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6073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雾化器包括加热气溶胶形成基体的雾化腔、输出雾化腔中的气溶胶的出气通道、以及导流结构;出气通道在轴向上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设置,且第二端朝向雾化腔设置;导流结构设置于第二端;导流结构与第二端的端面和/或雾化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导流通道,用于供雾化腔产生的气溶胶沿导流结构的周圈导入出气通道。该雾化器通过在出气通道的第二端设置导流结构,且在导流结构与第二端的端面和/或雾化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进而可避免雾化腔与出气通道相接处形成死角,进而可提高气溶胶从雾化腔向出气通道传输的传输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雾化固态介质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出气通道通常是中心直通式,直通至雾化腔,从而会使得雾化腔边角形成死角,导致雾化腔中的气溶胶向出气通道传输的传输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雾化器,包括加热气溶胶形成基体的雾化腔、输出所述雾化腔中的气溶胶的出气通道、以及导流结构;所述出气通道在轴向上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雾化腔设置;所述导流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端;所述导流结构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和/或所述雾化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导流通道,用于供所述雾化腔产生的所述气溶胶沿所述导流结构的周圈导入所述出气通道。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导流板与所述雾化腔的内侧壁之间留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形成所述导流通道。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隙的高度为0.3

1.5mm。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呈平板状。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的横截面尺寸朝所述第二端方向逐渐减小。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呈喇叭状。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呈圆形、椭圆形或异形。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上设置有进气孔。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流板上且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的连接定位柱。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定位柱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连接定位柱间隔设置。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和出气通道同轴设置。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设置于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雾化腔之间。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设置于所述出气通道中。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设置于所述雾化腔中。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加热结构,所述雾化腔形成于所述加热结构中。
[0019]本技术还构造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本技术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与所述雾化器连接的供电组件。
[0020]实施本技术的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雾化器通过在
出气通道的第二端设置导流结构,并在导流结构与第二端的端面和/或雾化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供所述雾化腔产生的气溶胶沿导流结构的周圈导入出气通道,进而可避免雾化腔与出气通道相接处形成死角,进而可提高气溶胶从雾化腔向出气通道传输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2]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电子雾化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4]图3是图2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5]图4是图3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吸嘴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图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吸嘴组件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7]图6是图5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导流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电子雾化装置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9]图8是图7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导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1]图1示出了本技术电子雾化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该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体200,使其雾化形成气溶胶供用户抽吸。该电子雾化装置具有雾化均匀,雾化效率高,气溶胶传输效率高。该气溶胶形成基体200可为固态或膏状。
[0032]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以及供电组件,该雾化器用于雾化气溶胶形成基体200,使其形成气溶胶。该供电组件与雾化器连接,用于给雾化器供电。
[0033]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器包括雾化组件10以及吸嘴组件20。该雾化组件10用于容置气溶胶形成基体200,并在通电状态下,加热气溶胶形成基体200使其雾化形成气溶胶,并输出至吸嘴组件20。该吸嘴组件20装配于雾化组件10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吸嘴组件20与雾化组件10可拆卸装配。该吸嘴组件20可将雾化组件10中形成的气溶胶输出,并用于用户抽吸。
[0034]在本实施例中,该雾化组件10包括套筒11、第一座体12、第二座体13、加热结构14、以及隔热套15。该套筒11设置于第一座体12上,套设于加热结构14的外周。第一座体12用于支撑套筒11以及加热结构14。该第二座体13套设于套体11远离第一座体12的一端,用于与吸嘴组件20装配。该加热结构14容置于该套筒11中,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体200。该隔热套15设置于该套筒11中,且与套筒11同轴设置,其可套设于加热结构14的外周,起到隔热作用。
[0035]在本实施例中,该套筒11为横截面呈圆形的柱状体。该套筒11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该套筒11的一端可设置于该第二座体13装配的配合部111,该配合部111可插入第二座体13中。该套筒11与第一座体12以及第二座体13之间均可通过设置卡扣结构卡接固定。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套筒11与第一座体12以及第二座体13之间不限
于通过设置卡扣结构连接。
[0036]该第一座体12上可设置进气通道121,该进气通道121位于该第一座体12的中轴处,该进气通道121与加热结构14同轴设置,用于供外部气体进入加热结构14中,用于带出加热结构14中加热形成的气溶胶。该第一座体12上且位于该进气通道121与加热结构14相接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底板16,该支撑底板16,该支撑底板16上开设有气流通孔161,该气流通孔161可以为多个,该多个气流通孔161间隔设置。该气流通孔161可与加热结构14以及气流通道121连通,用于进气通道121的气体进入加热结构14。
[0037]该第二座体13包括套接部131以及连接凸部132。该套接部131套设于套筒11上,且可与套筒11通过设置卡扣结构连接。该套接部131的横截面可大致呈圆形,且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该连接凸台132凸出设置于该套接部131的端壁,并与套接部131同轴设置。该连接凸台132可呈圆环状,其径向尺寸小于套接部131的径向尺寸。该连接凸台132可用于与吸嘴组件20连接。
[0038]该加热结构14包括加热锅141以及发热体142,该加热锅141为圆筒状,且两端贯通设置。该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气溶胶形成基体(200)的雾化腔(1410)、输出所述雾化腔(1410)中的气溶胶的出气通道(22)、以及导流结构(23);所述出气通道(22)在轴向上具有第一端(22a)以及第二端(22b);所述第二端(22b)与所述第一端(22a)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端(22b)朝向所述雾化腔(1410)设置;所述导流结构(23)设置于所述第二端(22b);所述导流结构(23)与所述第二端(22b)的端面和/或所述雾化腔(14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导流通道(30),用于供所述雾化腔(1410)产生的所述气溶胶沿所述导流结构(23)的周圈导入所述出气通道(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23)包括导流板(231),所述导流板(231)与所述第二端(22b)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31),所述导流板(231)与所述雾化腔(1410)的内侧壁之间留设有第二间隙(32);所述第二间隙(32)与所述第一间隙(31)连通形成所述导流通道(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31)的高度为0.3

1.5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31)呈平板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31)的横截面尺寸朝所述第二端(22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欢喜胡耀斌周宏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沃德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