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5813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搅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所述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包括搅拌组件和循环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箱、搅拌轴和配合于搅拌轴的搅拌叶片,搅拌轴穿设于搅拌箱内,搅拌轴内具有通道,搅拌叶片上设有出气口,通道的一端与出气口连通,通道的另一端适于与气体源或水源连通,循环组件包括第一螺旋杆,搅拌箱上开设有第一口和第二口,第一口和第二口在搅拌箱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一螺旋杆的一端与第一口连通,第一螺旋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口连通以将搅拌箱内的浆液通过第一口进入第一螺旋杆内,并通过第二口进入搅拌箱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可以提高二氧化碳封存效率。可以提高二氧化碳封存效率。可以提高二氧化碳封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氧化碳封存
,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二氧化碳封存是指将大型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压缩后运输到选定的地点长期保存。由于煤炭采空区体积巨大,而水泥基材料(如混凝土)在水化后会生成Ca(OH)2等碱性物质,因此能够与CO2发生反应,采用水泥基材料封存CO2是一种有效减少碳排放的措施。很多碱性固废(如碱渣、赤泥等)可以作为掺合料制备混凝土,如果将此类固废制备碱性材料以浆体的形式注入到井下采空区,然后在采空区固化成为多孔结构材料,实现煤炭采空区大规模CO2固化封存和固废协同处置,但是相关技术中的碱性废料与CO2混合搅拌时,时常出现搅拌不均匀的现象,影响二氧化碳封存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可以提高二氧化碳封存效率。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包括: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箱、搅拌轴和配合于所述搅拌轴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穿设于所述搅拌箱内,所述搅拌轴内具有通道,所述搅拌叶片上设有出气口,所述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通道的另一端适于与气体源或水源连通;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括第一螺旋杆,所述搅拌箱上开设有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一口和所述第二口在搅拌箱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螺旋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口连通,所述第一螺旋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口连通以将所述搅拌箱内的浆液通过所述第一口进入所述第一螺旋杆内,并通过所述第二口进入所述搅拌箱内。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可以提高二氧化碳封存效率。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部件和传动杆,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第一伞齿组和第二伞齿组,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伞齿组相连,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伞齿组相连,所述第一伞齿组与所述搅拌轴相连,所述第二伞齿组与所述第一螺旋杆相连。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伞齿组包括第一伞齿和第二伞齿,所述第一伞齿套设在所述搅拌轴上,所述第二伞齿与所述第一伞齿啮合并与所述传动杆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伞齿组包括第三伞齿和第四伞齿,所述第三伞齿与所述第一螺旋杆相连,所述第四伞齿与所述第三伞齿啮合并与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相连。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还包括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缓冲箱和排气阀,所述缓冲箱与所述搅拌箱相连以使所述搅拌箱内的气体可进入所述缓冲箱内,所述排气阀在气体的流通方向上位于所述搅拌箱的下游。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还包括混合组件,所述混合组件包
括混合箱、转动轴和配合于所述转动轴的搅动叶片,所述混合箱与所述搅拌箱可连通以将所述混合箱内的浆液传输至搅拌箱内,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搅拌箱内,且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搅拌轴相连。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还包括第一进料组件,所述第一进料组件包括第二螺旋杆、加料斗、门型架和偏心轮,所述混合箱具有进料口,所述第二螺旋杆的一端与加料斗相连,所述第二螺旋杆的另一端与进料口连通,所述门型架设在所述加料斗上,所述偏心轮安装在所述门型架上。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料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螺旋杆相连,所述第二输出端与偏心轮相连。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安装架和滑动架,所述安装架设在所述混合箱的上方,所述滑动架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安装架相连,所述门型架与所述滑动架相连。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还包括第二进料组件,所述第二进料组件包括水泵、第一单向阀和气泵,所述水泵与所述混合箱相连,所述气泵与所述搅拌箱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设在所述水泵和所述气泵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在水流方向上位于所述水泵的下游,且所述第一单向阀在气体的流通方向上位于所述气泵的下游。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还包括出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封填管和封填输送部件,所述封填管的一端与所述搅拌箱相连,所述封填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封填输送部件相连。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
[0017]搅拌组件1,搅拌箱11,第一口111,第二口112,搅拌轴12,通道121,搅拌叶片13,出气口131,电机14,
[0018]循环组件2,第一螺旋杆21,第一驱动部件22,第一伞齿组221,第一伞齿2211,第二伞齿2212,第二伞齿组222,第三伞齿2221,第四伞齿2222,传动杆23,
[0019]排气组件3,缓冲箱31,活塞板311,排气阀32,排气管33,
[0020]混合组件4,混合箱41,进料口411,透气管412,转动轴42,搅动叶片43,
[0021]第一进料组件5,第二螺旋杆51,加料斗52,门型架53,偏心轮54,第二驱动部件55,驱动件551,减速机552,传动软轴553,软轴套管554,连接软管56,支撑组件6,安装架61,滑动架62,
[0022]第二进料组件7,水泵71,第一单向阀72,气泵73,混合管74,加水管75,第二单向阀751,第一开关阀752,二氧化碳管76,旋转接头77,第二开关阀78,出料组件8,封填管81,封填输送部件82,反应釜9,流通通道91,阀板92,伸缩缸93。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
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包括搅拌组件1和循环组件2,搅拌组件1包括搅拌箱11、搅拌轴12和配合于搅拌轴12的搅拌叶片13,搅拌轴12穿设于搅拌箱11内,搅拌轴12内具有通道121,搅拌叶片13上设有出气口131,通道121的一端与出气口131连通,通道121的另一端适于与气体源或水源连通。循环组件2包括第一螺旋杆21,搅拌箱11上开设有第一口111和第二口112,第一口111和第二口112在搅拌箱11的高度方向上(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第一螺旋杆21的一端与第一口111连通,第一螺旋杆21的另一端与第二口112连通以将搅拌箱11内的浆液通过第一口111进入第一螺旋杆21内,并通过第二口112进入搅拌箱11内。
[0025]具体地,如图1所示,搅拌轴12沿上下方向延伸,搅拌轴12的上端与电机14相连,搅拌轴12的下端伸出搅拌箱11,搅拌轴12为空心搅拌轴12,即搅拌轴12内具有通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箱、搅拌轴和配合于所述搅拌轴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穿设于所述搅拌箱内,所述搅拌轴内具有通道,所述搅拌叶片上设有出气口,所述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通道的另一端适于与气体源或水源连通;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括第一螺旋杆,所述搅拌箱上开设有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一口和所述第二口在搅拌箱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螺旋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口连通,所述第一螺旋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口连通以将所述搅拌箱内的浆液通过所述第一口进入所述第一螺旋杆内,并通过所述第二口进入所述搅拌箱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部件和传动杆,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第一伞齿组和第二伞齿组,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伞齿组相连,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伞齿组相连,所述第一伞齿组与所述搅拌轴相连,所述第二伞齿组与所述第一螺旋杆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伞齿组包括第一伞齿和第二伞齿,所述第一伞齿套设在所述搅拌轴上,所述第二伞齿与所述第一伞齿啮合并与所述传动杆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伞齿组包括第三伞齿和第四伞齿,所述第三伞齿与所述第一螺旋杆相连,所述第四伞齿与所述第三伞齿啮合并与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缓冲箱和排气阀,所述缓冲箱与所述搅拌箱相连以使所述搅拌箱内的气体可进入所述缓冲箱内,所述排气阀在气体的流通方向上位于所述搅拌箱的下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合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华姜鹏飞陈金宇孙晓冬宋学朋李乾龙赵凯凯王鹏李帅刘鹏亮崔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