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造在深厚覆盖层上的混合挡水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525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造在深厚覆盖层上的混合挡水坝,包括开挖在深厚覆盖层表面的换填坑、填充并压紧在换填坑中的卵砾石压填层、设置在卵砾石压填层表面上的素混凝土垫层、固定设置在素混凝土垫层上的钢筋混凝土半重力式的高挡墙、铺设于高挡墙迎水侧的卵砾石防冲刷层、以及设置在高挡墙背水侧的卵砾石填筑部,所述卵砾石防冲刷层覆盖住卵砾石压填层,所述卵砾石填筑部压靠在高挡墙背水侧并压紧在高挡墙底部。挡墙底部。挡墙底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造在深厚覆盖层上的混合挡水坝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建造在深厚覆盖层上的混合挡水坝。

技术介绍

[0002]水利水电工程实际设计中,河床坝基或多或少都会有软弱覆盖层的存在,若覆盖层厚度较浅,则可进行覆盖层清除之后再进行硬质坝型或者轻质坝型的选择,若覆盖层较深一般都有承载力较低,渗透性较强的特点。在坝基是深厚覆盖层的工程设计中,若坝型选择硬质坝则需要完全清除覆盖层,将导致施工复杂,工期长,工程投资大的问题。
[0003]现有专利技术中,涉及在深厚覆盖层上修筑硬质坝着重点都在于对坝基进行处理。例如公告号为CN105089012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深厚覆盖层上建重力坝的方法及拱上混凝土重力坝结构,其主要措施是在于硬质化地基表层处理,加强地基的整体性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又如公告号为CN212477620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深厚覆盖层上修筑重力坝的结构,其主要措施是进行大范围的基础处理,用以提高地基承载力以便于在上部结构的修筑。
[0004]然而以上现有的专利技术都未能考虑到:硬质坝的坝基应力都比较大,而深厚覆盖层多承载力低,渗透性强,修筑硬质坝的话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施工以及渗控工程设计施工难度较大、投资巨大且不能充分利用工程开挖料、对环境影响较大;其次是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水电工程多建于山区,河道水流湍急且来水量巨大,对上游坝基处冲刷较为严重,进而影响到渗控设施以至于危及大坝的安全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建造在深厚覆盖层上的混合挡水坝,属于轻质结构,相比传统轻质坝来说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相对于硬质坝具有设计施工简单、投资较小和工期较短的优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造在深厚覆盖层上的混合挡水坝,包括开挖在深厚覆盖层表面的换填坑、填充并压紧在换填坑中的卵砾石压填层、设置在卵砾石压填层表面上的素混凝土垫层、固定设置在素混凝土垫层上的钢筋混凝土半重力式的高挡墙、铺设于高挡墙迎水侧的卵砾石防冲刷层、以及设置在高挡墙背水侧的卵砾石填筑部,所述卵砾石防冲刷层覆盖住卵砾石压填层,所述卵砾石填筑部压靠在高挡墙背水侧并压紧在高挡墙底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高挡墙底部具有向背水侧凸出延伸的趾板,所述卵砾石填筑部压紧在趾板上。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高挡墙下方的防渗墙,所述防渗墙上端插入到高挡墙底部、下端穿过深厚覆盖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防渗墙为混凝土墙。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渗墙上端与高挡墙之间采用柔性结构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防渗墙上端与高挡墙的连接处的空隙中利用沥青玛蹄脂进行填充。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卵砾石填筑部表面的砌石护坡。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在卵砾石填筑部底部的排水层。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排水层底部与卵砾石压填层表面之间的反滤层。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卵砾石压填层底部与深厚覆盖层之间的过渡层,所述过渡层由卵砾石铺设而成,且由上至下卵砾石颗粒大小逐渐变大。
[0016]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混合挡水坝,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属于轻质结构,相比传统轻质坝来说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与传统的硬质坝相比,减少了坝身结构本身的投资,降低了基底应力,从而减小地基的承载能力需求和不均匀沉降幅度,只需要对基底范围内深厚覆盖层的浅层部位进行处理加固,从而降低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渗控工程设计施工难度,进而极大地减少工程投资,缩短工期。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混合挡水坝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元件标号说明
[0020]1ꢀꢀꢀꢀꢀꢀꢀꢀꢀꢀꢀꢀꢀꢀꢀꢀꢀꢀ
高挡墙
[0021]1a
ꢀꢀꢀꢀꢀꢀꢀꢀꢀꢀꢀꢀꢀꢀꢀꢀꢀ
趾板
[0022]2ꢀꢀꢀꢀꢀꢀꢀꢀꢀꢀꢀꢀꢀꢀꢀꢀꢀꢀ
卵砾石填筑部
[0023]3ꢀꢀꢀꢀꢀꢀꢀꢀꢀꢀꢀꢀꢀꢀꢀꢀꢀꢀ
深厚覆盖层
[0024]4ꢀꢀꢀꢀꢀꢀꢀꢀꢀꢀꢀꢀꢀꢀꢀꢀꢀꢀ
卵砾石压填层
[0025]5ꢀꢀꢀꢀꢀꢀꢀꢀꢀꢀꢀꢀꢀꢀꢀꢀꢀꢀ
卵砾石防冲刷层
[0026]6ꢀꢀꢀꢀꢀꢀꢀꢀꢀꢀꢀꢀꢀꢀꢀꢀꢀꢀ
电缆沟
[0027]7ꢀꢀꢀꢀꢀꢀꢀꢀꢀꢀꢀꢀꢀꢀꢀꢀꢀꢀ
砌石护坡
[0028]8ꢀꢀꢀꢀꢀꢀꢀꢀꢀꢀꢀꢀꢀꢀꢀꢀꢀꢀ
排水层
[0029]9ꢀꢀꢀꢀꢀꢀꢀꢀꢀꢀꢀꢀꢀꢀꢀꢀꢀꢀ
反滤层
[0030]10
ꢀꢀꢀꢀꢀꢀꢀꢀꢀꢀꢀꢀꢀꢀꢀꢀꢀ
防渗墙
[0031]11
ꢀꢀꢀꢀꢀꢀꢀꢀꢀꢀꢀꢀꢀꢀꢀꢀꢀ
沥青玛蹄脂
[0032]12
ꢀꢀꢀꢀꢀꢀꢀꢀꢀꢀꢀꢀꢀꢀꢀꢀꢀ
素混凝土垫层
[0033]13
ꢀꢀꢀꢀꢀꢀꢀꢀꢀꢀꢀꢀꢀꢀꢀꢀꢀ
过渡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5]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
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6]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造在深厚覆盖层上的混合挡水坝,包括开挖在深厚覆盖层3表面的换填坑、填充并压紧在换填坑中的卵砾石压填层4、设置在卵砾石压填层4表面上的素混凝土垫层12、固定设置在素混凝土垫层12上的钢筋混凝土半重力式的高挡墙1、铺设于高挡墙1迎水侧的卵砾石防冲刷层5、以及设置在高挡墙1背水侧的卵砾石填筑部2,卵砾石防冲刷层5覆盖住卵砾石压填层4,卵砾石填筑部2压靠在高挡墙1背水侧并压紧在高挡墙1底部。
[0037]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混合挡水坝,建造时,先在深厚覆盖层3表面开挖一个适当大小的换填坑,然后在换填坑填充卵砾石并压紧,形成卵砾石压填层4,在卵砾石压填层4表面上浇注素混凝土垫层12,然后在素混凝土垫层12上建造的钢筋混凝土半重力式的高挡墙1,素混凝土垫层12起到垫片支撑作用,高挡墙1用于挡水,其高度根据需要设置;然后在高挡墙1迎水侧铺设卵砾石,形成卵砾石防冲刷层5,卵砾石防冲刷层5可覆盖住卵砾石压填层4位于高挡墙1迎水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造在深厚覆盖层上的混合挡水坝,其特征在于:包括开挖在深厚覆盖层(3)表面的换填坑、填充并压紧在换填坑中的卵砾石压填层(4)、设置在卵砾石压填层(4)表面上的素混凝土垫层(12)、固定设置在素混凝土垫层(12)上的钢筋混凝土半重力式的高挡墙(1)、铺设于高挡墙(1)迎水侧的卵砾石防冲刷层(5)、以及设置在高挡墙(1)背水侧的卵砾石填筑部(2),所述卵砾石防冲刷层(5)覆盖住卵砾石压填层(4),所述卵砾石填筑部(2)压靠在高挡墙(1)背水侧并压紧在高挡墙(1)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挡水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挡墙(1)底部具有向背水侧凸出延伸的趾板(1a),所述卵砾石填筑部(2)压紧在趾板(1a)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挡水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高挡墙(1)下方的防渗墙(10),所述防渗墙(10)上端插入到高挡墙(1)底部、下端穿过深厚覆盖层(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芳勇马宁何伟男邢成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