD文件中的柱、梁、板、墙等构建分别绘制立体模型;所述渲染单元,用于对建立后的立体模型进行渲染,产生建筑模型的拟真模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工程图纸读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模块包括调节器、显示器和触摸屏,所述显示器安装在所述调节器上,所述触摸屏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知
申请(专利权)人:中扬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