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豆梨果实挥发油在制备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611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豆梨果实挥发油在制备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具有抗炎的豆梨果实挥发油是由豆梨的果实经水蒸气蒸馏提取得到,该挥发油在无细胞毒性下抑制了LPS诱导的促炎介质(NO和PGE2)和促炎细胞因子(TN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豆梨果实挥发油在制备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豆梨果实挥发油在制备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慢性炎症在许多疾病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癌症、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哮喘、肥胖症、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Int.Immunopharmacol.2019,67,98

105;Nature2008,454,428

435;Chin.J.Nat.Med.2017,15(6),0401

0416)。以植物为来源的天然产物由于其副作用低于市面上的主要抗炎药物(甾体类和非甾体类),因此植物源的天然产物成为了开发抗炎药物的热点(Tradit.Med.Res.2019,4(5),257

268)。尤其是,挥发油可以作为治疗炎症的天然替代物或补充剂(J.Agric.Food Chem.2017,65,8586

8594)。
[0003]梨属(Pyrus Mill.)是蔷薇科(Rosaceae)的一个属,该属在全世界约有25种,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至北非。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梨属在中国有14种。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梨属兼具材用、观赏、食用、药用等价值。梨属植物被报道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菌、抗炎、抗真菌、抗氧化、镇痛等(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3,27(03):37

42)。
[0004]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是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为我国原生树种。我国梨属植物资源丰富,共有14个种,豆梨是最为广泛分布的梨属植物之一。在中国,豆梨天然分布多在南方,主要分布淮河、长江流域以及华南地区,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都有分布豆梨的记载(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1):6

9)。
[0005]豆梨为多用途树种,除去传统用于梨属植物嫁接砧木外,还兼具材用、观赏、食用、药用价值。梨始载于《名医别录》,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性凉,味甘、微酸,入肺、胃经,果、皮、叶、花、根均可入药,有润燥、生津、清热、化痰等功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3,27(03):37

42)。豆梨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豆梨的根、叶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肺燥咳嗽、急性眼结膜炎等;果实具有健胃消食、涩肠止痢、清热生津的功效;枝能止泻、行气和胃;叶和花能解闹羊花、黎芦毒(江苏农业科学,2015,43(03):162

165)。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相关报道,这可能会阻碍其开发和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豆梨果实挥发油在制备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开拓了豆梨果实挥发油的新用途,为制备抗炎药物提供了新选择。
[0007]本专利技术还发现了豆梨果实挥发油抑制了LPS诱导的促炎介质(NO和PGE2)和促炎细胞因子(TNF

α、IL

6和IL

1β)的产生;该挥发油抑制了LPS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及促炎介质合成酶(iNOS和COX

2)的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相关机制研究表明,该挥发油不仅通过减少IκBα的磷酸化和降解来抑制NF

κB的核转移,还抑制了MPAKs(ERK、p38和JNK)的磷酸化;改善了二甲苯导致的耳肿胀。并对豆梨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
[0008]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豆梨果实挥发油在制备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0009]所述的豆梨果实挥发油在制备改善脂多糖诱导的细胞中促炎介质和促炎细胞因子的过量分泌中的应用。
[0010]所述的促炎介质为NO或PGE2;所述的促炎细胞因子为TNF

α、IL

6或IL

1β。
[0011]所述的豆梨果实挥发油在制备抑制脂多糖激活的MAPK和NF

κB通路药物中的应用。
[0012]豆梨果实挥发油在抑制了LPS诱导的MAPKs的激活通过抑制ERK、p38和JNK的磷酸化,同时抑制了LPS诱导的NF

κB激活通过阻断NF

κB的核转移及IκBα的磷酸化和降解。
[0013]所述的豆梨果实挥发油在制备改善二甲苯致耳肿胀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4]将豆梨果实挥发油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片剂、胶囊剂、脂肪乳剂、栓剂、滴丸或软膏剂剂型的药物。
[0015]豆梨果实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将豆梨果实鲜品粉碎,将粉碎的原料与蒸馏水按1:3~1:8的料液比混合,单位g/mL,在挥发油提取器中水蒸汽蒸馏3~5h,收集挥发油,无水硫酸钠除水,得到0.11%(w/w,基于果实的鲜重)果实挥发油。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GC

MS确定了豆梨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详细见图1和表1),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为有芳樟醇(16.1%)、α

松油醇(14.2%)、E

橙花叔醇(11.5%)、反式
‑2‑
己烯醇(8.0%)、棕榈酸(7.3%)、香叶醇(6.8%)和反式
‑3‑
己烯醇(5.4%)。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进一步抗炎相关研究发现豆梨果实挥发油在无细胞毒作用下,显著抑制了LPS诱导的促炎介质(NO和PGE2)和促炎细胞因子(TNF

α、IL

6和IL

1β)的产生;抑制了LPS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及合成促炎介质酶(iNOS和COX

2)的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相关机制研究表明,该挥发油不仅通过减少IκBα的磷酸化和降解来抑制NF

κB的核转移,还抑制了MPAKs(ERK、p38和JNK)的磷酸化;该挥发油改善了二甲苯导致的耳肿胀。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首次发现了豆梨果实挥发油在治疗炎症相关疾病方面的新用途,为制备抗炎的药物提供了新选择,在制药行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豆梨果实挥发油的GC

MS色谱图;
[0020]图2为豆梨果实挥发油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毒性;
[0021]图3为豆梨果实挥发油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系的细胞形态以及促炎介质(NO和PGE2)和促炎细胞因子(TNF

α、IL

6和IL

1β)的抑制作用;
[0022]图4为豆梨果实挥发油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IL

6(A)、TNF...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豆梨果实挥发油在制备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豆梨果实挥发油在制备改善脂多糖诱导的细胞中促炎介质和促炎细胞因子的过量分泌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促炎介质为NO或PGE2;所述的促炎细胞因子为TNF

α、IL

6或IL

1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豆梨果实挥发油在制备抑制脂多糖激活的MAPK和NF

κB通路药物中的应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豆梨果实挥发油在抑制了LPS诱导的MAPKs的激活通过抑制ERK、p38和JNK的磷酸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民义王芹芹洪怡王慧娟刘雄利周英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